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投入产出模型是检验经济中各产业的相互联系,进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通过运用投入产出表对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结构进行关联分析是深刻揭示金融产业结构内在机理的重要方法,选用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三个指标来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北京、上海金融业的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产业的直接冲击不会太大,但是对北京、上海的冲击可能是相对严重的.当前需要注意截断房地产开发业金融业的强烈作用,同时维护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精准把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发展状态及成因,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九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武汉、重庆3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协调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研究表明:①"九五"至"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海的整体协调度相对优于武汉和重庆,除"十五"期间外,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武汉和重庆在研究期间都存在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九五""十五"期间2座城市协调度都存在波动."十二五"期间,武汉的协调度整体低于重庆和上海.②通过对协调性程度差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分析可知,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对协调度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其中,上海、重庆的经济发展指标对其协调度具有正相关,而武汉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协调度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刘锐  秦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23-1124
分析了纽约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对照上海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上海经济、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89-192
通过分析上海海洋产业的现状,从现有的海岸线、港口资源以及海岸线经济密度、上海海洋产业结构特征、涉海就业情况以及上海海洋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等方面对上海海洋产业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指出上海海洋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提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并未形成规模,科技创新亟需加强以及管理系统和法律体系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军  雷征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30-533,583
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必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的发展和升级,它要求形成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创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重视生态环境,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持续增长.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中人地矛盾、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及生态退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两型"角度提出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环境服务城市化等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土地外部经济的阐述,指出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并从土地利用规划、征收“庇古税”、界定产权、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外部性问题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绿色金融"--现代金融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波  陈华 《甘肃农业》2003,(11):46-47
金融业的定位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中 ,贯彻“绿色金融”理念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工具等方面 ,“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游憩、游憩系统与旅游以及城市游憩、城市游憩系统与城市旅游一组重要概念的界定与关系入手,对上海游憩系统配置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指出了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海洋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过渡,上海海洋产业为地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海洋环境方面不容乐观,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状况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从上海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上海各海洋产业发展关联性,以及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决策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该继续优化上海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群,提升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为例,探讨了我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路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对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城市交通的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是这类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特征;互动式的评价模式能使环境因素及时、有效地纳入到决策过程中;指标体系是预测评价的基础,指标的选择除考虑科学性、代表性外还应强调可获得性、可量化性及可考核性.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物联网产业统计口径,结合物联网产业链结构的特征,设计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以14家物联网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考量中国18个主要城市2009~2011年物联网产业水平。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物联网产业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孙钰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09-1511
研究了旅游产业聚集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状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工潮"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跨世纪的潮流,造成中国"民工潮"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缺乏,政府政策向城市倾斜,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大智移云”背景下,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推动了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促使着传统 会计行业的变化和创新,会计行业与大智移云技术的融合产生财务共享,对会计人才需求产生巨 大影响。本文阐释了“大智移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并基于“财务共享”,会计服务质量全面升 级、会计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会计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实现会计的全流程服务等方面,针对高校培 养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新变化,提出大智移云时代财务共享模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 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渔光互补”下的微电网系统,为平衡能源“不可能三角”,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的能量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渔光互补”背景建立光-蓄-荷微电网系统模型,提出包含经济性、环保性及综合性的多维动态目标函数。其次,考虑麻雀搜索算法存在多样性不足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及混合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A-ISSA)的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策略。最后,针对上海崇明璞叶小镇“渔光互补”工厂化养殖基地进行实例验证,采用SA-ISSA算法对微电网模型求解,获得最优能量调度方案。实验结果表明,SA-ISSA算法在解决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问题上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应用价值,可为“渔光互补”下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熊正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76-14679
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论述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结果表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属于经济学专业术语,概念上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在产业定位与选择上也有具体的指标,因此,在农业产业化概念、组织形式、评价指标中的使用必须规范谨慎。  相似文献   

18.
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我国的脱贫任务有着决定性影响。金融扶贫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模式便是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通过信贷、保险等金融手段为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贫困人口提供所需金融产品和服务,促使我国的扶贫工作形成金融扶贫"输血"带动产业扶贫"造血"的模式。食用菌特征与扶贫目标的统一性、食用菌栽培环境与贫困地区的空间匹配性、国家政策的助推性共同显示食用菌产业扶贫合理可行。从食用菌产业扶贫的精准化、政府政策的权威导向作用、市场扶贫的"源头活水"作用、智力扶贫的保障作用和监督审查的透明化5个维度探讨了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与杂交水稻推广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技术是湖南乃至全中国农业一张闪亮的名片,为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杂交水稻不仅在国内得到普遍推广,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也进展迅速,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出,必须借助国家战略东风积极推进该技术在全球的合理稳步扩张,占领更广阔市场,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为我国种业发展、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由于各国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不同以及受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安全、制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推广中还面临技术适应、财务汇率、国际市场、政治制度、自然灾害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杂交水稻种业技术推广的风险防控研究,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