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影响蕃茄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蕃茄主要性状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指出: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最密切,且直接作用亦大(rg=0.5874,直接通径系数=1.4203);早期产量通过单株结果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也很大(间接通径系数=0.8720);而单果重、株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则较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98,0.1583)。因此,作者认为,在蕃茄丰产性育种中,主要根据单株结果数多少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果实大小适当。此外,本文还对蕃茄早熟性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产量与开花期早晚、果实变色期长短有明显的负相关(r=-0.756,r=-0.946),而与果实发育期呈正相关(r=0.424)。  相似文献   

2.
干辣椒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干辣椒地方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力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产量的遗传力,仅利用某一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产量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果实的本身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较大,而单株结果数的作用不明显;加强对果长及果重的间接选择,适当控制侧枝数和节位数,其高产选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群体质量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30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叶面积指数、源(叶)库(粒)比率、单茎茎鞘重和株高,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品种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其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显著大于晚熟品种,间接影响小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799和-0.893,晚熟品种分别为-0.231和1.085;两类型品种的叶面积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78和0.690,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73和-0.016;早熟品种粒叶比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69,而间接通径系数高达1.176,晚熟品种主要是直接作用(0.797),间接作用很小(0.016);早熟品种单茎茎鞘重与产量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74和0.254,但晚熟品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3,间接通径系数为0.826;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株高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和-0.799,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542和1.120,都大于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春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用30个杂种组合为材料,对单株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全株有效果数,每果粒数,第一次有效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每果粒数,结果密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全株有效果数与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效应,说明这4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主花序有效果数通过结果密度和主花序有效长度对单株产量有间接作用,角果长度通过每果粒数的影响,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株高对单株产量有较较小的直接作用,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5.
对24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杂交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瓜把和瓜肚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价值;单株产量与单瓜重量(r=0.66~(**))、蔓长(r=0.56~(**))、单株结瓜数(r=0.5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r=0.47~*)、叶片面积(r=0.46~*)和第一雌花节位(r=0.43~*)呈显著正相关,与瓜把(r=-0.22)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量、单株结瓜数、果实横径、第一雌花节位、瓜把、节间长度的直接效应对南瓜单株产量有正向作用,蔓长、叶片面积、果实纵径、瓜肚、肉厚对南瓜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向作用。因此,在丰产育种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单瓜重量对产量的影响为主,蔓长与单株结瓜数为辅。  相似文献   

