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太行山前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农业高产区, 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随着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严重匮乏, 地下水超采严重, 农田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在农业生产以农户单元为主体的我国现实情况下, 选择县域精准种植模式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选择农田管理有代表性的河北省栾城县作为示范区, 进行精准农业技术的试验与运行实施模式的示范。在县域尺度上通过划分公里网格的方法建立GPS 定位的县域精准种植观测网, 确定288 个有效采样点, 在中心示范区尺度按20 m×20 m网格对耕层和亚耕层确定采样点, 进行农田基本数据调查和空间变异分析。通过优化管理网络咨询平台组装县域尺度的优化施肥模式, 并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多种节水种植模式进行推广。在大田尺度和温室大棚示范智控半变量节水灌溉系统,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增长。推广示范用于小麦的智能精准收获系统, 为区域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县域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 为未来区域性精准农业的全面实施进行了技术尝试, 提供了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2.
基于CBERS-1卫星图像的新疆棉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全面、快速、客观地监测棉花种植面积的年际波动情况,可为生产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该项目是CBRES-1应用示范项目之一,目的是研究其应用潜力。该研究建立了基于CBERS-1卫星图像的新疆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并为应用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CD数据监测我国其它大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供示范,为后续卫星在农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开展新项目建设的同时,集成组装、有机配套园区近60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观测监测、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诸多项目成果,消化与吸收国内外新的先进技术,按照总结完善提高的原则建成了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大基地,建成了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为四大基地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直观地展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起到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和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地膜残留问题也给农业生产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地膜使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为中国棉花主产区,受种植面积增长、长年连作、地膜强度差及回收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田残膜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当前新疆棉田地膜使用基本状况及残留污染情况,以当前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采用不同回收方式回收的棉田残膜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当前新疆残膜初清理方式、再加工处理工艺流程及利用途径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各生产环节配套设备及工作过程,结果表明:先进适用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缺乏、机收棉田残膜含杂量较高、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设备缺乏且技术不成熟、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较少等是阻碍新疆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快耐候性及高强度地膜推广与示范,提升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水平,合理布局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各环节协同推进,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残膜污染治理模式,全方位及多层次解决新疆农田残膜污染问题,为新疆乃至全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浙江省43288万亩海涂资源,在上虞市和温岭市海涂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在建园和示范过程中,按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农田;按“三优化”模式建设防护林和“排、压、耕、平,合理布局”,进行盐斑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果蔬、棉花和水产养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农业生产数据库并建设了农业服务体系.经1996~2000年示范实践结果,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5亿多元,可以 为浙江省海涂农业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借鉴.  相似文献   

7.
旱作节水农业与机械化集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先进的农艺技术及配套的农机具为关键的旱作节水农业与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的构成,研究和总结了四种适于中国西北旱区集成技术体系的模式、关键技术与配套设备,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的原理、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集成,覆膜减少水分蒸发而滴灌控制灌溉可减少深层渗漏。该文重点对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新疆棉花能够迅速推广应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提出了膜下滴灌在其它地区推广时应注意的问题,切不可生搬硬套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模式。为中国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杨陵渠灌类型区帅家及上湾两村6家定点农户经济状况2年的实际调查及对比分析,其结果充分证明实施“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年多来,通过农业高效用水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及高科技信息技术与综合农业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已使农村及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IS的杂交棉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是针对新疆杂交棉规模化生产管理的需要,综合土壤、品种、气象与专家决策模型,集成ComGIS、数据库、ASP.NET等技术建立的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可在网络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发布和共享,实现了杂交棉生产管理专家决策模型网络化运行,提高了用户对杂交棉的生产、决策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和GIS的数字棉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棉花模型的综合模拟功能,提高其生产管理系统的机理性、数字化、可靠性和通用性水平,该研究运用软构件和参数化技术,决策支持与系统设计技术,结合GIS空间技术,充分发挥模拟模型的动态预测功能、GIS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知识模型的管理决策功能,最终建立了基于数字模型和模拟分析的网络化数字棉作栽培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以品种、气候、土壤、生产条件等数据作为基本输入,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等不同用户提供棉作区划、方案设计、模拟预测、实时调控、生产分析等棉花生产管理服务。