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将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株Bt1.Bt2、Bt3及白僵菌菌株5SO3、LS、GD,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悬浮液,饲喂感染3龄云南松毛虫幼虫。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较强的菌株有Bt2及5SO3,其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Bt2)=-3.8162+1.1665x;Y(5SO3)=-2.3274+1.0062x。致死中浓度LO_(50)为3.614×10 ̄7细菌/ml和1.917×10 ̄7孢子/ml;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641天和7.619天。  相似文献   

2.
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棉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棉蝗,是一种有效而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方法。用蝗虫微孢子虫(浓度1×106,1×108孢子/ml)接种1~5龄跳蝻,死亡率为72.8%和100%;感染微孢子虫的棉蝗,其取食量减少91.7%~93.8%;对2~3龄跳蝻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88×105孢子/ml,对4~5龄跳蝻的半致死浓度为3.98×106孢子/ml,对幼龄跳蝻的感染死亡率高,毒力强;可利用棉蝗进行增殖蝗虫微孢子虫;林间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棉蝗(浓度5×107,1×108孢子/ml),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4.9%和100%。  相似文献   

3.
枣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活性及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枣尺蠖( Chihuo zao Yang) 核多角体病毒(CzNPV) 活性的生物测定结果及在山西太谷枣树林间防治枣尺蠖的试验效果。以不同浓度该病毒悬液浸渍鲜枣树叶,饲喂感染3 龄初枣尺蠖幼虫,病毒浓度对数值与死亡机率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0 .231 + 0 .859 x ;LC50 及95 % 的置信限分别为3-65 ×105 及4-04 ×104 ~3-13 ×106PIBs/m L。以2-5 ×105 、1-25 ×106 、2-5 ×106 、1-25 ×107 和2-5 ×107PIBs/m L5 种浓度病毒感染3 龄初幼虫,其LT50 值分别为10-01 、9-57、9-08 、7-94 和7-49 d 。同一浓度病毒(2-5 ×106 PIBs/mL) 对不同虫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从2 龄的96-7 % 降低到4 龄的30-0 % ;LT50 值随着虫龄增大而增大,从2 龄的5-97 d 增加到4 龄的12-57 d 。在山西太谷枣林枣尺蠖幼虫2 龄、3 龄占85 % 时喷洒浓度为2-5 ×107PIBs/ mL 的病毒悬液,虫口减退率高,成本较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替代寄主生产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pCPV对8种鳞翅目昆虫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最敏感,感染率达97.0%。DpCPV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7.65×104CPB/ml,浓度与感染死亡率相关性及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HaDpCPV与原毒种DpCPV的形态特征相同;棉铃虫可用人工半合成饲料配方2在小塑料盒内单虫饲养,幼虫成活率达98%以上、羽化率达90%,平均蛹重0.4006g,平均产卵量797.7粒,卵孵化率达98.2%;HaDpCPV对第一代4~5龄马尾松毛虫的毒力较强,LC50=1.14×104CPB/ml,与原毒种相比,毒力没有下降。用棉铃虫来生产DpCPV,采用23~26℃、3龄虫、使用浓度105CPB/ml以上,是比较理想的组合。将病毒喷在人工饲料表面喂虫,可获得较高的病毒产量,平均每条虫可产8.13亿CPB,与用原宿主生产的产量相接近。用HaDpCPV防治第一、二代4~5龄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达60.2%~84.0%。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松针上的消解方程为C=46.44325E^-0.0145t,半衰期为47.8天,药剂在松针上的即时附着量为53μg/kg。它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1龄幼虫的持效期为40 ̄50天,第2代30 ̄40天,第3代长达56天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areolata(Fr.)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症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孢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0.9986**>P0.01=0.7348。病害分布与林木所处位置有关,病情从重至轻的顺序为,南>北>东>西;山脊>山中>山脚;海拔高>海拔低;纯林>混交林;离转主远>离转主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松针上的消解方程为C=46.44325E-0.0145t,半衰期为47.8天,药剂在松针上的即时附着量为53μg/kg。它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1龄幼虫的持效期为40~50天,第2代30~40天,第3代长达56天以上。  相似文献   

