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探讨该菌的抑病机理。[方法]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K14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探讨拮抗菌对小麦全蚀病的作用机理。利用逐步增加浓度的方法获得对利福平和全蚀菌具有抗性的双抗菌株JK1*4,对该菌在小麦体内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盆栽试验中,JK14对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JK14*在小麦根系中具有一定的消长动态,种子上的JK14*菌可以随种子发芽、生根而扩展至根部,但是单位组织上菌体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室内试验表明,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及其抑病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小麦全蚀病菌拮抗微生物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枯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还鲜见报道。该研究利用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蜡样芽孢菌,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小麦全蚀病菌拮抗微生物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枯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还鲜见报道。该研究利用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蜡样芽孢菌,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厚朴内生真菌HPFJ3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作用,以厚朴内生真菌HPFJ3为试验菌株,小麦全蚀病菌为指示菌,通过离体平板对峙培养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厚朴内生真菌HPFJ3与小麦全蚀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盆栽接种试验,研究厚朴内生真菌HPFJ3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植株根部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厚朴内生真菌HPFJ3能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造成小麦全蚀病菌菌丝节间缩短、变粗等畸形现象;接种至小麦根际土壤中的厚朴内生真菌HPFJ3能增强小麦对全蚀病的抗性,其苗期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为15.95%,显著低于未经厚朴内生真菌HPFJ3处理的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88.07%);且经HPFJ3单独接种处理的小麦植株根部PPO、POD和PAL 3种防御酶活性在小麦5个生长时期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中筛选得到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都有防效的拮抗细菌19株,抑菌率在41.57%~93.36%之间,结合其对玉米秸秆性降解性能,发现菌株F1514即对小麦根病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又对玉米秸秆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和适应性.菌株F1514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纹桔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92%、90.81%、63.26%;在测定时间内其对粗纤维降解率的为10.92%.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保护地蔬菜和棉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发现,7个土样中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数有明显的差异,菌株数从1.0×104~1.0×105cfu/g。测定纯化得到的30株不同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试验,有12株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XG1的抑菌圈达到8.84mm。12株放线菌中有8株的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XC2,XA5和XF5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A5对小麦全蚀病在幼苗茎基部症状的控制作用达到59.2%,且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株鲜重、干重与发病对照相比都有所增长,其中XC2处理的幼苗最明显,根长、株高、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0.3%,38%,36.8%和44%,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57.4%和38.5%,说明这几株放线菌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方法】从河南省南阳桐柏山景区采集土壤样品,先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细菌纯培养,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获得1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稳定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TB17。【结果】试验分别测定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将菌株TB17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B17对苦瓜枯萎病菌生长抑菌率为49.03%,其稀释5倍和10倍的无菌发酵滤液对苦瓜枯萎病菌生长抑制率为63.96%和54.95%。拮抗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B17对苦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等7株靶标菌都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结论】菌株TB17可以促进苦瓜生长,并对苦瓜枯萎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6.92%。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性的测定结果,初步确定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采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所有菌株均获得大约870bp的条带,进一步确定所采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温室测定74个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株以中强致病力为主,不同地区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及其拮抗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封北郊的麦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对它们进行生理生化检验,确定为4个种,即: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分别利用平板拮抗和小麦活体拮抗对分离到的11株拮抗菌株的拮抗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的平板拮抗能力较强,在活体试验中,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病强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菌饼对峙法从云南省的土样中分离出了234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Kc菌株使用浓度为3.3×107cfu/mL的发酵液浸泡小麦种子1 min后,盆栽试验的防效达到56.65%,略高于50%多菌灵WP(1∶100)拌种对照处理的效果。