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松  王兰生 《海洋渔业》1989,11(6):257-258
<正> 机帆船灯光围网的灯光操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诱鱼、并亮、集鱼三种操作组成;二是由诱鱼、集鱼两种操作组成.无论那种操作方法,诱鱼操作是基础操作,在诱鱼操作时,往往只注意灯源的频率、发光强度及灯光布局上(这当然是对的),而忽略了灯诱时间的长短与产量的关系.其实这一条在灯围生产的一些情况下也至关重要.现着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船组一般由5~6艘组成:一艘主网船,一艘大灯船(煨船),二艘灯艇,一艘副网船或者2艘鱼货驳运船。它的捕捞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夜间灯光诱集鱼群瞄准捕捞;另一种是白天集群鱼瞄准捕捞。一、夜间灯光诱集鱼群瞄准捕捞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铊铟灯是一种蓝绿的光源,它的光波长接近于鲐、鲹、沙丁鱼等鱼类的光谱敏感范围。用它诱捕上层鱼具有耗电省、光效高、集鱼快、诱鱼多等优点。机帆船灯围作业,以40~50吨机帆船和两艘灯艇组成母子式灯光船组。大灯船配有直流230伏(12.5瓩)发电机组,每艘灯艇配有直流230伏(6.5瓩)发电机组,船组发电总功率25.5瓩。用铊铟灯诱鱼的技术要领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951773 诱鱼灯的原理及实际应用=Fish-attracting lights—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uses[刊,英]//Yamaha Fish.J..—1994,(43).—2~3灯光集鱼技术早在公元8世纪已经普及,日本的光诱渔业是从中国传入的。使用灯光诱鱼不仅仅是日本,世界各地都有这种捕鱼方法,如今它仍然是许多国家当代商业渔业的一个特征。在地中海国家,使用灯光诱集中上层鱼类并用网捕捞这些鱼类(如鳀、鲐和  相似文献   

5.
围网中业中灯光诱渔是一种重要作业方式,我国以往采用白炽水下照明灯为灯光诱鱼光源,由于白炽灯发光效率低,因此在亮度上与同一海区作业日本渔轮灯光相比相差甚大,所以我们灯诱效果就不够理想。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态,近二年来由上海亚明灯泡厂试制成功一种新型水下电光源——铊铟灯经舟山地区普陀、  相似文献   

6.
<正> 灯光捕鱼包括诱鱼和集鱼两个不同的工序.集鱼后才放网围捕.在灯光诱捕远东拟沙丁鱼时,集鱼时间以30分钟为最合适,太早或太迟送网都将导致减产.用灯光引诱鱿鱼时,开灯3~5分钟后鱿鱼就游拢来,陆续上钩;随后数量急速增多,进入最盛期;不久竟逐渐游离光照区,钓获量骤降.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诱鱼和集鱼中司空见惯.到底怎样掌握适当的诱集时间,在生产上关系到捕获量高  相似文献   

7.
《海鲜世界》1993,(3):23-24
(一)灯光诱虫;经研究试验,灯火诱虫以紫外灯最理想,其次是黑光灯,再是普通灯。利用这些灯光能诱集蝼蜻、甲虫、粘虫苍蝇、蚊子等,可为牛蛙提供大量的动物性饲料。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21—23日和27日在南沙群岛中部海域开展灯光罩网作业的同时,开展诱集前后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实验,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对灯光反应的敏感性,灯光对群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生态学效应。诱集前后共出现浮游动物178种,隶属16个类群。诱集后种类数增加,种类组成的更替率为41%。各类群中,除枝角类外其余15个类群在诱集前后出现的种类均发生变化;除原生动物在诱集后种类数下降外,其他类群的种类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浮游动物绝大部分类群对灯光诱集较为敏感,趋光性有正有负。诱集前后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发生一定的变化,更替率为50%。诱集前优势种以桡足类为主,而诱集后有尾类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强。诱集后浮游动物优势种优势度和出现频率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南沙群岛海域中小型浮游动物优势种诱集前后均呈聚集分布,各优势种对灯光反应敏感,不同种类对灯光的适应性有所差异。住囊虫等大部分种类对灯光的适应性较强,诱集后聚集强度明显增加;而驼背大眼水蚤和活泼大眼剑水蚤诱集后聚集强度明显下降。桡足类幼虫和小纺锤水蚤等诱集后,聚集强度明显上升,之后又大幅下降。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在诱集后总体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诱集初期增幅最大,之后数量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诱集前。灯光可使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但尚未改变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浮游动物对人造光反应的种间和类群间差异,是由生物自身的生理特征和不同的摄食策略决定的。诱集后游泳生物摄食强度提高,导致了诱集后期浮游动物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用铊铟灯作为灯光围网新光源,并自行设计和改进灯诱控制盘,取得了较好的诱鱼效果。用铊铟灯代替白炽灯,作为灯光围网新光源,是该公司党委乔廷忠在1981年提出,并与修船厂技术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光诱鱿钓渔业一些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军 《海洋渔业》1996,18(2):82-86
光诱鱿钓渔业是利用鱿鱼强烈趋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灯光诱集鱿鱼,采用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拟饵钓钓捕鱿鱼的一种渔业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减低成本等优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渔场是世界上生产头足类的两个重要渔区,目前它们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光诱钓捕作业。198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展了远洋光诱鱿钓渔业,先后  相似文献   

