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粳稻武运粳23和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不同阶段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不同时期施肥的最佳阶段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基肥在基肥阶段(移栽后的8 d左右)的吸收利用较低,2012年水稻基肥氮(15N)吸收量不到5 kg hm–2,2013年最大为7.5 kg hm–2,回收利用率在1.5%~11.5%之间;基肥主要是在蘖肥阶段(分蘖肥与穗肥之间)被吸收,其回收利用率在6.6%~24.9%之间,平均为15.6%;穗肥阶段(穗肥后到成熟)基本不再吸收基肥。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不高,在9.1%~22.8%之间,品种及氮肥运筹对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蘖肥主要在蘖肥阶段发生作用,施穗肥后水稻基本不再吸收蘖肥。蘖肥的总体恢复吸收利用率和基肥相当,在17%~34%之间,Y两优2号高于武运粳23。穗肥的回收效率最高,在54.0%~82.1%之间,武运粳23低于Y两优2号。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总体氮肥恢复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在32%~64%之间。水稻一生中吸收积累的氮素中,基肥的贡献占4.13%~10.59%(平均6.92%),蘖肥占3.98%~11.75%(平均7.58%),穗肥占13.32%~37.56%(平均26.02%),土壤的贡献在45.71%~70.83%(平均59.91%)之间。基蘖肥用量越大,其损失也越大,总体氮肥利用率也越低。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稻氮肥管理中必须考虑水稻各阶段对不同时期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叶片全氮含量、~(15)N丰度的变化以及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基于叶片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提供研究基础。以3个水稻品种,临稻11,圣稻13和阳光200为材料,进行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采集样本,利用凯氏定氮法测试叶片全氮含量,质谱仪测定~(15)N丰度。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片全氮含量和~(15)N丰度均随施氮水平逐渐增加。顶1叶片全氮含量和施肥量仅在拔节期极显著相关性,但是在全生育期3个叶位~(15)N丰度均与施氮量均达到0.01水平极显著相关。~(15)N示踪表明拔节期低氮素水平下位叶片~(15)N丰度较上位高;在高氮素水平上位叶片~(15)N丰度增加;孕穗期上位叶的氮素大量转移到穗部,导致孕穗期上位叶的~(15)N丰度明显小于下叶位。由于氮素营养的运转,抽穗期和灌浆期下叶位~(15)N丰度明显小于上叶位;叶片~(15)N丰度的变化更能反映出肥料供应的差异状况。叶片~(15)N丰度的变化更能反映出肥料供应的差异状况,和叶片全氮含量比较,叶片~(15)N丰度与施氮肥量的相关性更能说明施氮肥量和叶片氮素营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Ca~(2 )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Ca2+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4℃ 36h),细胞膜功能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在培养液中 加入适当浓度的 Ca场+(0. 5~ 1. 0 mmol/L)可降低冷胁迫下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 MDA含量,提高 SOD、CAT、POD活性,保护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免遭破坏。CaM特异性抑制剂CPZ能部分抑制 Ca2+降低冷害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和提高SOD、POD活性的作用,暗示Ca2+对水稻幼苗 膜的保护作用与CaM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促进葡萄幼苗营养生长、有效施肥,以一年生巨玫瑰葡萄幼苗为试材,采用田间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对植株进行叶面施肥和土壤施肥2种追肥处理,于新梢成熟期分3次进行整株解析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葡萄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方式处理均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生长,3个测定日期叶片全氮叶抹土施,至9月30日叶抹处理对叶片全氮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新梢成熟期2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各器官的Ndff存在差异,以9月10日影响最大,9月10日各器官Ndff值均为叶抹大于土施,且差异性显著;9月30日新梢Ndff值叶抹处理为10.03%,显著大于土施处理(5.61%)。3个测定日期叶片15N分配率叶抹土施,表明叶抹处理葡萄叶片对氮素的竞争能力强于土施处理。8月20日和9月10日整株15N利用率叶抹土施,两者间差异性显著。至9月30日,不同施肥方式下各器官15N分配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Ndff、及15N利用率趋于一致。叶面施肥有利于葡萄幼苗叶片对氮素的征调,能够提高植株氮素利用率,促进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5.
