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木兰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3,(4):16-16
雏鸡体弱多由于胚胎发育不全,出壳晚,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健全,或卵黄吸收不完全等原因造成。因此,其饲养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合理饲喂 对弱雏采取“少喂勤添,不饥不胀”的饲喂方式。第1次开食喂量要少,只要会吃食就行。对个别不会吃食的弱雏,应进行人工饲喂。每天喂7~8次,逐渐减为3~5次,直到自食为止。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有些养殖场因鸡苗货源不足屡屡出现同一鸡舍同时饲养二批甚至三批的现象。也有些养鸡场在冬季为了节省能源开支,在育雏期的前期把不同批次的雏鸡苗集中到一栋鸡舍进行高密度饲养(最多不超过正常密度的1.4倍),15日龄后需要低温时再分开饲养。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同舍两批次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否可行。下面以我公司雏鸡场从2002年至今由于种鸡苗供应不足而出现同舍两批次的饲养方法(在冬季更实用)向业界介绍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养育好鸡雏,必须创造良好的育雏条件。根据雏鸡生长发育的规律和饲养管理的特点,将出壳到离温前这段期间的幼鸡人工给温,称为育雏期。育雏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合理密度、营养全价的饲料和良好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8.
1.控制温度:温度对育雏至关重要。一般要求是1周龄内33~35℃;1~2刷龄30~33℃:2~3周龄27~30℃:3~4周龄24~27℃:4~5周龄21~24℃;6周龄以后直至出栏保持在20~25℃即可。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造成雏鸡大量失水.食欲减弱,代谢受 相似文献
9.
小鸡从出壳到开产称为雏鸡,其中45日龄以内者称为幼雏,45~90日龄为中推,90日龄到开产称大雏。育维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将来的生产性能,这是养鸡的关键。不少人只着重幼雏阶段和产蛋期的管理,往往忽视中雏和大雏的饲养管理,结果造成发育不良,开产晚、产蛋少、蛋重量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雏鸡管理。1.雏鸡选择:要挑选品种好、发育健壮的雏鸡进行养育。选择的标准是:出壳适时,绒毛蓬松清洁,站立稳当,活泼爱动,腹部大小适中,体重正常。2雏鸡防疫雏鸡逮回后,应用链霉素溶液满鼻,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关系养鸡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我们在基层连续多年的调查,结合我市一些专业户的经验,我们认为要养好雏鸡,关键是过好十个关。 相似文献
12.
1饮水因出壳后大量消耗体内水分,进雏后首先要让雏鸡饮温水2~3h。初生雏鸡一般不知道喝水,饲养员要及时教小鸡饮水,将小鸡的喙在饮水器中浸一下,以帮助其找到水源,如此做三四次,雏鸡就知道自己喝水了。一个笼内有几只雏鸡喝水后,其余的就跟着迅速学会喝水。初饮时可在水中加8%的葡萄糖或蔗糖,饮水温度15℃左右,以后可添加抗菌素、多维和电解质营养液饮2~3d。前3d凉温水饮用,即饮水前预先把饮用水放入育雏室进行预温或专门进行加温,使水温与舍温基本一致,一周后逐渐过渡到可直接饮用自来水。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随时提供充足和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3.
1 注意保温,切忌忽冷忽热雏鸭育雏期间要十分注意保温,并尽量保持温度平稳,切忌给温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雏鸭生长发育.当温度过低,雏鸭会聚集打堆,不愿采食,不断呜叫;温度过高,雏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鸭分散均匀,自由采食,活泼好动,安静休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8.
随着这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在我国养殖业中,养鸡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在养鸡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雏鸡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养殖环节,与其后期的成长以及成活有直接的关系.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饲养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购雏时应选择毛光亮、活泼、欢叫、眼有神、反应灵敏、脐部愈合好的雏鸡。鸡盒和运输车要注意保暖、通风 ,切勿过多 ,挤压。车要平稳 ,防止颠荡 ,以减少损伤。购回的雏鸡要连盒一起放在育雏舍内 ,休息 1 0min左右再捡放在地面或网上及时给水 (用温水 ,最好是 5 %~ 8%的糖水 ) ,2~ 3h而后开食 (把饲料平撒在垫纸上或平板上 ,使其自由采食 )。由于雏鸡消化道容积小 ,要求少给勤添。 6周龄以前的雏鸡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应低于 1 8% ,代谢能不应低于 2 85 0Cal/kg。温、湿度要调控好 ,配合通风换气 ,勿使育雏舍忽冷忽热。温度低易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