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11月11日下午,中国第一份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合同在西双版纳签约。这是西双版纳州保护亚洲象、缓解人象矛盾,由过去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转变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省财政每年安排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经费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问题。为保护亚洲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了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现状,结合实际,探讨了保护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大巡护管理业务培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费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为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景洪市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景洪市野生动物肇事及其补偿情况,经过查阅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表、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7年景洪市野生动物肇事共造成群众经济损失24040.0432万元,人员伤亡121人(死14人),实际补偿2735.3798万元,补偿率为11.4%;肇事野生动物主要为亚洲象、野猪、黑熊,偶蹄类、灵长类和爬行动物等;肇事的主要原因为人口的日益增长、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丧失、野生动物食性改变以及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等。建议采取缓解人象冲突、完善补偿机制、防范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保护区内村寨搬迁、相关补偿法规的建立与完善等措施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原艺  赵荣 《世界林业研究》2022,35(2):123-128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地区野生动物活动范围不断扩张,局部地区野生动物种群过大导致野生动物致害现象愈发严重。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中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实施现状,并比较两者的优势和现存问题,对完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综合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分为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总面积24.7万hm2。保护区内有122个村寨18 415人,周边有138村寨29 714人,保护区虽经多年的保护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偷猎、盗伐、林火、林权界线不清、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不足等等,提出了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研 《云南林业》2010,(1):13-13
针对野生动物伤人,损害群众财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野生动物肇事日益严重的情况,云南省不断完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补偿力度也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8.
对2009年至2014年北京市密云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情况进行分析,密云野生动物肇事事件逐年增加,损失及补偿金额逐渐增多,尤其以冯家峪镇野生动物肇事情况最为严重。野生动物肇事事件中,以野猪和獾取食、破坏农作物为主,其中受损最为严重的是玉米及其种子。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9月开始,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5个子保护区管理所、县市林业局及部分乡镇林业站进行野生动物危害调查,同时与有关乡镇村寨居民座谈,调查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及补偿情况。据统计1991-2000年野象造成人员伤亡50人,粮食及经济作物损失惨重。文章分析了野生动物危害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0年9月开始,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5个子保护区管理所、县市林业局及部分乡镇林业站进行野生动物危害调查,同时与有关乡镇村寨居民座谈,调查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及补偿情况.据统计1991~2000年野象造成人员伤亡50人,粮食及经济作物损失惨重.文章分析了野生动物危害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社区经济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与社区森林资源培育、社区村民传统生活习惯约束及野生动物肇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或缓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西双版纳气候条件优越,森林类型多样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随着社会各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保护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完善,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快得到了恢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野生动物肇事案件频繁发生。因此,为了既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又能维护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了解全州野生动物肇事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对西双版纳布龙州野生动物肇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现有法律法规和经济条件下对野生动物肇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的补偿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开展社区共管、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制定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开展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短波     
耿马镇遭受野生动物肇事农户得到补偿2007年4月6日,根据《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林业局关于下达2006年度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经费的通知》,耿林发〔2007〕67号文件要求,云南省耿马县耿马镇林业站对2006年度石灰窑、菜籽地、南木弄三个村委会箐门口等六个自然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损害实行必要的补偿,是生态补偿的必要形式,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权责利的对应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在野生动物补偿工作中存在着各地区补偿立法的进程不平衡、相关法规不完善、执行范围较小、效果欠佳、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配套、多方融资、建立专项基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对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损害实行必要的补偿,是生态补偿的必要形式,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权责利的对应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在野生动物补偿工作中存在着各地区补偿立法的进程不平衡、相关法规不完善、执行范围较小、效果欠佳、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配套、多方融资、建立专项基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扩张,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恢复性质量不断降低,人兽冲突、野生动物肇事事件频发;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日渐尖锐。为此,应加强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重视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宣传国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产业、环境的保护政策,协调人地关系至关重要。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成立30年人兽冲突原因,提出了缓解冲突的建议:(1)控制开发资源的程度、推动人类适度利用资源;(2)强化部门协调、兼顾土地的生产与生态功能;(3)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推进生态旅游,探索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途径,以促进保护和利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把握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关系,构建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新秩序。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目前我国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经济手段日益引起公众关注,文中基于对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包括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权利与义务,指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具有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提升、肇事补偿工作专业高效、肇事损失赔偿标准提高等优势,但在制度运行、监督管理、实施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从政府、保险公司、群众3个利益主体角度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提高业务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增强生态保护、提高保险意识的建议,以期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普及和发展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野生动物肇事危害情况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各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其野生动物的数量猛增,与人的冲突日显突出,肇事危害频繁,损失严重。针对云南野生动物肇事危害的原因和特点,提出多渠道、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危害现状的调查,结合多年来在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使受害群众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