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学  王会志 《玉米科学》1993,1(4):032-034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我地区从1984年开始试验到今天大面积推广,历经了9年时间,在这9年间,通过试验、示范、高产开发研究及推广,都证明它具有增产幅度大,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高,收效稳定等显著特点。在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采用“大、小三改一防”配套栽培技术,9年来,全区玉米覆盖地膜栽培面积5613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9716.96公斤,每公顷增产玉米3695.96公斤,共增产20746.5万公斤。纯增经济效益12447.9万元。  相似文献   

2.
长沙地区春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303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春马铃薯地膜覆盖、稻草覆盖、稻草加地膜覆盖、敞土4种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无论从出苗速率、植株生长势、产量与效益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栽培方式,与敞土(CK)栽培相比,地膜覆盖增产,每667m2增收515.2元;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增产不显著;稻草覆盖栽培反而减产16.0%。改进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可提高春马铃薯的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是我区棉农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的一种新型套种模式。 1 997年示范 ,1 99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1 999年推广面积3 5 0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 3万公斤 ,皮棉1 3 3 5 kg公斤 ,公顷纯收入 2 .85万元。 2 0 0 0年面积发展到 80 0公顷。这种套种模式一般公顷产马铃薯2 .7万~ 3 .3万公斤 ,产皮棉 1 2 75~ 1 3 5 0 kg,公顷纯收入 2 .4万~ 2 .7万元。1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好处马铃薯采用早春地膜栽培 ,早种 ,早收 ,产量高 ,价格好 ,且耐贮藏、运输 ,市场稳定 ,效益好 ;马铃薯、棉花套种田间操作技术简便 ,省…  相似文献   

4.
花生与粮菜作物间套复种技术是作物种植制度的一大改革,该项研究是在常规花生栽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花生为主体,间作套种一茬小麦与两季蔬菜,即小麦‖菠菜/花生‖黄瓜一年四作四收模式。形成先后有序的田间立体种植结构,实现了对土地、水肥和光能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每公顷产小麦5061公斤,花生5113.5公斤,菠菜16341公斤,黄瓜15727.5公斤,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以上。该模式自1991年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至今已累计推广1.57万公顷,累计增产小麦7.96万吨,蔬菜50.15万吨,累计新增纯收入3.13亿元。  相似文献   

5.
地膜玉米分带轮作系指在玉米覆膜种植的基础上,通过预留空行,分带间套一季或多季互利互惠的矮秆粮经作物,组成一定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和生物因素,年度合理进行带内轮换,平衡肥力供应提高地膜玉米生产整体水平的种植制度。笔者自1987年开始,在总结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的养用结合技术,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为目标,从耕作、播种、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产量效应,增产原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选用对路高产良种,配方施肥,适时茬口衔接合理田间配置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寒山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钱洪璋 《江西棉花》2002,24(6):31-32
盐城市棉田立体种植由过去从单一麦子套种,发展到多品种、多层次、多格局的立体种植模式,2001年全市棉田秋冬套种经济作物3 52万公顷,占棉田面积22 2%,春夏间作经济作物9 84万公顷,占棉田面积的62 3%,每公顷平均生产皮棉1431kg,每公顷增收15000元以上,部分高产高效田增收达37500元以上,东台春马铃薯套种棉花,每公顷增收16500元以上,大丰三龙镇刘如干0 41公顷棉田套种阳春白菜收入就达1 2万元,仅2000年棉田立体种植全市农民计增纯收入5 4亿元,有效地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为适应市场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棉田种植业调整,提高农民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7.
会宁县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引种试验示范,马铃薯专用薯大西洋适宜在会宁县土壤肥力高的水浇地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0 t,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45 t,每公顷产值为2.25~3.60万元。在栽培管理上,采用了清种和马铃薯套种玉米两种模式,大量施用有机肥料,配合化肥作为基肥,配合叶面肥。采用预防晚疫病的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栽培技术,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大西洋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棉田立体种植由过去从单一麦棉套种 ,发展到多品种、多层次、多格局的立体种植模式 ,2 0 0 1年全市棉田秋冬套种经济作物 3.5 2万公顷 ,占棉田面积 2 2 .2 % ,春夏间作经济作物 9.84万公顷 ,占棉田面积的 62 .3% ,每公顷平均生产皮棉1 431 kg,增收 1 .5 0万元以上 ,部分高产高效田增收达 3.75万元以上 ,东台春马铃薯套种棉花 ,每公顷增收 1 .65万元以上 ,大丰三龙镇刘如干 0 .41公顷棉田套种阳春白菜收入就达 1 .2万元 ,仅 2 0 0 0年棉田立体种植全市农民计增纯收入 5 .4亿元 ,有效地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为适应市场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9.
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春季多膜覆盖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5,(4):213-216
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气候特点,总结出马铃薯多膜覆盖高效栽培模式和各种植区域适宜品种及相应茬口安排,为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科学种植提供依据。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适用于河北省二季作区大部分地区;粮区可以复种夏玉米,棉区可套种棉花,或复种夏播棉;山区可以套种夏玉米。马铃薯拱棚覆盖种植模式,适宜菜区倒茬种植,比地膜覆盖可提早10 d播种、收获,下茬可复种粘玉米+秋菠菜。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比地膜覆盖提前20 d播种、收获;下茬可以复种大葱+大白菜,适宜菜区应用。马铃薯三膜覆盖极早熟种植模式,比地膜覆盖提前30 d播种、收获,鲜薯价格高,效益可观,适宜菜区应用;下茬复种黄瓜+大白菜;大葱+大白菜;越夏番茄+大白菜。  相似文献   

