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种有机磷杀虫剂对陕西棉铃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2.
陕西棉铃虫对几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于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胀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主要棉区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以在室内饲养的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作为相对敏感种群,对江苏省个市棉铃虫田间种群进行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江苏泗阳、东台,通州、六合和南京东郊等地棉铃虫对久效磷已产生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12.6-38.6;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药剂25%棉神一号乳剂、20%氰久可湿性粉剂、20%绿保素乳剂对棉铃虫3龄 幼虫的杀虫效果,均优于30%桃小灵乳剂,可用于小麦玉米带状田棉铃虫防治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6.
用点滴法系统监测了河北省主要棉区广平县、冀县、辛集市、献县和定兴县的棉铃虫对常用杀虫剂主要品种的抗药性。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逐年增加,由1991年的10-31倍增加到1995年的200倍以上。对久效磷的抗笥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10-22倍增长到40倍以上。对辛硫磷和对硫磷,各地棉铃虫的敏感性缓慢地逐年下降,至1995年,敏感性降低4-11倍,处于敏感性明显降低和产生代度抗性之间。对于另一种  相似文献   

7.
羧酸酯酶与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对有机磷杀虫剂敏感的品系(SS) 和抗性的品系(R2) 为试虫材料, 利用生测和生化分析两种方法研究了羧酸酯酶在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TPP对久效磷、辛硫磷的增效比在R2品系中分别为2.76 和2.46倍, 在SS品系中分别为1.85 和1.48 倍; 两品系羧酸酯酶的Km 和Vm ax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R2 和SS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 、Vm ax分别为76.74 μm ol/L、56.29 nm ol/ (m in·m g) 和107.39 μm ol/L、44.40 nm ol/ (m in·m g); 两品系的羧酸酯酶对TPP、久效磷和辛硫磷的抑制反应也不同,三种化合物对SS品系的抑制中量I50分别为39.21,68.80 和0.25 μg/m L, 对R2 品系的I50分别为62.95, 91.05 和0.41 μg/m L。由此认为: 羧酸酯酶解毒代谢活性的增加是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陕西棉花苗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0-1995年间在陕西渭南、三原、大荔棉区,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花苗蚜对九种常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陕西各棉区苗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久效磷的抗性相对较高,其RR值为2.5-4.5,对菊酯类杀虫剂则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1995年测定发现,对溴氰菊酯的RR值高达134571;而对氯氰菊酯则相对敏感些,三原苗蚜仅为14.36,而渭南苗蚜种群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分属4类杀虫剂的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灭多威和硫丹4种药剂分别处理不同抗药性水平的棉铃虫3龄幼虫,系统观察处理试虫各龄的历期,预蛹期,蛹重和雌雄比,以比较药剂对抗药和较敏感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棉红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3个不同用药水平的棉区棉红铃虫初孵幼虫为试虫、采用滤纸药膜法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进行了抗药性初步研究,建立了4种药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对3个地方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发现:江陵种群对四胺磷、久效磷已出现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丙溴磷和对硫磷暂处敏感性变动 阶段;鄂州种群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处基本敏感水平;只有武昌种群最为敏感。以相对敏感基线的LC99值检测3个地方种群的实际死亡率,结果与理论率的  相似文献   

11.
几种防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防治第3代棉铃虫较理想的药剂为华农一号,50%甲.锌乳油和40%家福灵的持效期较短,25%棉铃清乳油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对15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2代棉铃虫效果较好的农药,在晋南棉区临椅县有2.5%功夫菊酯、50%棉铃宝、25%广克威、40%北农931和40%久效磷;在晋中棉区祁县有35%硫丹、20%灭多威、50%辛溴乳油和2.5%功夫菊酯。防治临猗县3代棉铃虫效果较好的农药有2.5%功夫菊酯、35%顺丰二号和40%久效磷。同一农药在不同棉区和棉铃虫不同发生世代药效表现不一,因此在药剂选择上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根据抗药性治理的原则,针对我省棉蚜、棉铃虫抗药性实际状况,在全省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了一套适合我省特点的抗药性治理方案。在综合防治的前提下,具体和优化了化学防治,强调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采用抗药性治理措施和综合防治措施后,示范区防治成本降低23%~33%,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示范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示范区用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对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增长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4~1995年,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不同棉区棉铃虫对常用5种农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临猗县处于中-高抗水平,襄汾县和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对功夫菊酯,临猗县和襄汾县处于中-高抗水平,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3个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的抗性分别处于低-中抗水平、中抗水平和敏感水平。抗性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尤以对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抗性上升最为突出。3个棉区棉铃虫抗性顺序是临猗县>襄汾县>平遥县,抗药性的大小与用药历史和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诊断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抗性个体频率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个监测棉区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个体频率均在58%以上,敏感个体只占棉铃虫群体的42%以下,如继续大量单一使用菊酯类农药,可预测棉铃虫对该类农药抗药性将会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10种植物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砂地柏、大戟、紫穗槐、牛心朴等10种植物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取食处理饲料后,所有处理试虫的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幼虫期延长2~7d,化蛹率降低12%~24%,总校正死亡率达23.7%~43%.其中以砂地柏的果实提取物对棉铃虫的影响最大,砂地柏其他部位提取物及大戟的提取物稍次。不同产地的砂地柏及其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差异,以甘肃祁连山产砂地柏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3年在新乡、镇平、西华不同棉区进行了棉蚜和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新乡、镇平两地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棉铃虫在新乡、西华两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高抗水平,而在镇平棉区则处于低抗水平。两虫的抗药性随用药年数的增加而提高,对棉蚜连续使用氰戊菊酯3~5a、棉铃虫6~7a即显示抗性;对棉蚜连续使用该药5~6a棉铃虫9~lla时,抗性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抗性倍数可呈数百倍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法和点滴法测定不同龄期,不同体重的棉铃虫幼虫抗药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适合于棉铃虫的抗药性测定,其中点滴法较准确,易操作,其最佳测定龄期为3龄,体重范围8 ̄11mg。讨论了该2种方法测定抗药性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