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杂交棉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纯氮量的增加,其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台数、果枝长度、果节数和单株结铃数逐渐增加,第1~3果节及叶枝成铃数增多。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与不同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在新疆地区追施纯氮达到396.99-433.08kg/hm^2,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对比试验方法,收集比较新疆不同遗传背景的182个品种(系),测试不同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成铃数等性状,分析南疆棉区气候条件下果枝、果节构成及果枝果节与成铃关系。【结果】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的果枝数为4.6~10台, 果节数为7.6~21个,结铃数为5.4~12.2个,内围铃∶外围铃=3∶1;不同品种的果节数和单株结铃,随着果枝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果枝数与果节数、结铃数、内围铃数、上部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结铃数、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及中部铃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果枝数为8~10台果枝、果节量为18~20个的棉花品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南疆有限的热量、积温条件,形成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分析适宜冀南棉区机采棉种植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吐絮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倾角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和果枝夹角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果枝始节高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棉花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3~N8没有显著差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降低叶倾角,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单铃重呈增加趋势,棉花籽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N6~N8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冀南棉区机采棉的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石河子乡的主导作物,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新陆早21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已形成的栽培模式为密度1200-14000株/667m^2。单株果枝台数8-10个,成铃率25%左右,单株铃数4.8—6.0个,单铃重5.0g,总铃数57600—72000个/667m^2,籽棉产量288—360kg/667m^2。其核心技术是加强棉花中后期管理,首先要塑造良好的群体结构和高产株型。其次,协调好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养分供需矛盾。再次,采取与品种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减少棉株中、下部果枝花蕾脱落,提高成铃率,增加伏前桃和伏桃。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万5.4万株/hm2)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的全生育期会略缩短,株高先降低然后略增高,单株干物重、总果节数和单株果枝台数均减少,而单位面积总干物重却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棉株成铃向上部、向内围集中,而且单株成铃数明显减少,铃重、单位面积总铃数和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霜前花率则呈上升的趋势;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此时籽棉产量最高,达4292.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抗虫棉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万~5.4万株/hm2)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的全生育期会略缩短,株高先降低然后略增高,单株干物重、总果节数和单株果枝台数均减少,而单位面积总干物重却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棉株成铃向上部、向内围集中,而且单株成铃数明显减少,铃重、单位面积总铃数和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霜前花率则呈上升的趋势;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此时籽棉产量最高,达4292.0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8):3-4
棉薯套作条件下,棉花生长滞后,前期长势弱,后期生长加快,茎秆变细,贪青晚熟,棉薯套作与棉花单作条件下相比,果枝数、茎粗、空果节均为极显著降低,第一果枝高度、衣分极显著增加;株高、果枝节位、脱落率、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指、籽、皮棉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比棉花单作显著增加,为解决当前植棉效益低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陇棉3号为材料,观察了新型化学打顶剂不同打顶时间和剂量对棉花农艺性状、新生节间长度、新生果枝长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化学打顶剂能够降低棉花株高,较人工打顶能够增加果枝数、降低上部果枝长,增加果节数,并能有效抑制新生节间和新生果枝长度,对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绒长无明显影响。与人工打顶相比,同期喷施750 mL/hm~2该化学打顶剂,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可以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对棉花现蕾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6-BA喷施浓度,减少蕾铃脱落和增加棉花产量。【方法】以鲁棉研24号为供试材料,2018年在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四分场三连进行叶面喷施6-BA试验,设置 0(CK)、20 mg/L(T1)、30 mg/L(T2)、40 mg/L(T3)四个浓度梯度。【结果】随着6-BA喷施浓度的增加,棉花果枝数和果节量增加,与CK相比,T1、T2、T3处理果节量分别增加了9.8%、13.2%和18.7%,且T2处理显著增加下部果枝外围果节数,上部外围果节数T3极显著高于CK达16.9%;浓度越高现蕾增加越多,而且可以延迟最大现蕾时间;T1、T2、T3分别增加了花后16~26 d、26~36 d、26~36 d的棉花成铃数,均提高了上部果枝内围果节的成铃概率;T2对铃数和铃重分别提高了12.4%和13.7%,籽棉产量增加27.82%。【结论】蕾铃期叶面喷施6-BA可以增加棉花成铃数和铃重,提高籽棉产量。6-BA浓度为30 mg/L时,棉花籽棉产量最高,达5 359.6 kg/hm。  相似文献   

11.