从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上可将Kc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16S rDNA序列与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SM7同源性达99.5%,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及开发出对马铃薯早疫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菌株,旨在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早疫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多项分类法,对获得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菌株的防效功能,并进一步设置盆栽试验印证供试拮抗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通过初筛与复筛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拮抗细菌WK-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治效果为88.39%,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溶解无机磷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治效果为74.49%,且经拮抗菌剂WK-1处理,土壤根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上升。【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WK-1,可有...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安全、高效药剂,测定8种杀菌剂对全蚀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G0分别为0.11 μg·mL-1和0.13 μg·mL1;多菌灵和丙环唑在标准浓度下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效分别为71.13%和64.74%; 参试药剂对小麦出苗、苗高和根系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安全性,防治小麦全蚀病可以将多菌灵和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全蚀病生防菌株YB-81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提高其对全蚀病的抑制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小麦全蚀病生防菌株YB-8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生防菌株YB-81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时间36h,温度36℃,初始pH值8.0,转速200 r·min-1,牛肉膏+葡萄糖(1∶1)0.53%,蛋白胨0.99%,氯化钠0.20%。在此培养条件下试验,其菌落总数为18.8亿个·mL-1,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72%,对全蚀病菌抑制率达到87.2%,较优化前提高了32.5%。生防菌YB-81的最优发酵培养条件的确定,可为该菌大规模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马铃薯间作玉米体系土壤放线菌的群落多样性,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运用高氏Ⅰ号培养基对马铃薯单作田、马铃薯间作玉米田和玉米单作田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各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纤维素酶活性评价和拮抗植物病原真菌菌株筛选。结果显示,挑取的代表菌株中,马铃薯间作玉米田的17株土壤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马铃薯单作田的11株放线菌也均为链霉菌属,玉米单作田的16株菌株中仅有1株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其他15株均为链霉菌属;马铃薯间作玉米田、马铃薯单作田、玉米单作田土壤放线菌中具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各处理菌株数的41.17%、27.27%和25.00%;具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占各处理菌株数的29.42%、27.27%和37.50%,其中,菌株J2-3/4对小麦根腐病菌(Cochliobolus sativus)、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r)、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 iaalternata)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分别为75.70%、63.97%、64.85%和72.94%。说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均较单一,且链霉菌属为优势种群;菌株J2-3/4在作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菌株资源开发中具有良好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小麦全蚀病防治途径,筛选合理、对路的防治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我们于2010年进行了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先正达公司),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先正达公司),2%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拜耳公司),12.5%全蚀净(孟山都公司)。(二)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田设在长葛市古桥乡孟寨村,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 ,测定了华山新麦草以及 2 0份小麦—华山新麦草异染色体系对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小麦全蚀病菌 )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华山新麦草高度抗全蚀病菌的侵染 ,是一个新的野生抗全蚀病种质。7份附加系、3份代换系和 2份易位系中度抗病 ,其中附加系 H1抗病性接近高抗 ,其余 8份异染色体系为中度感病至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蚀病生防微生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峙培养,从160株土壤微生物分离物中筛选出8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其中,真菌T4菌株抑菌活性最强,为63.41%;其次为S37、B22和YB024,抑菌率分别为60.37%,59.15%,53.17%。对8个生防菌株进一步进行了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YB024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最高,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达到56.90%和53.31%,优于对照杀菌剂立克秀拌种处理;其次为放线菌菌株S89,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3.77%和36.88%;细菌菌株B22居第3位,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2.73%和34.69%。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记载,全蚀病主要为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玉米虽是全蚀病菌寄主之一,但一向被认为是全蚀病菌转病寄主,可以轻度感染,不引起明显症状,然而目前发现的全蚀病严重为害玉米。为了查明玉米全蚀病菌侵染规律,我们于1986~1987年,对玉米全蚀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菌种来源:采自田间玉米罹病根茬。选取黑皮,剪成3~5毫米小段,用1%硝酸银消毒0.5~1分钟,经无菌水冲洗后,移入 PDA培养基平板上,于25℃恒温下暗培养4~5天,切取菌落边缘菌苔,进行纯化培养,获得玉米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防治小麦全蚀病的3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和2种新型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播前拌种.检验其对小麦全蚀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苯醚甲环唑FS+YB-01WP,用量50 g+200g/亩,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0.91%;其次是12.5%全蚀净FS,用量20 g/亩,防治效果为52.08%,在小麦全蚀病发病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