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私的母爱     
华凯 《新农村》2007,(4):29-29
上世纪60年代,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逢年过节才能杀一只鸡吃。吃鸡时,大家都喜欢吃鸡肉,唯有母亲只吃鸡头。我们让母亲吃鸡肉,母亲说:“我喜欢吃鸡头。”她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这么喜欢鸡头,以后每一次杀鸡,我们就互相叮嘱:“把鸡头留给妈。”后来,母亲生了大病,医生说很难治好了。在母亲临终之前,我们让她好好吃一顿喜欢吃的鸡头。我正准备去买,母亲却拉着我说:“别浪费钱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鸡头。”我诧异地问:“那你为什么每次杀鸡都吃鸡头呢?”母亲说:“傻孩子,妈怎么能跟你们抢肉吃?”这么多年来,我们竟然一直以为母亲真的喜欢…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农家科技》2007,(6):52-52
<正>决定取舍甲的菜园正好在乙的家旁。甲:“你看今年是种萝卜好呢,还是种白菜好?”乙:“当然是种白菜好,因为我家的鸡不喜欢吃萝卜。”  相似文献   

3.
童年趣事     
正1.小时候,我家属于牧业部门,没有学校,我就近在农业团场读书。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同学都疏远我。他们总是根据我身上的气味猜测,上学前是放羊了,或是喂了牛,还是骑了马。因为我身上常年沾着重重的气味,同学送我绰号"牲口连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搬到新区后,我家养的牛怎么办?农场是否能探索出一个科学的模式,让职工群众积极主动地把牲畜存放在标准化小区饲养,一方面提高我们收入,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今年我家想养殖几千只大鹅,农场还出台庭院大鹅养殖优惠政策吗?”“自从新班子组建以来,为职工群众做了很多的好事、实事,今年能不能把我们这片的沙石道路维修维修呀?”“孩子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农场能不能帮助我们子女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一家人     
秦翠云 《百姓》2002,(1):62-6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把我的心“俘虏”了。真是好笑,年近不惑的人了,竟然春心不死,偷偷玩起了“小情况”——网络,不过,我半老徐娘与“小情况”并不是新潮的先恋爱后结婚,而是李双双式的先结婚后恋爱,还是由我老公和我家小女包办的呢!因为我家先生最先开始过起网络瘾的,他供职的一所高校培养了一片又一片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6.
丁铃铃……清脆而又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午夜的宁静."喂,是李佑贵吗?我家的母牛难产,请您帮忙给看一下.""好的,我就去."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家宝宝现在是纯母乳喂养.可是,这几天我腹泻了,因为担心对宝宝有影响,所以一直不敢用药.请问我该怎么办? 上海筱月  相似文献   

8.
打开北窗,一眼就可看到我家那蓊郁葱笼的果树园。我家的果树园,是父亲亲手营造起来的。其实原先这里并不是园子,仅是一片污泥烂田罢了。由于此田低于四周田地,极易藏水纳污,泥土长年水涨水涨的,脚踩上去,很快会深陷下去,拔出来很费力气。因此,“人民公社”那个年代,除每年种一季荸荠外,就任它荒芜着了,作物即使种了也不丰收。后来,这烂田作为自留田分给了我家,我们先是勉强种了几熟小麦、蚕豆,收成都不高。父亲讲,老是这样下去,也怪可惜的,就提议:不妨把它改种水果,变成一个果树园。对此,我们全家都很赞同。不久,父亲就开始把房头屋角的垃圾啦、尘垢啦,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众所周知,养蜂是很辛苦的一个行业。您的公司发展得如何?您走过了哪些路?刘小英:说来话长!这个就要从我与养蜂的情缘说起啦!小时候我家就一直养蜂,是崇义有名的养蜂专业户。可能是耳濡目染的原因,从小我就喜欢养蜂,而且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养。当然,开始专职养蜂是在2003年。那时因为我父亲脚部受伤,家庭遭遇变故,家里经  相似文献   

10.
二叔气呼呼地拨电话号码。电话通了。二叔抓起电话:“喂芽我是你爹选”“我是你爷爷选”电话里声音比他更火。“奶奶的,这电话咋也骂人选”二叔气得把电话一摔,索性到床上蒙头大睡起来。二叔的两个儿子大牛和二牛都在城里工作,吃香的喝辣的。儿子孝顺,争着接二叔去城里享福,二叔也去了几次,可二叔在城里住不惯、憋得慌,鸡鸭鱼硬是吃不下去,儿子没办法,只好又把他送到乡下来。二叔在家闲不住,喂鸡养鸭,植花种草,滋润得很。两个儿子不放心,隔几个星期就开着“两头凹”来看他。年前,村里扯来了电话线,大牛和二牛一商量,就把二叔的电话给安上了…  相似文献   

