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虎林市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今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厘米大垄六行(三双行)密植,垄底全方位超深松,垄体分层一次性施缓释肥,原茬早播、浅播,旋转锄机械除草,中耕垄沟深松,机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小麦或大豆.大矮密栽培实行深层和原层耕作,实现耕作水利,是旱作保护性耕作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大豆栽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正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虎林市地广人稀,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市伟光乡在推广大豆"早晚密"、"精量播种"、"平播垄管"、"缩垄增行"、"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不断进行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适宜密植的矮杆  相似文献   

3.
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材,采用宽窄密(4行)、宽窄密(6行)、行间覆膜和玉米茬原垄卡种4种栽培模式,同时以三垄栽培为对照在八五三农场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宽窄密(4行)产量和效益最好,是白浆土农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指的是行距为130cm大垄,在垄上采用60cm膜覆膜,膜两边的苗带距膜5cm以内种植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在总结和吸收大豆行间覆膜、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大豆生育期降水不均的生态特点,而形成的高产栽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25kg,比未覆膜大豆增产30%以上。一、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技术来说,"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从中产向高产或者更高产,就得  相似文献   

5.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是在美国大豆密植的基础上,为避免深窄平技术易产生草荒、通风透光差、不便于管理、不便于排水等缺点与三垄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垄宽97~140cm,垄上3~6行的一项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6.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和消化国外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北方的环境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来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技术。其核心是选择矮杆或半矮杆品种,缩小行距,增加种植密度,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65~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30~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5行或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当前东北春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水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有垦丰16、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讲的小垄密植栽培主要是讲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固有的垄作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大豆栽培技术。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利用矮杆的大豆品种,达到缩小行距的目的,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上栽培的株数。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65~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30~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5行或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豆深松窄行平整密植是继“垄三”、“大垄密”之青又一新的高产栽培模式。它综合深松、旋耕整地等先进技术,以肥保密,以密增产,增加冠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截获率,实现了大豆生产的节本增效,两年来在团结、凤翔、肇兴、太平沟推广种植16000亩,平均亩产达206公斤,比对照增产43%。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一、栽培要点1、品种选择采用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必须选用成熟期适宜、杆强、抗倒伏、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矮杆、半矮杆品种,且品种质量要达到国家良种标准,要求质量一致,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以利于出苗整齐。密山地区可以选择垦丰16、合丰51、垦农5、合丰42等品种,因该项技术主要靠群体增产,保苗数应为40~45株/m2左右。下面笔者根据经验,将其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害虫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吸收了垄作和平作的优点,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缩小垄距,二垄变三垄,将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选用矮杆、半矮杆抗倒伏的品种,增加种植密度,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各地区试验种植证明了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大豆的群体作用,能使大豆产量大幅增加,平均增产幅度21.8%,最高达35%以上,是传统方法产量的数倍。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由于垄距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19.
暗垄密栽培技术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杨方仁教授从美国引进推广的一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所谓暗垄是指保持耕地表面平坦、不起垄,沿播种垄向进行垄底深松加深耕层,虽然外表不见明垄,实质上却发挥了垄作的通气、蓄水保墒、抗旱排涝的作用.199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进行了大豆暗垄密与三垄栽培的产量及效益分析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大豆暗垄密栽培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大豆生产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大豆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对比相同大豆品种在“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下的表现,对比不同大豆品种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表现上看,大垄密栽培模式比“三垄”栽培有明显的优势,各品种产量比在“三垄”栽培模式下提高7.4%~18.2%;绥农44和龙垦305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