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继协作的动态频谱共享的算法系统模型与协议内容,分别得出了在该模型下的主用户与认知用户的中断概率闭式解,并且根据主用户中断概率闭式解设计了认知用户子载波比例分配依据;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协议的有效性,在该协作频谱共享可以满足认知用户频谱接入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主用户的中断概率,此外,可以看到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的避免了主用户性能"溢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认知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网络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解决了传统无线网络中无线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允许未授权用户伺机接入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提高了无线频谱的利用率。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实现频谱管理和频谱共享的前提。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影响正常付费用户正常通信的情况下,伺机动态占用频谱资源,所以,在这种接入优先级的策略下,加上频谱感知的技术特点,认知无线电网络不但存在传统无线网络相同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介绍认知无线电及组网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以及采用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认知无线电是以软件无线电为基础的一种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它能自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动态识别未被占用的合法频谱,在空闲频谱上传输信号且不会对合法用户造成有害干扰。本文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认知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煤矿避难硐室常用的几种降温方式及优缺点的基础上,就煤(岩)初始温度、煤层瓦斯涌出量、地表深度等对避难硐室降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提出煤矿避难硐室选择降温方式的一些基本原则,指出煤矿建设避难硐室时应根据自身矿井地质条件,结合各种避难硐室降温方式的优缺点,选择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使用与维护容易、环保、经济的降温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棉花主产区棉籽粕样品,分析棉籽粕常规成分,测定其生长猪消化能(DE),建立棉籽粕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之间的关系。采用15%和20%替代比例的套算法,分别测定生长猪棉籽粕DE,探讨套算法中不同替代比例对DE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37.2±1.8)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阉公猪18头,采用3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全收粪法分别测定9个棉籽粕样品DE,并将棉籽粕常规成分与DE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比较2个不同替代比例的套算法测定的DE。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测定棉籽粕DE的加权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90.41%)为9.94 MJ/kg;长江流域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89.72%)为9.96 MJ/kg;黄河流域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89.86%)为9.23 MJ/kg;西北内陆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91.30%)为10.61 MJ/kg。推荐DE预测模型(干物质基础):DE(MJ/kg)=-14.38+0.557×总能+0.320 95×粗蛋白质-0.012 68×中性洗涤纤维(R2=0.72)。套算法中的2个不同替代比例(15%和20%)对DE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蒙古宁城县气象站1959(建站)—2012年54年间3—8月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计算方法,划分了该地区6—8月各月干旱等级,统计了各月轻旱以上等级的日数,分析宁城县近54年来夏季干旱发生规律和年际变化特征,并选择典型干旱年份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干旱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等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制品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脂肪品质及脂肪酸组成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奶牛脂类营养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脂肪(脂肪酸)代谢的调控研究以及补充脂肪(脂肪酸)对奶牛生产性能、乳脂肪酸组成、繁殖性能、甲烷排放和热应激的影响等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法国沙维玛特肉用鹌鹑为试验材料,对MC3R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分析了MC3R基因在该鹌鹑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该鹌鹑群体中存在3个突变位点,分别是T46C、G73A和T62A,检测到了AA、BB、CC、AB、AC、BC 6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429,B等位基因频率为0.335,C等位基因频率为0.236.经过基因型与体重的关联分析得知:各基因型对2、3、5周龄的体重影响显著(P<0.05);与屠体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对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影响显著(P<0.5),对半净膛重影响极显著(P<0.01),但对其相应的产率无影响(P>0.5).因此推测MC3R基因可能为影响鹌鹑体重和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9.
球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原虫病,是集约化养殖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2012年4月,安徽省太湖县某养殖场发生一起仔猪球虫病,主要对该起仔猪球虫病的发病情况和诊治经过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对湖羊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月龄、体重相近的雄性湖羊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栏圈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全混合基础日粮,C.utilis组(CU)与B.subtilis组(BS)分别在基础日粮精料添加7.2 kg/t的菌剂,饲养期为40 d。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湖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CU组、BS组羊只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下降了5.6%与14.0%(P0.001),CU组、BS组羊只耗料增重比(F/G)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下降了4.8%、22.5%(P0.001);不同处理组之间日粮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CU组相比,BS组极显著提高了日粮蛋白质的消化率(P0.001)。结果提示,C.utilis与B.subtilis均能够提高湖羊饲料转化效率,并可提高日粮蛋白质消化率,且B.subtilis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C.utilis。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艾维茵雏鸡,采用"雏痢净"按高(0.5/只)、中(0.4/只)和低(0.3/只)三个剂量混饲治疗,用2%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用药(阳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雏痢净"高、中、低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对雏鸡白痢均有较高的疗效,其中"雏痢净"高、中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雏痢净"各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1).表明"雏痢净"高、中剂量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且渐恢复,体重也明显增加,其疗效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线性地物自动综合算法进行了探讨,并在对其中的几种算法(Lang算法,Douglas-Peucker算法,Visvalgam-Whyatt算法)进行实现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希望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索提取板栗总苞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及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设计得出的提取条件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分别通过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清除率以及猪油过氧化值(POV)的测定对板栗总苞多酚进行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1)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30%,液料比为18∶1(mL∶g),提取时间为140 min,提取温度为80℃。采用该工艺条件,板栗总苞多酚提取得率为22.61%,其中多酚含量为51.23%。2)板栗总苞多酚对DPPH.和ABTS+.清除率与维生素C相当,且均大于维生素E;板栗总苞多酚对猪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能力与板栗总苞多酚的浓度有关,100μg/mg为板栗总苞多酚对猪油抗氧化的最佳浓度,此浓度下板栗总苞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与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且均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E。因此,在本试验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板栗总苞多酚提取得率和多酚含量较高,且得到的板栗总苞多酚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艾维茵雏鸡采用"雏痢净"按高(0.5 g/只)、中(0.4 g/只)、低(0.3 g/只)三个剂量混饲治疗,用2%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用药(阳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雏痢净"高、中、低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对雏鸡白痢均有较高的疗效,其中"雏痢净"高、中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雏痢净"各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1).研究表明,"雏痢净"高、中剂量组雏鸡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且渐恢复,体重也明显增加,其疗效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15.
