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豌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4×6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4个F1豌豆(P.sativum)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各性状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决定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高低及其协调;加性和非加性效应都很重要,但株高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七个性状表现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35个玉米自交系配制成20×1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并作为总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调查了抽丝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对总体和各容量的样本,都分析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及它们的抽样方差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最小适宜容量一组(遗传差异小的一组亲本)为8~12,另一组(遗传差异大的一组亲本)为6~9;样本容量对抽丝期和株高等遗传力高的性状的影响小于对单株产量等遗传力低的性状的影响;样本容量对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小于对特殊配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生长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植物生长分析和Griffing配合力分析法,从净增量和生长速率两方面研究了玉米株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的遗传。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方与相对重要性、加性和显性效应、平均显性度、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等均随性状生长而显著变化,性状终结表现的遗传状况不能反映多基因系统在生长进程中的真实作用规律。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长过程中主要以SCA起显著作用,单株叶数、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过程中GCA和SCA均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估算了4×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0个 F1糯性杂种7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穗柄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而其余性状以正向超亲优势为主;各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协调;穗柄长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株高、穗长、一级分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穗粒重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穗长>株高>一级分枝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柄长>穗粒重。  相似文献   

5.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分析及高产育种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相关分析、通经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对近年来育成的一些杂交早稻组合的主要性状分析表明:1.产量和产量性状及产量性状间有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而以每穗实粒数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2.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其它性状通过该性状的间接作用很小,说明早稻生育期范围内,实现高产是可能的;3.按累积贡献率≥85%,确定了穗平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长四个主成份;4.对提高杂交早稻的育种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全同胞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稚选择方法对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并以对一般配合力的改良效果较大;而且全同胞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混合选择;经4次重组的基础群体,多数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改良进展明显大于经2次重组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7.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设计,研究了1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大于60%的性状有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在48.01—58.99%之间变化。据(?)gca/(?)G和(?)gca/(?)P分析了不同性状选择和利用效果的差异,按从优至劣的顺序排列各性状得:百粒重>穗粒重>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播种至抽丝天数>每株穗数>株高>产量>行粒数。本文还对相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水稻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种胚和幼穗培养,测定了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再生率。统计分析表明,基因型变异方差、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配合力效应值和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水稻组织培养力是可遗传的,愈伤诱导率的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为主,绿苗再生率则以非加性为主。种胚与幼穗的愈伤组织发生受不同的基因控制,这可能与两种外植体的生理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吉853"和自选系J1、J2、J3、J4的百粒重、粒重、行数、行粒数、穗粗、穗长几个产量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及几个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l在粒重、行数、行粒数、穗粗、穗长这几个性状上一般配合力高于"吉853",但是其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上述性状中均低于"吉853",且大部分为最低值,在育种中主要利用其一般配合力.J2、J3、J4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与"吉853"相比表现不突出,但J2大部分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高于"吉853",在育种中主要利用其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1.
几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6个自交系按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成64个组合,研究其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粒数、小区籽粒产量等14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14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少;本试验材料中561、B603-6-1、8954、4781tl41、268、549、478C4等7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6个自交系划分成6个类群:549、8954为一类;268、478C4、冬4011、N7931、478G为一类;4781tl41、苏11为一类;561、B603-6-1为一类;WJ01、石79、1058为一类;吉1037、200H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现有玉米自交系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了解和在新品种选育中指导亲本组配,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获得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茎粗、穗位高、单株粒重、叶面积、穗鲜重、单株鲜重和小区生物产量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穗位高、叶面积的特殊配合力外...  相似文献   

13.
8个掖478玉米近缘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丹340、郑22、868作父本,8个掖478自交系近缘系作母本,采用NCⅡ设计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24个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24个组合9个性状的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父本自交系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8个掖478母本自交系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除株高、穗位极显著外,其余7个性状均未达显著水平。株高、穗位、单株产量、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轴粗表现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穗长、茎粗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部分玉米种质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7份美国自交系和7份本地自交系进行测交,通过9个性状研究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为利用外来种质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开辟途径。结果表明:在被测系中,美国自交系HQPSSS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极显著正效应,千粒重为正值,穗长、穗粗的一般配合力为较小的负值,本地自交系LA94-8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特别是单株产量的GCA效应值最高,这是两个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在测验种中,DAN340和LA8593B的多数性状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HQPSCB×LA8593A,LA97-16×LQ16-2在各自的测交试验中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13.68%和23.8%. 在选育高产组合时,必须重视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鲜食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地上第一节茎粗、地上第一节茎长、生育期、穗重、穗长、穗粗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地上第一节茎长外,其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除穗粗及地上第一节茎长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6、P3和P5;特殊配合力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36、P15、P12、P16、P23和P2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为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5个糯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50个杂交组合,对其品质、南方锈病发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10个被测系的9个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T2的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南方锈病病情等级、穗位系数、株高、穗位高和品质GCA效应最优,其在春播中分别为7.93、10.55、10.56、11.82、-33.37、-13.51、24.45、4.82和2.92,在秋播中分别为21.75、24.21、10.56、11.82、-23.36、-9.39、14.19、3.23和2.17,各性状在春播和秋播中均表现相对稳定,利用该自交系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他自交系不同性状GCA效应表现各异;杂交组合W150×T2的每穗粒重、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和品质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在春播中分别排名第1、2和4位,在秋播中分别排名第1、7和1位,杂交组合BN2RH×T2春播分别排第6、3和1位,秋播时分别排名第4、1和4位.[结论]被测系T2在品质、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较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其他被测系需根据本地的生态特性和育种目标进行遗传改良;W150×T2和BN2RH×T2为苗头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抗南方锈病的特点,可进一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早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早熟玉米自交系不同性状配合力测定和分析.[方法]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用NCⅡ分析方法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6个早熟核心自交系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24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武314、新自349、新自3113-1、ZPA82/9这4个自交系单株产量配合力较高,新自3112、新自3119、新自4202需要改良后利用,新自3113-1可直接利用但要控制株高和穗位高,ZPA82/9、武314、新自349秃尖的负向配合力效应值大,可以用来改良秃尖,早314L的株高和穗位高配合力负向效应值大.新自3113-1×OS87-24、新自3112×JL02、新自3119×早314L、新自3112×武314、新自4202×新自349、新自4202×ZPA82/9这6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单株产量较高.[结论]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对F_1代杂交种的11个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11个性状都存在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几个玉米改良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不同来源的9个玉米自交系,按NCII设计进行试验,研究7个与产量性状有关农艺性状的GCA、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①在株高、穗长、穗位、穗粗、行数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_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②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均是相互独立的;在选育高产杂交组合时要同时对GCA和SCA进行选择。本试验筛选出GCA高的自交系S9906,SCA较高的组合是S9906×Mo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