11.
LED水下集鱼灯的研究与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D是一种半导体固态光源,与金属卤化物灯相比较,具有功耗低、易于控制、寿命长、环保、抗震性好等诸多优势,适合作为水下集鱼灯的光源.本文基于LED的特点,将多只LED组合排列在一起,用集成电路驱动,采用数字化控制电路,根据诱集目标鱼类的视觉特性,调节LED水下集鱼灯的亮灯模式、时间、闪烁频率等动态参数,以彩色的动态图像来诱集、驱集鱼群,达到节能、环保、科学捕捞、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阐述了无线供电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把该技术引入LED水下集鱼灯,提高其防水性与易用性.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3,(8):21-23
光诱渔业在世界各地很早开始,日本、东南亚、北欧各国根据相同的设想利用火光诱捕鱼群。但是,关于集鱼灯的最早记录却始于日本。从仅存的历史记载来推断,最初用于渔业的灯光只是专供照明用的工作灯,在借助灯光进行作业的过程中,渔民发现某些鱼类经常在灯下聚集而开始转用于诱集鱼群。当初的集鱼灯由于兼作工作灯而总称为水上灯。水下灯的使用还是在集鱼灯利用电力以后的事情。光诱渔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光源的变迁史。表1所示即为光源之变化。在这个表中,从用作集鱼的火把直到现代的各种强光源之间,若论其照明上的共同点,就是存在着离光源的距离上的差别,任何光源都产生明暗不同的照射部位。对光诱渔业来讲,这种明暗部位的构成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节能减排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在中国沿海海域做了白光(偏绿光)发射二极管(LED)水下灯和蓝紫光LED水下灯集鱼试验。对比2种等光能LED集鱼灯周围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渔获,对渔获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表明,白光LED灯对蓝圆鲹的光诱效果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白光LED灯对竹筴鱼的光诱效果极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海上试验结果证实,在实验室水槽中所得的光诱鱼试验结果对海洋捕捞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种LED灯光诱蓝圆鲹和竹筴鱼的渔获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节能减排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在中国沿海海域做了白光(偏绿光)发射二极管(LED)水下灯和蓝紫光LED水下灯集鱼试验。对比2种等光能LED集鱼灯周围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的渔获,对渔获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表明,白光LED灯对蓝圆鲹的光诱效果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白光LED灯对竹筴鱼的光诱效果极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海上试验结果证实,在实验室水槽中所得的光诱鱼试验结果对海洋捕捞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灯围生产是利用集鱼灯把趋光性鱼类或条件趋光性鱼类诱集于光照区,最后用围网进行捕捞。我区灯围作业开始于1964年,由东兴县企沙渔民首先试验成功,1966年在全区各鱼港进行了推广,现在灯围生产船队不断壮大,作业渔场逐渐增多,渔期逐步延长,渔获品种和产最也随之增加,在十几年的光诱捕鱼生产实践中,摸索到一些灯诱效果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夜间在鱼池边上用灯光诱虫蛾喂鱼是扩大鱼饵来源的好办法,虫蛾富有蛋白质、脂肪等是鱼类的好饵料,又可为农田除虫害,而且方法简便。最近湖北省汉阳县军江渔业社主任曹世祥和出纳陈祖益同志,曾试用四盏马灯用竹竿绑着插在离鱼池水面1尺高处,各灯距25.5尺,形成一正方形。据观察虫蛾由四面八方飞近灯旁又落入池面,而鱼群都集中摄食。这样一夜,每盏灯仅花4两煤油就可诱得虫蛾约3~5斤可抵人工饵料20—30斤。湖北沔阳县排湖养殖场工人潘西四同志在鱼池边试用灯诱虫子,也收到很大效果,并发现草、青、鲤等鱼都很喜食,这样不但降低饵料成本也节省了打草的劳力。  相似文献   

17.
灯光鱿鱼缯捕捞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灯光鱿鱼缯是莆田市湄州岛渔民捕捞枪乌贼(俗称鱿鱼)的一种海洋捕捞渔具。它通过灯光诱集和网具围捕两个步骤达到捕获鱿鱼的目的。因其光强大、诱捕区域广、集诱效果好、经济效益高而被当地渔民所推崇。现将该渔具捕捞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相似文献   

19.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相似文献   

20.
我于八十年代初在上海淀山湖联营场搞网箱养鱼试验时,曾采用了灯光诱虫蛾喂鱼,在6—9月间,可节约人工投饵量的8.2~12.1%。同时,鱼的增长速度要比对照网箱快3.6~4.4%,无病害发生。在淀山湖网箱区范围,灯光诱集的蛾虫多达26种,这些虫,鲤鱼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