猪疥螨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严重的猪体外寄生虫病 ,它严重影响猪的饲料转化率和猪的生长发育等 ,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本场是一个感染猪疥螨比较严重的猪场 ,在 5月份本场用“通灭”和“净灭”做治疗猪疥螨的对比试验 ,在试验的同时实施“清除方案”(即种猪舍所有猪一次性用“净灭”或“通灭”治疗 ) ,用后一个月本场的猪疥螨病已得到控制 ,现把有关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1 .1 药物试验分两组同时进行。A组为“通灭”组 ,所用药物为多拉菌素 ,商品名为“通灭”注射液 ,由美国辉瑞公司提供 ;B组为“净灭”组 ,所用药物为“净灭” ,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胫骨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钙需要量。试验选用43日龄快长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200只,按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0.40%。处理2~6(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0.55%、0.70%、0.85%、1.00%和1.15%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不同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1.00%钙水平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5%、1.15%钙水平组(P<0.05),而与0.85%钙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0.55%钙水平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0.55%组腹脂率显著低于0.85%和1.00%钙水平组(P<0.05)。3)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胫骨鲜重和脱脂胫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85%钙水平组试鸡胫骨折断力和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5)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宰后胸肌肉色和pH无显著影响(P>0.05)。0.85%钙水平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55%钙水平组(P<0.05),0.70%、1.00%和1.15%钙水平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5%钙水平组试鸡滴水损失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5%钙水平组(P<0.05)。以作为评价钙需要量敏感指标的生长性能和胫骨性能为依据,通过回归分析估测得到43~63日龄黄羽肉鸡获得最大平均日采食量和最大胫骨折断力所对应的饲粮钙需要量分别为0.77%和0.85%。  相似文献   

17.
选取辽宁省绒山羊原种场三年的种公牛,成年母羊的育种和系谱资料,确定体重,绒长,产绒量,细度,净绒率和净绒量6个经济性状,按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其中净绒量与其它性间除了公羊的净绒量与体重,净绒率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水准,为了揭示多性状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同时对种母羊和种公羊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成年母羊的典型相关分析,以及成年种公羊主要经济性状的BLUP分析,初步探讨了辽宁绒山羊主要经济性 遗传分异规律,对选育种羊进行优劣排序,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系统归类,并初步评定了该场的15只主配公羊用于各种选育方向的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对爱拔益加(AA)肉鸡脂肪细胞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取10日龄AA肉仔鸡腹部脂肪,采用机械破碎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脂肪细胞,并采用油红O染色和细胞中甘油三酯(TG)含量检测的方法鉴定所分离的细胞。将脂肪细胞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组为基础培养液,溶剂对照组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2‰二甲基亚砜,试验组分别添加10、20、40mg/L槲皮素,于24、48、72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利用酶法测定TG含量,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脂联素(AD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PARγ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1)对所取脂肪组织进行分离提纯后,显微镜下可见悬浮细胞存在。贴壁后细胞内存在可被油红O染成鲜红色的液滴,同时TG检测显示细胞中存在TG,由此鉴定所取细胞为脂肪细胞。2)基础培养液中添加10、20、40μg/mL槲皮素后,与空白组相比,脂肪细胞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肪细胞中TNFα和AD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脂肪细胞PPARγ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受到抑制(P<0.05),其中对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综上所述,槲皮素可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内分泌因子TNFα、ADP和PPARγ的生成水平来降低脂肪细胞TG含量。  相似文献   

19.
动物行为训练是动物福利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动物园和水族馆中已经普遍认知,但国内尚无详细的理论介绍。本文主要从动物训练的含义、动物训练的设施和工具以及动物训练的流程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