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膨化食品的加工技术包括挤压膨化、油炸膨化、微波膨化、非油炸膨化等多种技术。采用不同的膨化技术,可以加工不同原料的农产品。非油炸膨化技术特别适用于果品蔬菜的加工,它不但解决了真空油炸果蔬脆片含油量高(10% ~20% )、不易保存、风味差、成本高、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的问题,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果蔬的风味、色泽和营养,口感酥脆,可以作为大众化的休闲食品。1.膨化原理非油炸膨化又称气流膨化、真空低温膨化。其加工设备主要有加压罐和体积比它大 5 倍~10 倍的真空罐组成。物料在加压罐中加热,使物料及罐中的气压增大,当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2.
膨化食品的加工技术包括挤压膨化、油炸膨化、微波膨化、非油炸膨化等多种技术。采用不同的膨化技术,可以加丁不同原料的农产品。非油炸膨化技术特别适用于果品蔬菜的加工,它不但解决了真空油炸果蔬脆片含油量高(10%-20%)、不易保存、风味差、成本高、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的问题,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果蔬的风味、色泽和营养,口感酥脆,可以作为大众化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应用微波、减压脱水技术原理,可大规模生产和利用苹果资源实用、高效、节能的“非油炸”脱水膨化加工新工艺开发能够保持苹果的营养成分、生鲜风味、口感酥脆、形态饱满、膨化均匀的苹果脆片新产品,以满足普通消费者对果蔬脆片食品营养、方便、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型挤压蒸煮速食面加工技术”是圣昂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非膨化、非油炸新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小麦为原料的速食面,还可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以玉米、荞麦、莜麦、高粱、小米、杂豆、大米等五谷杂粮为原料制作即食营养面。  相似文献   

5.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又称爆炸膨化干燥(explosion puffing drying)、气流膨化干燥或微膨化干燥等,属于一种新型、环保、节能的非油炸膨化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豆膳食纤维膨化食品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渣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可制成大豆膳食纤维膨化食品。实验结果表明,生产大豆膳食纤维食品的关键工艺——挤压膨化的最佳条件为:挤压温度160℃,加水量30%,淀粉添加量40%。油炸工艺最佳条件为:油炸温度180℃,油炸时间40s。利用有效的方法去除了豆渣的腥味和粗糙感,改善了膳食纤维膨化食品的风味和口感,从而研制出具有生理保健功能且风味独特和口感酥脆的系列大豆膳食纤维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生产中存在的复水时间较长的问题,对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加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优化产品原料配方,转换热风干燥工艺为冷冻冷藏新工艺,定型并生产出一款湿法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研制的产品新配方白荞面粉含量达到97.4%,配方中用到添加剂种类为食盐、碱、谷朊粉3种,含量小于国标;加工工艺采用冷冻冷藏工艺对熟化面饼进行处理,冷冻冷藏时间控制在10 h左右,应用新配方和新工艺生产的产品复水时间≤8 min,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检验,芦丁、多酚2项主要功效成分损失率分别为43.8%,42.1%,低于计划的50%。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不但解决了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的复水时间问题,也为玉米等杂粮类非油炸方便面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庆油炸臭豆腐,其特点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重庆著名的风味食品。现将重庆油炸臭豆腐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原料处理选择颗粒饱满、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更加趋向营养、保健和方便,玉米和杂粮食品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圣昂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制造的玉米杂粮方便面生产线,不仅以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和独特的保健功能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而且其加工生产线设计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更让人青睐。1.与油炸方便面完全不同的生产工艺(1)工艺流程玉米杂粮方便面生产线采用了与油炸方便面完全不同的生产工艺,独创了挤压膨化新工艺,使物料在机筒内被螺杆挤压,产生90℃~110℃的温度而熟化,既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又不会造成物料的膨化,从而生…  相似文献   

10.