应用~(15)N 示踪技术,利用克拉克结瘤(R_(jl))和不结瘤(r_(jl))等位基因系以及3种氮处理造成4种不同氮素营养条件,研究在几种氮源单独或混合供应的情况下,各种来源氮素在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前期主要利用土壤和肥料中氮素,并以土壤氮素为主,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施氮对固氮有明显抑制作用,其轻、重和时间长短与施肥量有关。施氮可增加大豆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为1.369~1.778,差异极显著。对营养器官氮素转运率测定结果表明,籽粒中氮素的50%是由营养器官转运而来。在营养器官转运到籽粒的氮素中约50%是来自叶片。测定3种氮源在体内各器官中的分配的结果表明,各种氮源间的分配模式有差异,与总氮的分配模式相比,肥料氮和土壤氮较多地分配于营养器官,空气氮较多地分配于籽粒。  相似文献   

6.
水稻细卷叶突变体nrl2(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调控水稻叶片发育基因对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株型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个水稻新型突变体,命名为nrl2(t)。该突变体叶片卷曲、变细、伸长,茎秆变细,抽穗期提前,叶绿素含量增高,孕穗期剑叶生长素含量降低,而幼穗中生长素含量有所提高。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SSR标记s3RM1和s3RM3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4 kb。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进一步揭示细叶卷曲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2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标记,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苹果生长及15N-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T1(微生物菌肥)、T2(不添加微生物菌的载体)、T3(与微生物菌肥等N、P、K含量的化肥)及CK(空白对照)。结果表明:T1处理植株总鲜重、新梢长度、根冠比、根系活力及根表面积最高,其次为T2处理,其他两个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均以T1处理最高,T2处理次之,随后为T3处理,CK最小。不同处理各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一致,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15N利用率以及土壤中的15N残留率均以T1处理最高,T2处理次之,T3和CK显著不差异。  相似文献   

8.
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突变体新基因,对了解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分子信号调控途径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报道了1个水稻颖壳异常突变体,来源于EMS (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诱变群体,暂被命名为degraded hull 2 (dh2)。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小花第一轮内稃或外稃横向细胞数目减少,导致内稃或外稃变窄而不能正常勾合,从而呈现开裂现象,其内三轮花器官均无明显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将DH2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IND-5和IND-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99 cM和1.49 cM。该研究结果为DH2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对水稻花发育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防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戊唑醇、嘧菌酯单剂及其5种配比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增效剂的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嘧菌酯质量比2:1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抑制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分别为1.5777、1.594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嘧菌酯复配质量比2:1使用剂量90~135 g a.i./hm2时,对稻瘟病防效达76.68%~91.12%,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达81.28%~90.32%,与单剂和对照药剂相比防治效果相当或更好,并且用药量更低。本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嘧菌酯质量比2:1复配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可以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水稻品种(品系)的化感作用及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分析了9个审定水稻品种和14个品系的化感能力,同时通过大田试验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9个水稻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化感系数,相关分析表明,化感系数与任何农艺性状均无显著相关,这意味着在抑草育种中利用HPLC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两个水稻品种在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旱害,并联系株内的水分状况的改变来说明品种差异的原因。从本试验结果可看出体内水分的重新分配是植株对干旱的适应反应之一,器官生长发育速度的调节是抗旱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究了从京郊地区水稻根际分离出的一株肠杆菌(Enterob acter sp)E-25和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12的固氮特性.两种菌均具有较强的固氮活力.用乙炔还原法测定,E-25的比活为552毫微克分子C_2H_4/小时.毫克菌体蛋白,K-12的比活为676毫微克分子C_2H_4/小时.毫克菌体蛋白.在对数生长期菌体蛋白迅速增长,固氮活性也随之增高.对数生长期后,菌体蛋白停止增长,固氮活性开始下降.E-25和K-12均为兼性好氧细菌,在无氧和微氧条件下固氮活力显著高于常氧条件下.E-25比K-12对氧更加敏感.这两种菌可能是在北方碱性土壤中占据优势的根际固氮细菌.由于长期适应生存条件的结果,这两种菌固氮的最适pH值均偏碱性.E-25对碳源的利用也不同于南方水稻根际分离出的肠杆菌.E-25只能利用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而不能利用琥珀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做固氮的能源.我们推测E-25在固氮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途经.  相似文献   

13.
