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生产者对猪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生产计划的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使得自然淘汰和异常淘汰的比例有所增加。管理者应掌握种猪群的更新原则,及时更新种猪,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猪场种猪淘汰的原则及异常淘汰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约化猪场种猪淘汰的原则及异常淘汰的预防措施杜宗亮王立军薛继才(东北农业大学原种猪培育中心·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延军农场畜牧科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管理手段的提高,管理者为了追求猪群的高生产效益,提高了管理...  相似文献   

3.
种猪的生产性能关系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优良的种猪才能繁殖出良好的后代,要想获得大量优质的仔猪,必须有高质量的种猪群。在生产实践中,要合理的选留后备公、母猪,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才能有效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猪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者为了追求猪群生产的高效率,对猪群质量(品种、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使得基础猪群自然淘汰和异常淘汰的比例有所增加,而且自然淘汰的比率相对减小,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过高的猪群淘汰率将会给正常的生产带来压力,增加种猪群和后备猪群的生产成本,同时对整个猪群生产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实践中管理者应根据猪群的情况,掌握种猪群的淘汰原则,尽量减少和避免种猪异常淘汰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来自江苏农业网的消息,江苏省如东县是全国瘦肉猪生产先进县,是全国有名的商品苗猪生产基地,常年饲养母猪20多万头,年正常淘汰种母猪4万~5万头;长期以来,鉴于老弱淘汰种母猪与病猪难以界定,检疫人员怕负责任而不检疫,让淘汰母猪经营者有了投机钻营的机会,有的不凭检疫证明收购淘汰种母猪,有的甚至收购病死猪,扰乱了淘汰种猪经营秩序,影响了生猪疫病的防控。如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于2013年9月10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淘汰种猪检疫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加强淘汰种猪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6.
如何淘汰更新这里面的讲究也是很大的,种猪是猪群增殖的基础,是整个养猪生产的核心。由于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时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采精公猪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而且种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因此,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种猪淘汰与更新制度,才能实现稳定或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那么,怎样淘汰与更新种猪呢?  相似文献   

7.
应对猪价市场低迷,结合规模化猪场生产实际,提出科学有效的种猪群淘汰更新的技术对策,以提振养殖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正淘汰种猪就是将生产能力下降明显或者已经消失的公母猪进行宰杀,从而培育生产能力更加出色的公母猪,保证养殖场种猪的生产能力。防疫管理工作是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养殖工作顺利进行。1种猪淘汰和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1.1种猪淘汰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种猪生存的时间要比育肥猪生存的时间更长,育肥猪当达到出栏的标准之后,就会被宰杀,进入消费市场,而种猪则要进行后代的繁殖过程,其生存的时间更长,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产实践中母猪异常淘汰率偏高的现实进行综合剖析,表明疫病、物理性损伤、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足等是导致母猪异常淘汰的主因,分别从疫病净化、科学规划配套、精细化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应对策略,目的在于消除猪场母猪异常淘汰,最大化提高母猪群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工厂养猪,生产母猪都实行限位(定位)栏饲养,其优点是可提高种猪饲养密度、提高猪舍利用率、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最大的缺点之一是母猪淘汰率较高,有些母猪还不到正常淘汰年龄(5岁以上)就被淘汰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种公猪过早淘汰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林翕泉(彭泽县农牧局畜牧兽医站)近几年我县从九江种猪场引进数十头良种公猪,分给农户饲养,由于饲养方法落后,有啥喂啥,管理粗放,致使大多数良种公猪早衰而淘汰或死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生猪生产发展,究其原因有:1配种无计划,使...  相似文献   

12.
种猪的繁殖力通常是指种猪正常繁殖后代的能力,它是获得优良仔猪的前提,也是整个生猪生产的基础。只有提高种猪的繁殖力.才能繁育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才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种猪的繁殖力取决于种猪个体。种猪个体之间繁殖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体貌特征明显、繁殖指标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及时淘汰繁殖性能较低生产成绩较差的种猪。  相似文献   

13.
对合作猪选育群的建立、选育方法、种猪鉴定、后备种猪的选择、种猪淘汰、饲养管理以及选育资料记录等进行阐述,以期规范合作猪选育技术,提高品种整体质量,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4.
种猪的繁殖力通常是指种猪正常繁殖后代的能力,它是获得优良仔猪的前提,也是整个生猪生产的基础.只有提高种猪的繁殖力,才能繁育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才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种猪的繁殖力取决于种猪个体.种猪个体之间繁殖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体貌特征明显、繁殖指标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及时淘汰繁殖性能较低生产成绩较差的种猪.  相似文献   

15.
遗传因素造成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一是不能将有遗传疾患的猪留作种用;二是坚决淘汰种猪。种猪在猪群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公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受胎率相差20%~22%,早熟性能相差17%~25%,产品的一致性相差2倍。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淘汰低产蛋鸡,是提高饲养效益的有效途径。可是以往农户淘汰蛋鸡,往往通过经验和感觉进行淘汰,这种淘汰方法很不科学,更不准确,出入很大,常出现“误逃”现象。为了使农户淘汰蛋鸡更科学,这里将蛋鸡淘:“三根据”介绍给大家,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内根据养猪基本理论以及长期猪场生产实践,从季节、营养、疾病、胎次、年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多方面探讨影响母猪死亡和淘汰比率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母猪死亡淘汰比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程军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1):51-51
当公鹌鹑5周龄后,即可确定是否留种,不能留做种用的,便可淘汰育肥。当母鹌鹑产蛋1~1.5年,产蛋率低于30%时,也要进行淘汰育肥。1放入育肥箱内饲养育肥箱为多层重叠式,每层高10~12cm,以防公鹌鹑挤压。每只箱的面积为0.3m2,箱子的前后设间隔为2.5cm左右的栅栏,以便鹌鹑采食、饮水。箱的左、右两面和顶部,装上纤维板。箱底为小网眼的铁丝网。2降低光线强度和保持环境安静淘汰鹌鹑需在光线较暗的安静室内育肥。室内温度以控制在18~25℃为宜。3限制运动淘汰的公、母鹌鹑要分开饲养。饲养密度为每箱养淘汰…  相似文献   

19.
Carrol在爱尔兰养猪生产者会议上指出,种猪群要有即定的母猪淘汰方法,其各产次母猪的比例要保持稳定,1~8产母猪的理想比例应大约分别为17%、16%、15%、14%、13%、11%、10%和低于4%。如果有足够的未配种小母猪,就要遵循几项通用的原则,以决定断奶时是否要淘汰某些母猪。  相似文献   

20.
种猪作为猪场的生产源泉,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优良种猪价格昂贵,中小猪场在种猪出现一些状况治疗后不能康复还舍不得淘汰,这样不但造成猪舍、人员饲料等方面的浪费,造成养猪效益不高,还潜在着影响其他种猪正常生产的可能。所以当种猪出现以下情况,经过治疗不能发挥其生产性能的种猪应该坚决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