真空低温油浸脱水食品的加工工艺,是指在减压条件下,食品中的水分快速汽化并降温,短时间内脱水、油炸的加工过程。真空低温油浸脱水的食品具有营养成分损失少、干燥时间短、食品膨化、油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专家认为,低温减压(真空)油炸脱水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必将为我国食品工业及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开辟出一条新路。1.发展状况低温油炸技术始于1972年的美国,为封闭式油炸模式。1977年,日本提出了油炸香蕉的设备及工艺,自此以后的10余年时间里,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项专利陆续问世。我国的食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不同的辅料和佐料进行加工筛选,研究出独特的麻辣兔肉加工工艺。经卤腌制、煮制、油炸,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麻辣兔肉,其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苔干进行相应的浸泡与参数优化、香辛料油炸参数确定、风味苔干配方的筛选等,并进行真空包装和巴氏杀菌,生产出开袋即食,风味多样,方便休闲、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同时制定出特色风味苔干系列食品的加工程序与方法的技术要求及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泰州本地养殖小龙虾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即食椒盐小龙虾,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对即食椒盐小龙虾的油炸温度、油炸时间、椒盐添加量进行优化,并对加工成的产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即食椒盐小龙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油炸温度170 ℃,油炸时间2.5 min,椒盐添加量2.0%,加工成的即食椒盐小龙虾经电子束灭菌后,色泽鲜亮有光泽,虾肉有弹性,风味好,感官评分98.2分,与模型预测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25 ℃恒温条件下,货架期为24 d。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生产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但加工机械发展明显滞后,而且大部分为初加工设备,缺少高水平的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开发和创新农副产品加工技术设备迫在眉睫,振兴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为之提供“先进、适用、经济、可靠”的技术装备,是当务之急。圣昂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膨化果蔬生产线改变了同类产品中采用油炸、烘烤或加糖及其他调味品的传统工艺,而是在不加入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采用特殊的工艺将被加工物脱去其中的水分,并使其体积膨胀,变得酥松可口,用这种机械生产的膨化果片,既保留了原果的味道,又保留了原有的营…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的小公鱼为原料,探讨小公鱼方便食品的加工工艺,对盐渍条件、调味配方、油炸条件、杀菌条件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湿盐渍腌制法效果为最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盐质量分数5%,浸泡时间20 min;调味时间20 min;油炸温度195℃,油炸时间55 s;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10 min。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白砂糖10%,食盐6%,辣椒2%,料酒10%,胡椒1%,八角1%,花椒0.5%,在此条件下制得小公鱼方便食品色泽、风味、咀嚼口感好。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和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共同推出的“方便地享受美食“活动于日前启动.以大企业为主体的对油炸方便面中面体和调味料的风味创新,和以包括杂粮面、馄饨面等在内的非油炸面面体的结构性创新,成为2006年行业的主流,并显示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真空低温油炸技术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加工和食用菌加工上的应用,同时展望真空低温油炸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藜麦为原料,分别采用蒸、煮、焙炒、挤压膨化4种加工方式处理,对样品进行基础成分、总酚、黄酮检测分析和风味辨别。结果表明,4种加工方式未对藜麦的基础成分产生明显影响,加工后的藜麦总酚及黄酮含量都有所下降,采用煮的方式加工的藜麦总酚、黄酮损失率最大,分别为28.64%,39.63%;蒸藜麦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总酚,保留率为91.82%;焙炒的方式能较大程度保留黄酮,保留率为86.43%。电子舌味觉分析显示,加工后的藜麦与原藜麦相比,酸、苦味均降低,鲜味均提高;挤压膨化加工的藜麦甜味值最大,酸味值最低;煮后的藜麦鲜味值最大,苦味值最低,蒸、煮方式加工的藜麦主成分分析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9.
苹果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燥是苹果产业深加工的方式之一。主要介绍了苹果低温真空油炸技术、苹果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苹果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和苹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等的应用现状、国内外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苹果干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形成,山野菜逐渐进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山野菜虽营养丰富、污染少,但新鲜山野菜保鲜期不长,故亟待开发既可提高山野菜保鲜期,又不失其原有营养价值的山野菜制品。山野菜脆片的研制既符合消费者健康生活的理念,也可提高山野菜的保质期,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本文主要综述了山野菜脆片热风干燥、真空油炸、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低温高压膨化干燥与压差闪蒸干燥的加工技术,为今后山野菜脆片的加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