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增幅在38%以上,投入产出比1:2.03。但是,它需要经过起垄、覆膜、压土、点种等多道工序,工作量大,仅仅依靠人工畜力劳作方式难以达到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农艺要求,因此实现作业机械化是该技术大面积推广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柳永强 《中国种业》2021,(10):119-120
寒旱区土壤干旱瘠薄,年积温低,昼夜温差大,区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依据大量调研数据、试验结果及研究成果,从模式、品种、种薯、耕作、田间管理、病虫防控等环节,系统阐述了寒旱区马铃薯垄膜集雨提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的产量,以威芋 5 号马铃薯原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白色透明膜垄作、黑膜垄作覆土自动破膜、白膜半膜覆盖集雨、黑膜半膜覆盖集雨 4 种不同覆膜方式及露地栽培不覆膜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覆膜最高能缩短 16d;不同海拔地区覆膜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海拔为 953m 的地区以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达 2079.91kg/667m2、2078.54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5.17%、25.09%;海拔高度 1562m 的地区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达 2286.12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8.99%。4 种不同覆膜方式均较露地栽培不覆膜纯收益增加。因此,推荐在黔西北山区中低海拔 950m 左右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在海拔 1500m 以上地区采用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粱是四大谷物之一,也是杂粮之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前景看好。但由于受干旱等自然条件影响,加之传统栽培技术粗放,导致产量低,不能满足需求。为了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经过试验、示范,我们总结出了全膜覆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单垄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使高粱增产11%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兴仁3~5月份经常性干旱的情况,引进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进行试验,解决播种时土壤水份不足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措施下玉米产量最高,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冬种马铃薯通过黑膜覆盖栽培可起到增温、保温、保水、保肥,以及疏松土壤、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达到早熟、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在该县好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新技术。它集覆盖抑蒸、增温保墒、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等技术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特别是对早春5~10mm的小降水能够有效拦截,使其及时渗入地下,以备玉米吸收,保证发芽出苗。该技术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农民便于接受等优点。2007年乐都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进行该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玉米在海拔2500m以下的干旱山区能充分成熟,单产达到5250~6000kg/hm2。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在乐都县干旱山区的应用是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的又一项技术创新。因此,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丰富了当地农作物栽培模式,同时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发展家庭养殖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维国 《作物杂志》2013,29(1):87-90
在青海省互助县曹家堡进行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马铃薯单因素试验,以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为处理,以起垄露地种植和平地种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0cm处,增温效果为白膜起垄>起垄降解膜>起垄黑膜>起垄露地>露地平种,10cm深处的增温效果>土壤表面。各种地膜覆盖后均可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提前收获,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大,黑膜覆盖作用小。白膜、黑膜和降解膜起垄覆盖马铃薯后,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提高马铃薯的结薯数和大薯率,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淀粉产量,但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黑膜覆盖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下降的少,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下降的多。普通白膜和黑膜的残留量大,降解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采用白膜或降解膜进行马铃薯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9.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东田 《作物杂志》2007,23(6):70-7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地膜覆盖方式存在的纳墒与保墒矛盾而提出的,最大限度保蓄了天然降水,使土壤无效蒸发降到最低,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介绍了该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推广应用前景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主要采用单垄全地膜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北部垄膜沟植田间集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2.
<正>向日葵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优势作物之一,近年来面积一直稳定在40万亩左右,占整个赤峰市向日葵栽培面积的1/3。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向日葵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从常规栽培、膜下覆盖,到现在的膜下滴灌,产量不断提升。膜下滴灌技术不仅可以保温、节水保墒,还可以保肥、集雨、防草,进而提高向日葵的产量。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一般食葵每亩产量在250千克左右,比常规种植增产30~50千克。现将向日葵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3.
熊飞 《科学种养》2010,(10):13-14
马铃薯免耕双层(草、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湖北省竹山县农技人员针对当前山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冬季田地撂荒多等问题,引进马铃薯免耕草覆盖技术,并对其进行因地制宜地改进与创新,通过3年反复的试验,摸索出一套适于山区推广的马铃薯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盖膜技术相比增产20%以上,与露地栽培相比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现结合我县的推广情况,将该项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地,清理杂物按照马铃薯常规的方法选地,要求地块平整(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5度),土壤厚实,砂壤程度高,肥力适中,石块较少,以利于机械化作业。地块选好之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免耕双层(草、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湖北省竹山县农技人员针对当前山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冬季田地撂荒多等问题,引进马铃薯免耕草覆盖技术,并对其进行因地制宜地改进与创新,通过3年反复的试验,摸索出一套适于山区推广的马铃薯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盖膜技术相比增产20%以上,与露地栽培相比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不充分而提出的,是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雨、保墒、抗旱新技术。2004年开始,该技术在甘肃省榆中、静宁、秦安、宁县、安定、通渭等县区的玉米、马铃薯、甘蓝等农作物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雨率达到95%以上,保墒效果达到90%以上,与常规地膜覆盖技术相比,玉米增产100千克/亩以上,马铃薯增产400千克/亩以上,甘蓝增产400千克/亩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娟 《中国种业》2020,(5):53-57
为探明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试材,采用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两种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分别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时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茎数、分枝数、株高无明显影响。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膜覆盖垄播6.5kg/hm~2·mm,产量比全膜覆盖垄播平均增产8.5%,两种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以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沟垄集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旱区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简要概述了沟垄集雨技术的概念,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从集雨、保墒和用水三个环节总结了影响沟垄集雨技术效果的因素,分析了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沟垄集雨技术在旱作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地膜再利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2011年在河套地区进行了旧膜、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向日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可明显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在0~40cm土层,旧膜覆盖的土壤脲酶活性较新膜覆盖土壤增加7.4%,较露地增加1.1%。土壤脲酶活性随向日葵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呈上升—下降—小幅上升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旧膜覆盖可以维持耕作层土壤脲酶较高的活性,但随土层加深,旧膜覆盖土壤脲酶活性下降幅度较露地大。地膜再利用改变了土壤脲酶活性,加速了土壤中潜在养分的有效化,为地膜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服酶活性的影响,2011年在河套地区进行了旧膜、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向日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可明显提高土壤服酶活性。在0~40cm土层,旧膜覆盖的土壤腺酶活性较新膜覆盖土壤增加7.4%,较露地增加1.1%。土壤碌酶活性随向日葵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呈上升一下降一小幅上升的趋势。土壤眼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旧膜覆盖可以维持耕作层土壤脉酶较高的活性,但随土层加深,旧膜覆盖土壤脉酶活性下降幅度较露地大。地膜再利用改变了土壤脉酶活性,加速了土壤中潜在养分的有效化,为地膜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