8.
Ha-DpCPV对4~5龄马尾松毛虫有一定毒力,浓度与感染死亡率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致死中浓度LC50为1.15×104CPB/ml.Ha-DpCPV与DpCPV比较,其毒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应用典范分析方法可简化马尾松的产脂力和生产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根据生长力指标分析选择产脂力的典范综合指数为:I=0.0096x1+0.0019x2-0.0254x3-0.0244x4-0.0973x5+0.0313x6,典范分析可将55株候选优树划分为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防治松毛虫的三个白僵菌样品对3龄油松毛虫幼虫和3龄白纹伊蚊幼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探讨了以白纹伊蚊幼虫作为指示昆虫,用球形芽胞杆菌SPH88作为标准品,对白僵菌产品毒力生物测定以及在其标准化中的应用。白僵菌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力单位P(I.TU)同该产品对松毛虫的LD_(50)(Y)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1007。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Y=Kxl/P白纹伊蚊幼虫和松毛虫幼虫的死亡率同白僵菌的浓度之间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0.93.提出了新的白僵菌产品毒力单位,用白纹伊蚊幼虫作指示昆虫的生物测定方法较以松毛虫作指示昆虫的生测法效果更好,前一方法中白纹伊蚊幼虫对白僵菌浓度的改变敏感性较后者高,更适合于防治松毛虫白僵菌产品生物测定和标准化,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1.
应用白僵菌Bbfj菌株、苏云金杆菌(Bt)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剂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混剂防效好于白僵菌Bbfj和Bt单剂,而且有一定的速效作用;筛选出Bbfj与Bt粉剂以2∶1比例混合防治最适,大规模防治平均效果达90%以上。Bbfj与Bt混合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配制马尾松毛虫复合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DCPV-Bt混合剂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ner)混合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 :当 1ml混合剂含量为 0 2亿Bt芽孢 + 0 0 0 0 8~ 0 0 0 2亿CPB时 ,在 2 7℃条件下 ,松毛虫在喷施后 4~ 6d死亡率达70 % ,残存种群病毒感染率达到 5 0 % ,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通过酶联免疫技术 ,检测施用DCPV后林间松毛虫感染病毒情况 ,其中喷施DCPV长达 11a之久的松林 ,松毛虫带病毒率高达 78 5 % ,而且林中松毛虫种群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与Bt复配防治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报导阿维菌素不同含量与8000IU/mgBt的复配制剂防治松毛虫的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含量为0.1%的200倍、400倍,含量为0.3%的800倍,含量为0.5%的3200倍、6400倍分别进行喷雾防治松毛虫,药后7d,效果皆高达90.0%以上。从用药成本考虑,建议使用0.5%阿维菌素+8000IU/mgBt配方,浓度为3200倍。  相似文献   

14.
轻型飞机喷洒Bt油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轻型飞机喷洒Bt油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施药后第3天马尾松毛虫死亡率为73.79%,第25天死亡率达95.81%。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苏云金杆菌的新剂型———油悬浮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该剂每hm2 3 0 0 0mL、45 0 0mL、60 0 0mL 3种施药量 ,其防治效果在 1 %显著水平下与 40 0 0倍敌杀死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苏云金杆菌(B t)粉剂防治二代落叶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用药量1 000 g和1 500 g两个处理防治效果最佳,分别达到了92.3%和94.3%。考虑到生产成本,建议采用每667 m2用药量1 000 g,并用250目以上双飞粉或滑石粉稀释3倍喷粉。  相似文献   

17.
从拟谷盗虫尸中分离到一株对鞘翅目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毒杀作用明显的Bt菌株Bt886。幼虫死亡率高达 6 0 % ,存活者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过晶体形态特征和杀虫谱分析 ,初步确认该菌株属于cry3类。比较cry3类基因的保守序列 ,利用一对cry3特异引物成功地从Bt886菌株中克隆到了一段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上。测序分析发现该片段与cry3Aa1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确定来自毒蛋白编码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而且能够编码几种昆虫毒蛋白基因。本文概述 了苏云金杆菌在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苏云金杆菌HD1菌株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防 治各种森林害虫,如Lymantria dispar, 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Thaumetopoea pityo campa, Rhyacionia buoliana和Lymantria monacha。文章提供了Bt毒蛋白基因在林木中的 构建和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Bt产品在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上的应用前景及限制因素进行了 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自 1 98 3年起应用松毛虫 CPV-W1 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 6.7万 hm2 ,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 ,作者电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 ,其多角体形态大小一致 ,3 %和 5 % 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 ,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 ,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也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