稻米中玉米象的发生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温度30℃±1℃、相对湿度82%~86%温室中,糙米中的卵发育至成虫,羽化高峰为29 d,从第25 d至第35 d的羽化率达94.34%。碾米机械对玉米象的致死作用最显著。可能是由于产在米粒表面的虫卵被碾米机的碾磨作用损伤,或碾磨作用将被蛀食受伤的米粒及米粒中的害虫碾碎所致。但产在谷粒沟缝处的虫卵能躲过现代化的、精密的加工设备的碾磨,在大米中继续发育和生长。糙米经-15℃、0℃低温处理24 h,玉米象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78.13%,60℃、55℃处理12 h,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98.9%。碾米工艺和极端温度有利于控制玉米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谷蠹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害虫,能够引起粮食的巨大损失。由于化学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畜安全存在巨大威胁,加上谷蠹抗药性的不断发展,植物精油作为一类植物性杀虫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取材广泛,在环境中残留较少,不污染粮食,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对防治谷蠹的含有植物精油的植物种类和植物精油对谷蠹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福在 《作物学报》1986,12(4):279-284
糜子幼穗分化经历六个时期:0、茎叶原基分化期,Ⅰ、第一苞原期,Ⅱ、枝梗系统分化期,Ⅲ、小穗、小花原基分化期,Ⅳ、雌雄蕊原基分化期,Ⅴ、花粉粒分化形成期。其中,我们重点对Ⅴ期作了观察。糜子幼穗分化的进程因品种熟性与播期差别很大。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分化进程在0~Ⅳ各期受日平均温度与品种熟性影响,在Ⅴ期受日平均温度与出现≥30℃高温日数影响。花序顶部小穗比基部小穗提早分化一个时期,分化速度也要快一些。内部穗分化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表现为:Ⅰ~Ⅴ期的叶龄、出现叶及Ⅰ~Ⅳ期的叶龄余数与植株主茎总叶数成线性关系。伸长节在各期也因主茎总叶数而异。不论植株总叶数多少,Ⅴ期,最后一叶出现,叶龄余数相近(1.5);开花期叶片全部展开,穗颈节伸长。叶龄指数贯彻穗分化始终,不受植株总叶数影响,是推断穗分化进程较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稀播少本插高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是根据秧田播种量和每丛插秧本数联因试验的结果,证明在肥水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稀播少本插比密播多本插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指出稀播少本插在水稻高产形成中的作用点在于增大穗形,而少本插又是形成大穗的主导因素。从群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着手,阐明了稀播少本插的高产机理:秧苗素质优良和本田个体生育健壮是稀播少本插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石蜡制片方法观察高粱花粉管伸入水稻胚囊后,释放精子,两亲性细胞融合过程及胚胎发育情况。观察表明:高粱精子能够与水稻卵子融合形成合子。少数合子(占0.44%)进一步分裂,发育成幼胚组织。本文对远缘杂交性细胞融合的潜在价值,促进杂种胚胎继续发育的方法及某些远缘杂种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光仪 《作物学报》1984,10(3):195-200
将杂交水稻汕优2号及其父本 IR24与桂朝2号的叶片进行衰老处理后,表明汕优2号的叶绿素和可溶蛋白质的降解及细胞膜透性增加的速度均快于IR24和桂朝2号。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增加的幅度也较大。反映了汕优2号具有衰老速度快的特征。在衰老处理后的1~2天,乙烯释放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随后出现一个呼  相似文献   

19.
年糕片储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不同水分的年糕片,通过高温季节短期储存、常温下长期储存和实验室模拟储存多次试验研究,认为水分≤16.0%的年糕片可以安全储存,保质期定为6个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高燕  许再福 《粮食储藏》2006,35(2):13-16
本文就雅脊金小蜂Theocolax elegans(Westwood,1874)的繁殖能力和对米象幼虫的搜索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温度和繁殖方式都会影响雅脊金小蜂的产卵能力,包括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和子代性比;在小麦粒中,雅脊金小蜂的垂直搜索能力可达30 c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