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1989,(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根据乙烯是结球白菜贮藏中脱帮等损耗形成的主导因素,温度是影响乙烯产生和作用的重要因素、以及晒菜不利生理效应原理,提出了结球白菜贮藏新技术。新法贮藏白菜明显降低损耗,经济效益明显。大白菜传统贮藏方法是在立冬前砍菜,晾晒3~5天,修整后堆放在窖口预贮。小雪节前,天气骤冷时入窖。入窖初期,紧倒三遍加强通风、透气、散热,以后隔10—15天倒一次,贮藏3个月,损耗30—40%。这种  相似文献   

2.
李莉  李茜 《蔬菜》1999,(12):21-21
大白菜的贮藏方式较多,但多以窖藏和通风贮藏库贮藏为主。这两种贮藏方法中的管理关键是通风和倒菜,通风是引入外界干燥新鲜的空气,排出库(窖)中的温热气体、维持贮存环境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倒菜是交换菜棵的位置,目的是排出菜堆中的湿浊气体,并摘除腐烂的菜帮菜叶,清洁环境。大白菜的贮后管理一般分为3个阶段:一、前期管理这段时间为立冬到冬至。此期外界气温、库(窖)温、菜体温度较高,白菜本身的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受热脱帮腐烂、所以入窖初期要以防止白菜伤势为主。一般每隔3-4天倒1次菜、倒菜时要按层次倒放,同时轻轻抖…  相似文献   

3.
1伤热关。大白菜收获时.外界气温和菜体的温度都较高.大白菜本身的含水量也较高,呼吸旺盛一菜作极易受热脱帮甚至腐烂。因此,在白菜入窖至12月上旬这段时间.要以通风降温和排湿为主。入窖期温度较高且温度较大。此时要昼夜打开窖门、气窗.调节窖内温湿度,使窖内温度保持在0℃~3℃,湿度保持在80%~85%。每隔3~5天倒一交菜.造倒3次后,随着外界和窖内温度、湿度的降低,可每隔6~10天倒一次菜。倒菜时要尽量保护菜帮,只把烂帮、栏叶掰掉或摘去。2冻害关。12月中旬至1月下旬、这段时间气温明显下降.此时的管理要以保温防冻为重…  相似文献   

4.
《吉林蔬菜》2007,(3):65-65
巧贮大白菜:将大白菜晾晒4-5天,使外帮蔫萎,然后贮存。除烂帮外,不吃时不要掰掉帮子。贮存温度应控制在2℃左右。也可用铁丝做成“S”形的钩子,一头扎进菜根,一头挂在竹竿上,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我区多年来采用假植方法贮藏菜花,比较费工,窑内贮量小,花球易长霉。1984年进行了新法贮藏试验,采用薄膜单包花球置土窖内架上贮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5年进行了多点示范。七个点共贮藏3419.95公斤,贮藏效果与1984年结果一致。实践证明,此法贮花,可贮三个月左右,好花率达90%以上,花球仍坚实、洁白、鲜嫩,并具有简便、省工、成本低、贮量大等优点,且便于  相似文献   

6.
任炳余 《北方果树》1992,(3):47-47,26
笔者自1987年以来,逐渐摸索出一套土法贮葡萄技术,一般可贮至翌春三、四月份。既调节了市场供应,又增加了产值。现将贮藏方法与经济效益介绍如下。一、建立永久性贮藏窖贮藏窖长7米,宽3米,高2米。窖内壁用砖砌墙,宽24厘米(不沟缝)。窖盖为钢筋混  相似文献   

7.
文翰 《中国果菜》2004,(1):25-25
建造地窖窖址的选择与设计:葡萄窖应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选在树荫下,有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m3,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40cm,高1.6m,宽70cm。窖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cm的通风口,为贮藏初期通风降温。前后墙各设有30×40cm排气孔,窖顶设有高1m、长宽各为60cm的天窗,各气孔安有窗扇铁网,以便通风排气及防鼠害。 窖内设施:窖壁用灰沙抹光,也可采用土窖壁。窖底铺3~4cm厚的沙子,用于调节温度。窖内用粗细竹竿搭成贮架,层间距为40~50cm。30m3的地窖可贮藏葡萄750kg左右。  贮窖消毒:葡萄入窖前用浓…  相似文献   

8.
殷莉 《中国果菜》2005,(6):35-35
大白菜,又名结球白菜、黄芽白或包心白。它是我国南北秋、冬、春季大量栽培和供应的主要蔬菜,也是我国大规模贮藏的重要蔬菜。不同品种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青帮类型比白帮类型耐贮,青白帮类型介于二者之间。1、贮前处理1.1采收1.1.  相似文献   

9.
我县甜橙普逼采用地窖贮藏。此法投资小,花工少,腐烂低,效果好,做到了季产年销,隔年出口。1964年后,我们对窖贮甜橙,先后配合2,4—D 和托布津处理,进一步降低了贮藏腐烂率(详见本期第4页文)。现将我县地窖贮藏和管理情况,简要介绍如下:一、建窖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结构紧密,保水性强,不易垮塌,接近产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窖。窖型有立式、覆碗式和三角瓶底式等类型,以三角瓶底型为好,具有窖性坚固,温湿度变化小,果实健壮,色泽鲜艳,容量较大,便于操作等优点。室内和室外均可建窖。室内应  相似文献   