10.
棉花马铃薯覆膜双高产栽培技术贾永庆,秦瑞祥河北省南宫市农业局051830针对冀中南部种植马铃薯往往薯块小,产量低的现状,近年来对覆膜马铃薯套种棉花高产模式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薯棉双增产的效果。1994年试种122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2.3万公斤,...  相似文献   

11.
郭自温 《中国棉花》2002,29(1):34-35
洋葱-西瓜-棉花一年3熟间作套种模式是耕作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提高棉田效益,使棉农增收的有效途径.2000年南乐县示范推广种植66.8hm2,平均每公顷产洋葱6万公斤,西瓜5.25万公斤,皮棉1425kg,公顷产值6万元.较常规麦棉间作公顷产值增收3倍多.因此,2001年本县推广该模式种植面积达333.5 hm2.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贵港市利用冬闲田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2004年全市示范推广面积只有333 hm2,2005年发展到5 333 hm2,2006达到17 527 hm2,比2005年面积增长2.3倍,总产达44.19万t,每667 m2产量1 681 kg,比常规栽培增产286 kg,增收257.3元,全市总增收7 59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益。此项技术节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我市于1989年开始试行地膜覆盖马铃薯与红麻两熟配套栽培,现已在部分集镇附近及交通方便地带的农村采用,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地膜马铃薯在4月中下旬上市,比露地栽培马铃薯提前20天以上,从而既缓解了淡季蔬菜的供应,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实地验收,一般每公顷产马铃薯15375公斤,产值3万元左右,除去种、膜、肥的开支4132.50元,仍可获利25867.5元;马铃薯收后土层疏松,此时雨水又充足,有利红麻的一播全苗、早发高产,一般每公顷产熟麻4425公斤左右(高产…  相似文献   

14.
大棚双膜瓜套棉技术是指在同一地膜内西瓜棉花套种 ,外覆 4~ 8m的拱棚 ,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 ,从而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的一种立体栽培技术。一般西瓜在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成熟 ,上市早、销路好、效益高 ,一茬西瓜每公顷产量达 2 .63万~3.40万公斤 ,二茬西瓜每公顷产量达 6万~ 7.5万公斤 ,棉花每公顷产量达 90 0~ 1 1 2 5kg以上 ,比麦套棉中棉花产量高 ,每公顷综合效益达 4.59余万元 ,虽然大棚每公顷多投资 3万元 ,但每个大棚至少可使用 3年 ,每公顷大棚年均多投入 1万元 ,扣除此项投入 ,每公顷大棚双膜瓜套棉比麦套棉平均增收 1 .95余万…  相似文献   

15.
经多年引种试验示范,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在张掖市城郊蔬菜区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7.5 t,最高产量可达67.5 t,每公顷产值为30 000~75 000元。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或大小拱棚复种秋菜等,每公顷产值为45 000~150 000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施足基肥、根外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浅灌勤灌、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晚霜冻害及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耕地及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增加棉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探讨高产、高效、优质套种模式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 ,总结出棉花、玉米套种高效栽培技术。一般每公顷产量、产值为 :棉花(皮棉 ) 2 0 4 0 kg,产值 3.0 6万元 ,玉米嫩棒 1 .71万kg,产值 6.84万元 ,合计产值 9.9万元 ,净效益 8.3万元以上 ,比麦棉套种净增效益 5 .5万元以上。1种植方式前茬玉米或棉花收获后 ,即进行深耕 ,来年 3月 1 0日左右再翻耕整平作畦 ,畦宽 1 .9m,其中畦面净宽 1 .5 m,沟宽 0 .4m。3月 1 5日在每畦的中间覆盖 0 .8m宽的地膜 ,用于移栽 2行玉米 ,行…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约种植马铃薯320万公顷左右。根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资料,1977年每公顷马铃薯施有机肥料43吨,无机肥料274公斤,但产量尚停留在每公顷110~120公担的水平,国家收购量不超过块茎总产量的12~15%。马铃薯栽培效果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无机肥  相似文献   

18.
地膜甘蔗平均每公顷能增产14.11-37.86吨,增幅为18-60%,平均为5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能增创效益0.5万元左右,投入产出比1:4.21,地膜甘蔗同时能增糖份0.35%,增糖效果达显著水平,地膜覆盖是一项费省效宏实用技术,在适宜区,次适宜区昌地蔗,冬植蔗,早春植蔗的栽培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6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A1)和秋浅耕 秋施肥 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09.5~1182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和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增产显著,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 玉米碎秆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508.5kg/hm2,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20.
董竹蔚 《玉米科学》1992,(1):027-029
高寒区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多,昼夜温差大,有机物质积累多。但是,由于有效积温的限制,只能种植一些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对上述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为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达到高产稳产,1987年以来,在晋西北高原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的玉米高产开发研究,按照有效积温和无霜期分区,应用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采用相应的高产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1988~1990年共开发玉米1.8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玉米6135kg,每公顷增产3480kg,共增产粮食6659万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