11.
问:我家是农村的,去年年初家里给我说了一门亲事。因为我家里希望我早点结婚,所以我们双方也没怎么见面,就把亲事定下来了。我们家过给了女方家六万块钱的彩礼。10月份我们办了婚礼,但一直没有登记结婚。没想到从此她就以各种理由不在家住。最近,我听说她早就在外面找了别人,现在她人也不在娘家。我觉得她像是骗婚的。请问,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鸡户的鸡群,偶尔会发现鸡不断地呕吐黑水,即为黑呕吐病,该病很难治愈,造成病鸡死亡。引起鸡黑呕吐病的原因,主要是鸡喂鱼粉过量而造成的一种中毒症状。因为在鱼体的蛋白质中含有一种组氨酸,这种组氨酸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转化成一种有毒的组铵,当鸡喂鱼粉过量时,就会严重  相似文献   

13.
高粱2.5斤,白酒(60度)1斤,浸泡4小时,每只鸡按1两喂。让自行采食,不能自行采食的鸡可人工扒嘴喂。食后鸡成醉酒状态,卧地不动,醒酒后排出黑色粪便。  相似文献   

14.
《百姓》2004,(9)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挖掘一位好吗?”“好的、好的。”助手温顺很尊重地说,  相似文献   

15.
芳芳:王教授,听说有的地方把鸡粪也当做饲料来喂畜禽,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王教授:是的,鸡粪经过适当加工,可用来喂养畜禽。或者说,可作为畜禽饲料的“添加成分”。这是因为鸡的肠道短、排泄快,故饲料中约有三分之二的营养成分未被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据分析,鸡粪中含粗蛋白24—33%,粗脂肪1.7—3.3%,碳水化合物30—36%,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按照我国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把鸡粪直接作为农田肥料,因为鸡粪中还有许多能量没有充分地利用,这是很不经济的。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方,利用鸡粪代替部分饲料喂畜禽等。这样,增加了一个利用环节,鸡粪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得到了进一步利用。芳芳:听您这么讲,我真想试试啊!不过鸡粪又臭又脏,怎样加工呢?  相似文献   

16.
问:我和丈夫共同经营一家小商店,日子还过得下去.可去年以来,他交上了一帮赌友,经常聚赌.因为赌博他不仅不顾店里的生意,还把家中所有的积蓄赌得一干二净.我一对他进行劝导,他就破口大骂,甚至对我拳打脚踢,有几次还将我打成重伤.请问,我遭丈夫痛打,该向谁求助?  相似文献   

17.
我家承包的村集体耕地有1、5亩,在省里修建公路时全被征用,而村里仍要我家交被征耕地的农业税和定购粮。我讲“耕地被征用了,还交什么农业税”。村干部说:“上级未核减,你家得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当然要交”。请问:我该不该交?我能否要求村里安排我家的劳力?  相似文献   

18.
岩泉 《百姓》2001,(6):13
我曾经在纪委工作过一段时间,接触过不少经济方面的案子,查看查着就查不下去了。案子往往不是因为证据不足或线索中断,而是领导出了面,说白了就是不让查下去。为此,我常常自问;为什么不让查下去,跟他(领导)有什么关系?后来朋友告诉我:不是不让查下去,而是不能查上去。比如行贿,一般  相似文献   

19.
镇江的传统名菜“柴把鸡“在广州、深圳一带却不像在它的家乡那么受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次友人请几位香港客人去深圳香江酒楼吃饭,特意点了这道菜,好让大家尝尝江苏菜的风味.不料就因为这道菜的菜名,几乎把一桩好生意给吹了.客人问:“什么‘柴把鸡‘?瘦得像柴火棍的鸡能好吃?“当然,江苏人对这种发问可能会感到好笑,然而各地风俗不同,据酒楼经理说,当地人及香港人有类似疑虑的不乏其人.尽管“柴把鸡“肉嫩可口,汤鲜味美,然而食者寥寥.后来酒店的经营者总结经验,重新起了菜名.他们注意到深圳、香港人都喜欢吉祥语,讲究生财之道.经理说:我们何不投其所好,把菜名改成“发财鸡“呢!大家一致叫好,这一改确实奏效,同是一样的菜,“发财鸡“的日销量成倍增长.   编者点评:在销售某种农产品时,一定要注意给商品取一个好名字.取名时要根据销售地人们的习俗,取他们喜爱的商品名,而避开他们不喜欢的甚至是忌讳的名字.本文中的“柴把鸡“改名为“发财鸡“,就是因为顾全到了当地人的求财心理,而使同一种商品由被冷落变为受到欢迎.这种变化能不给我们一点启发吗?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有时因为读书而把父亲分派的任务丢在脑后,惹得父亲生气。他责问我:“崽,读书有什么用?能饱肚子吗?”如今,父亲也爱读书了,他也和我一样,饱尝了读书的乐趣和甜头。父亲还时常劝起我来:“儿呀,不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