系统的实现为棉花生产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精确化预测、动态化管理和网络化控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联网的干旱区智能化微灌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微灌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灌溉,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采用物联网技术,根据棉花灌溉决策与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棉花智能化微灌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新疆库尔勒棉花智能化膜下滴灌示范区中。该系统解决了示范区墒情监测布点缺乏依据的困难和关键硬件产品进口价格过高、难以推广等问题。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微灌系统成本降低了44.8%。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6%。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兵团杂交棉规模化生产管理的需要,开展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杂交棉田间管理,改进了传统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农作物生产管理的便携式和精确化。该研究以精确农业技术思想为指导,课题组已有精确作物管理模型为基础,结合Pocket PC、嵌入式GIS、SQL Server CE和GPS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和软构件技术,开发实现了基于Pocket PC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系统具有地图操作、信息管理、栽培方案设计、肥水运筹、适宜生长指标设计、因苗动态调控以及系统帮助等功能。于2007-2008年在江苏、浙江及河南示范区进行了系统的示范与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作物生产精确管理方案,精确管理田块的水稻平均产量达10 435.3 kg/hm2,产量增幅达12.83%;精确管理田块的小麦平均产量达8124.6 kg/hm2,产量增幅达9.02%,同时减少了氮肥投入。系统的建立为精确农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服务载体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GIS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该研究在总结和提炼区域农业信息管理和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种植制度评价、农产品生态区划、农作生产潜力分析和精确农作管理的定量化动态知识模型。并运用软构件技术,基于B/S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以WebGIS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农业空间信息查询与分析、种植制度评价、农产品生态区划、农作生产潜力分析、精确农作管理、可视化输出以及系统维护等功能。以江苏省为案例区,对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管理区域性农业空间信息,并在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的新疆棉花施肥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海江  吕新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167-170
对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新疆棉花施肥专家系统(ES)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Internet访问该专家系统界面, 用户可以得到农田地块的地理信息,进行棉田施肥推荐;同时可进行农田肥力的综合查询和专题图制作。该专家系统的建立不仅推进了新疆地区平衡施肥信息化的进程,也为精准农业的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模型和PDA的精确农作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作物生产管理的便携式和数字化。该研究基于课题组已有的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结合嵌入式GIS和GPS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和PDA开发技术,在Microsoft VS.NET 2003环境下构建了基于知识模型和PDA的精确农作系统。系统不仅实现了水稻、小麦、油菜、棉花4大作物的播前(移栽前)栽培方案、适宜指标动态设计,实时调控等功能,还具有地图操作、定位导航、空间数据采集以及信息管理等功能。系统于2007年在江苏省吴江市的水稻生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精确管理田块平均产量达9 196.9 kg/hm2,与常规管理田块相比,增产幅度达7.43%,并减少了氮肥投入7.5 kg/hm2,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系统的建立为农作物精确管理提供了新的服务载体,同时大大提高了精确农作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22,他引:49  
该文从精准农业四大技术环节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分析和评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趋势,总结了精准农业的效果和推广现状,并对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间序列NDVI相似性分析的棉花估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多时相遥感数据能比单一时相反映更多的作物产量信息,挖掘多时相遥感信息以提高作物估产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的棉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融合分区概念和时间序列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相似性分析的棉花估产方法。首先,通过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比较分析,确定NDVI为棉花估产因子,在此基础上根据棉花品种和土壤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棉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长区;然后,结合每个生长区获取的样点产量数据,确定各生长区时序NDVI估产模型的拟合系数;最后,融合距离与角度相似性算法,对各生长区内所有棉花像元的时序NDVI数据构成的向量与产量样点对应的时序NDVI向量进行相似性分析,确定待测棉田像元最佳的估产模型,实现对整个棉田区域棉花产量的遥感估测。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和时序NDVI相似性分析的棉花产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达到0.77,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