杏棉间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杏棉间作下棉花的生长发育,为杏棉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进行间作棉与单作棉对比试验.[结果]间作棉比单作棉生育期晚8 d;出叶速率在出苗-现蕾期最快,间作棉为6.2 d/片,比单作棉慢0.7 d/片;截至打顶时,间作棉株高为58.01 cm,单作棉为64.51 cm;间作下棉花的真叶数、果枝数减少,主茎节间变长,始节高度上长升,总果节数比单作棉低53.47;,收获株数18.34×10<'4>株/hm2,单株结铃数3.6个,单铃重5.25 g,衣分38.6;,皮棉产量1 352.84 kg/hm2.[结论]杏棉间作条件下主要影响棉花的衣分、产量.其中衣分比单作棉低4.3;、产量低43.8;.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1984—1986年在湖南常德县进行,获得亩产皮棉113.8公斤优化方案,其理想株型的成铃模式为:密度4000株/亩;单株成铃率27%,单株成铃数16.35个;单株果节数60.6个,总果节24.24万个/亩;单铃重4.34克,衣分38~39%;亩铃数6.54万个。研究发现,栽培条件对棉株群体与个体成铃率和成铃数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密度效应最显著,氮素次之,磷、钾肥和花铃肥施氨比亦有一定影响,且各因素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作。  相似文献   

13.
棉大卷叶螟危害损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棉大卷叶螟发生较重的杂交棉"SM-1"棉田,以单株叶片被卷食率为分级指标,研究了不同受害级别的棉株各种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危害后,棉株的大多数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变劣,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与受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纤维强度与受害级别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短季棉适宜的施氮量,进行不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短季棉中棉所50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中棉所50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大,棉株生育期会略推迟,株高先增高后略降低;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均先增加后略降低。不同施氮量棉株结铃分布总体表现为随着施氮量增加,果枝变长,棉株成铃向上、向外延伸,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上部铃、外围铃的成铃比例,中下部铃、外围铃的比例则相对减少。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棉花产量形成及籽棉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成铃数、总铃数、铃质量均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增施氮肥使棉花子指略有提高,衣分、霜前花率略有下降。表明适当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短季棉的总铃数和铃质量,从而增加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不同处理籽棉产量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江苏沿海地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短季棉施氮水平宜控制在225 kg/hm~2左右,该条件下籽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提高杂交棉产量和品质,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施氮量三个栽培因子与抗虫杂交棉农杂62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群体总果节量变幅为(224.1~328.5)×104个/hm2,单株铃数变幅为23.57~52.94个,全株平均单铃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早播使全株平均单铃重降低,密度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缺氮和早播导致霜前花比例显著增高.经模拟寻优,供试品种农杂62在湖南棉区4月17~18日播种、每公顷栽培2.25×104株、施氮量为262.5kg/hm2时,最高皮棉产量可达2238.6kg/hm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杂交棉标杂A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群体下各性状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内群体数量的加大,植株高度降低,茎粗下降,第一果枝高度增加,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果节数及结铃率明显降低;中下部成铃比例增加,上部成铃有减少趋势,果枝上第一果节成铃比例升高,衣指、单铃皮棉重略有下降,籽指、单铃籽棉重呈现减轻趋势.群体变化与多数性状存在着真实的相关性.以变化规律为依据,适时调整栽培管理措施,达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田间小区下研究不同钾水平对棉花前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棉田钾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土壤速效钾浓度,k1(99.77 mg/kg)、k2(110.90 mg/kg)、k3(123.48 mg/kg)、k4(140.13 mg/kg)、k5(154.43 mg/kg)、k6(165.77 mg/kg)。于棉花子叶期选择10株测定干物重和全钾含量,苗期和蕾期分别选择10株和5株棉花测定干物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SPAD值、全钾含量。结果 棉花株高和茎粗在苗期的范围分别为5.10~6.37 cm和2.43~3.01 mm,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增加,而苗期至蕾期的单日增长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在0.63和0.12 mm/d。k6处理的棉株干物重、果枝数、现蕾数、棉花叶面积及叶面积单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k1。在苗期和蕾期,不同土壤钾水平处理间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各处理的棉株全钾含量和主茎叶钾含量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土壤速效钾水平在100~160 mg/kg时,对棉株前期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但高钾(>150 mg/kg)水平处理能够增加棉株叶面积和果枝数以保障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9.
对鄂杂棉10号的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以成铃数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最大,单铃重次之,衣分最小。因此,杂交棉鄂杂棉10号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成铃数,兼顾单铃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深耕时间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在冬前、开春、播前进行深耕,以棉花(冀棉228)免耕直播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深耕时间对棉花苗期0~40 cm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含盐量、含水量、容重)以及棉花植株性状(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产量构成因子(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子棉产量、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土壤容重均明显下降,其中,冬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和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和成铃数无显著变化,幼铃数明显增多,产量提高不显著;开春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降低,10~40 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增大,幼铃数在生育后期(9月10日)明显减少,产量显著提高;播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增大、含水量显著降低,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减小,产量明显降低。开春深耕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