10.
大萝卜在贮藏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康心和腐烂。大萝卜康心是由于在贮藏期间的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强,消耗养分;水分过多,则造成发芽、失水,康心。腐烂是由于大萝卜本身带病害内感染而引起。贮藏大萝卜主要掌握好以下几点:①精选萝卜,选无病虫危害,无创伤、冻害,不抽苔的萝卜。收获后削去顶叶,稍加晾晒。③窖前预贮,将选好的萝卜在地里或窖旁埋起来,暂贮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丁乡 《果农之友》2011,(8):31-31
1自制土窖贮藏法1.1挖建土窖选地势高燥,土质坚实的地方建南北方向窖。窖深2.2米,宽2.5米,长度可根据贮果量而定。如建窖条件好,贮果量大,也可建大型窖。窖建好后要晾晒数天再盖窖顶,以降低窖内土壤湿度。架木梁时,梁下设木柱或水泥柱支撑,梁上摆放成捆的秫秸,上面再覆  相似文献   

12.
晒菜做为结球白菜采后贮藏的一项必要措施,在我国北方大部分白菜产区已延续使用多年。我们自1985—1987年三年研究了晒菜这一采后处理措施,对结球白菜晚熟F_1杂交种北京100号在0℃、5℃条件下贮藏的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晒菜2天失重9—14.l%。晒莱4天失重13.4—20.7%;晒菜使贮藏中结球白菜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显著升高,其效应一直延续整个贮期。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与晒菜失重  相似文献   

13.
张利 《蔬菜》2010,(3):22-23
<正>冬季萝卜在贮藏过程中,无论采用堆贮、窖贮等哪种方法,都常会发生糠心和腐烂。糠心是由于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强,养分、水分消耗多,造成发芽失水。腐烂是由于萝卜带病贮藏或贮藏期间感染所致。现将冬季萝卜防糠防烂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避开葡萄的销售旺季,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一套利用半地下窖贮藏葡萄的方法,使其贮到翌年4月上旬,仍能保持色泽鲜亮、口味鲜美,销售价比采收时可提高3~5倍,经济效益显著。1土窖的结构与建造葡萄窖应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窖容设计40m3,半地下...  相似文献   

15.
刘坤  李兴超 《落叶果树》2000,32(5):33-33
试验表明:利用地下自然通风窖贮藏寒露蜜桃,应在七八成熟时带果柄采收,采用聚乙烯袋加乙烯吸收剂,在气温较低时入库贮藏,贮期最长不能超过25天。  相似文献   

16.
甘薯软库贮藏保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杰  冯彤 《长江蔬菜》1998,(1):25-27
以普通房间和高温窖贮藏作对照,研究了软库贮藏甘薯的效果及其保鲜机理。结果表明,软库内相对温度高,湿湿度变化小,冬季有一定保温作用,约有1%CO2积累,比较适宜甘薯贮藏。贮藏120后,软库内完好薯块为原重的90.1%,营养物质损失少,经济效益高,利润率达26.1%。失重与感病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软库通过改善环境,控制薯块蒸发失水,而达到抑制病菌繁殖,增强薯块而贮性和抗病性的目的,贮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根据我地区地形特点,建造了一种地下式酥梨贮藏窖,使酥梨的保鲜期长达半年以上。现介绍如下:一、贮藏窑的建造贮藏窖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地点,成东西方向建造。大小应根据梨果贮量多少而定,最小面积不应少于12—15平方米,这样贮梨有效容积9—12立方米,按每立方米500公斤计,可贮  相似文献   

18.
《蔬菜》1985,(3)
贩白菜和窖白菜都是大白菜,是商业部门根据大白菜的耐贮性不同,采用的两种名称。大白菜一般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中、晚三种类型。贩白菜属早熟品种的白口菜,其特点是叶大,白嫩,包头,实心,水分大,抗寒不抗热,不耐贮藏,收获后需及时上市出售,故有“贩白菜”之称。每年中秋节前后陆续上市,对调剂淡季蔬菜供应起着一定的作用。主要品种有包头白、拧心白、翻心白、小白口等。  相似文献   

19.
<正> 葡萄保鲜贮藏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延长保鲜葡萄的供应期,对丰富市场供给和延长葡萄加工期限均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些地方,由于忽视待贮葡萄生长后期的管理,致使入贮后病害严重,失水过多,损失率高达10%以上,贮藏期短,经济效益不高。丰润县潘家峪村对贮藏龙眼葡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采收前一个月内加强生长后期管理,不但提高了葡萄产量,更重要的是增加葡萄含糖量,促进着色,减轻病害,明显地增加葡萄的耐贮性能。用土窖贮藏(不用任何辅加处理),葡萄可贮至翌年  相似文献   

20.
张滨 《北方园艺》2001,(5):28-29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依靠对自然温度的调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既能基本符合贮藏要求,又能与广大果农的具体条件相适应的贮藏场所,如堆贮,沟贮,窖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