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贸易风险是影响食用菌进出口的主要因素。通过格雷厄姆评价法(likelihood,exposure,criticality,LEC)评测食用菌进出口贸易风险,并与风险影响度评分标准进行对照,获取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防范措施。利用专家评估法对实施前后食用菌进出口贸易风险的法律防范效果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从法律层面解决食用菌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风险,能够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浙江食用菌》2008,(5):3-5
世界食用菌贸易主要由人工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和野生菌三大部分组成。据世界著名的食用菌专家张树庭教授估计:国际贸易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包括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滑菇等)的产值约为270~300亿美元,药用菌(灵芝、冬虫夏草等)约70~80亿美元,野生菌(主要为松茸、牛肝菌、羊肚菌、块菌等)约30亿美元。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食用菌贸易以出口为主,进口很少,年进口额仅1000~2000万美元,主要为提供给一些高级宾馆的高档食用菌罐头,多来自日本和韩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预计我国食用菌进口数量将逐渐增加。1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及预测我国食用菌出口品种主要有:双孢蘑菇,以罐头产品为主,年出口额为2·0~4·5亿美元;香菇,以干香菇和鲜香菇为主,年出口额为2·0~3·1亿美元;野生菌,以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块菌为主,年出口额为1·5亿美元左右;木耳,年出口额为0·35~0·53亿美元。食用菌出口较多的地区是福建、浙江两省。出口的主要老产区有:出口银耳、香菇的福建古田,出口双孢蘑菇、白背木耳的福建漳州,出口香菇的浙江龙泉、庆元、景宁和磐安等。出口新产区有:出口香菇的河南西峡、湖北随州,出口滑菇和反季节香菇的...  相似文献   

3.
以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影响力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间的相互要素影响作为对象,分析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生态环境、生态结构、生产环境不熟悉等问题及专业知识匮乏等制约因素,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土地生态修复、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方面提出创新发展策略,旨在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漳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食用菌食品质量与安全研讨会”6月5日在漳州举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霍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书记梁业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及质量水平未能达到进口国的要求,退货、扣留乃至索赔等事件频发。因此如何加强对食用菌安全生产的综合治理,应对国外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关系到我国食用菌产品能否顺利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与其它国家间的食用菌产品贸易关联网络密度和中心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的网络密度和中心度均较高,已经处于了世界食用菌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借助食用菌产品数字贸易网络和平台的建设,利用中国食用菌贸易网络中心国的地位,可以促进世界食用菌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7.
熊云  林太鹤 《中国食用菌》2020,(11):132-135
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自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发展至今产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农业规模发展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食用菌农产品的产量与经济附加值不断提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受到了产量、投资规模、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生产方式等条件的影响。根据不同影响条件和标准,判断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掌握如何控制影响要素变化的根本,对食用菌产业的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新机遇,探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的潜在影响,从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视角出发,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对RCEP框架下2006—2021年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中国与RCEP协定国之间具有较高贸易效率和潜力、存在较大贸易拓展空间等结论,并提出中国应积极把握RCEP协定这一发展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权、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建议,以促进食用菌出口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问题,提出了食用菌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以节约经济运行成本;在分析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复杂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评价,重点评价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三个影响因素。该评价体系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做出科学的评价,能够辅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食用菌产业包括季节性栽培的食用菌厂和条件控制栽培工厂,被确定为农用工业。食用菌季节性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现今出现了许多可控制环境的菇场。无论是季节性栽培还是可控制环境的菇场栽培,双孢蘑菇都是主栽品种。平菇和草菇在热带沿海地区多采用季节性栽培,但限于地区性消费。小型和中型的菇场内栽培的双孢蘑菇只进行鲜销,只有大型生产商才进行加工处理,远销到发达地区。食用菌通常是经过盐渍后用罐头和玻璃瓶包装后出口。早期,菌种和栽培技术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而现在市场则成为了最大的瓶颈。发展中国家的食用菌生产,与发达国家的高生产成本相比是有利可图的。邻国贸易往来是解决世界上远距离市场运输费用高的方案。对大多数生产者来说,种质的可用性逐渐成为各国普通栽培者面临的问题,菌种被盗用后,多被改成不同的名字。在多变的国际化条件下,中印双孢蘑菇和其他食用菌方面的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艳 《中国食用菌》2020,(3):122-125
食用菌深加工技术不仅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食用菌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的基础上,从食用菌的深加工技术着手,分析增强食用菌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以期促进食用菌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琍 《中国食用菌》2020,(3):232-234
为研究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食(药)用菌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风险控制,基于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食(药)用菌基本定义,分析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食(药)用菌出口量、提高出口企业成本、降低竞争优势、降低国民收入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内容从外贸合同条款方面提出控制"风险条款"、控制"支付条款"风险、控制"质量条款"风险、确定争议解决条款、避免"格式合同"等五条法律风险控制方法,为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食(药)用菌由进出口贸易造成的法律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盖芬清 《中国食用菌》2020,(1):182-184,188
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对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以此为背景对跨境电商下国家贸易的影响以及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做了简要概述,并对我国食用菌行业对外贸易影响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常态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新经济发展战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转型升级的建议,并给出了一些食用菌出口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国食用菌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促进中国食用菌的创新发展,通过分析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探讨了促进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实现创新发展的具体思路,以期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企业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力度,势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费者的信赖度,进而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基于食品安全投入相关理论,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当期仓储运输投入、技术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食用菌企业的仓储运输投入和技术研发投入对当期净资产收益率造成负面影响。技术人员、专业生产设备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企业对技术人员和专业生产设备的投入能够提高企业当期净资产收益率。仓储运输投入、技术研发投入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对企业当期总资产收益率具有负面影响。技术人员投入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食用菌企业对技术人员投入能够提高当期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对外贸易发展中,规避食用菌贸易风险是改善我国出口贸易整体实力的有效方法。研究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方法,有助于跨境贸易的发展创新,带动食用菌产业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韩两国食用菌生产和贸易竞争关系,利用联合国商品与贸易统计数据,从两国食用菌贸易总量、食用菌种类、运输方式和进出口贸易国家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一些方法,为提升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食用菌出口过程中因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企业经济损失严重,为解决该问题,从法律层面上研究了食用菌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首先分析了我国形成食用菌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在原因,即缺乏认证意识、产业标准低、经营方式落后,其次分析了贸易壁垒形成的外在原因,即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食用菌安全标准提高。其三研究了我国食用菌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最后根据分析和研究结果提出食用菌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