6.
对 12份法国蓖麻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和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及小区产量 8个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法国蓖麻品种的播种至出苗期与开花至成熟期呈正相关 (r=0 .12 78) ,现蕾至开花期对开花至成熟期的间接作用P3→ 2→y =0 .6 986比其直接作用P3→y =- 0 .6 5 2 8明显。②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2 76 8、r =0 .2 2 4 5 ) ,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的间接作用 (P3→ 2→y =3 92 75、P3→ 2→y =3 5 4 4 3)比其直接作用 (P3→y =- 2 4 437、P3→y =- 2 2 6 0 2 )明显。③出苗至现蕾期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r=0 .346 7、P2→y =5 0 32 9)。④现蕾至开花期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1488) ,现蕾至开花期对小区产量的间接作用 (P3→ 2→y =1 4 40 9)比其直接作用 (P3→y =- 0 .74 5 4 )明显。⑤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百粒重对小区产量具有真实的通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5—2016年度江苏省淮北地区品种展示的20个小麦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籽粒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r=0.672 9**)、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成不显著正相关(r=0.267 8、r=0.177 1)。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 946.71+13.45X1+250.32X2+155.60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1.071 8),其次是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Py=0.829 9),千粒重的作用较小(直接通径系数Py=0.246 6)。据此分析结果并结合本地区生态特点,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途径是主攻穗数、提高穗粒数,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31个国内外优良苜蓿品种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经分析,单株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以8个相关性状为自变量,以单株产量为因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各自变量与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茎粗、单株分枝数对产量的作用既有直接正效应,也有间接正效应且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茎粗、单株分枝数具有较大的决策系数,对产量起主要决定作用;节间数最小,为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表明,近期育出小麦品种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更加接近,之间的换算系数应以0.95为宜;经对新育出的品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穗数(r=0.3389)>穗粒数(r=-0.3346)>千粒重(r=0.325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数,以穗数与之最大为0.6052,其次是千粒重为0.5198,最小的是穗粒数为0.1988;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又一次说明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负相关性。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黄淮麦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1979—1980年长江下游地区6个高产小麦品种和一个品系的试验结果,对产量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每穗粒数与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相关较大,有效分蘖数与千粒重呈高度负相关。对遗传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系数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作用是正向的,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但是,有效分蘖数通过千粒重对单株生产力的间接作用很大,为1.3084;同样,千粒重通过有效分蘖对单株生产力的间接作用也较大,而且二者都是正向的。根据相关和通径系数分析,在现有的亩产千斤潜力小麦品种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以提高单株生产力,似以保持现有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9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 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出36份杂交组合,对所获得的杂交组合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W6、W9、W4、W3、W1等5个糯玉米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后代,其中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值最大的组合是W4×W7(90.377 8);自交系W1、W3、W6、W4等4个自交系可以组配出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自交系W3、W7、W9等3个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易获得果穗较长、秃尖较小、行粒数较多糯玉米杂交品种;W6、W9、W1、W8等4个自交系,用作亲本组配杂交种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子代百粒重,有利于高产品种的育成;自交系W4、W6、W3、W2等4个自交系作为亲本可以组配出出籽率较高的杂交种后代。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个甜玉米自交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6个组合,分析其7个主要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更大的遗传变异,筛选出6个优良自交系0583、05135、05148、0569、05101和05132及8个优良组合:05148×0581、0572×05132、0574×0569、0572×0569、0572×05133、0583×05133、05130×05101和05135×056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与2个测试种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为高效创制高产甜玉米自交系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TD01~TD20)与2个测试种[黄色甜玉米自交系(TI)和白色甜玉米自交系(T2)]进行杂交组配,采用完全随机组设计对获得的40个杂交组合(TH01~TH40)进行田间试验,以SW1011和Fancy 111为对照品种。测定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利用Line×Tester模型在AGD-R软件中进行中亲优势度(Hm)、杂种优势度(Hb)和一般配合力(GCA)分析。【结果】紫色种皮由父本遗传,在40个杂交组合中占优势,所有测定的性状表现为中亲优势和杂种优势。大多数亲本系鲜穗收获期的Hm、Hb和GCA表现为负值,说明这些亲本系具有组配早熟杂交种的潜力。除收获期和穗粗外,其余调查性状表现出多个显性效应,证明了非加性遗传效应的重要性。具有较高GCA的杂交组合为TH05(T1×TD05)、TH31(T2×TD11)、TH20(T1×TD20)、TH33(T2×TD13)、TH34(T2×TD14)、TH16(T1×TD16)、TH08(T1×TD08)和TH25(T2×TD05)。【结论】紫色甜玉米与黄色甜玉米自交系或白色甜玉米自交系杂交,紫色性状具有显性效应,筛选出的8个品质优良杂交种及其亲本可作为培育越南商品化紫甜玉米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超甜型玉米可溶性总糖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7个超甜型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1配制组合,研究了超甜型玉米粒可溶性总糖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超甜型玉米可溶性总糖性状除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外,还受细胞质基因的影响,可溶性总糖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亲本间,特殊配合力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集一般配合和特殊配合力之和的总配合力效应,可以较好地反映杂交组合的优势强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解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良自交系,开展育种潜力评价.[方法]测定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花期、株高、穗位高)、产量性状(鲜苞穗重、鲜穗重、鲜粒重等)及品质性状(皮渣率、糖度、粗蛋白、粗淀粉、脂肪含量等).选择产量、糖度、皮渣率最优的前50%自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卵的方法对20个自交系和44个杂交组合做了对一、二代玉米螟抗、感程度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自交系间和杂交种间,按9级食叶级别评定,植株对一代玉米螟的抗、感程度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利用综合指数法把每株虫孔数、每株幼虫数、茎秆虫折率和果穗受害率等受害状归纳起来,反映不同自交系间和杂交种间对二代玉米螟抗、感程度的差异、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植株对一代玉米螟的抗、感程度,FI代与相对抗螟亲本、相对感螟亲本、父本、母本及中亲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比较而言,F_1代对一代玉米螟的抗性受父本的影响更大些。而F_1代对二代玉米螟的抗性受母本的影响更大些。  相似文献   

17.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4个玉米自交系作为父本、5个玉米自交系作为母本组配成20个杂交组合,对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组合P5xP8、P4xP9、P2xP7种子活力和配合力好,可进一步鉴定;组合P3xP8、P3xP7、P4xP6、P2~P8种子活力及配合力相对较好,需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确定其亲缘关系远近,为糯玉米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84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71个SSR标记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150对SSR引物中有71对在糯玉米自交系中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34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11个数目不等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为0.249~0.876;糯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32,均值为0.178,4个自交系可划分为8个组别;玉米10个连锁群上71个SSR位点的2 485个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共检测出21个SSR座位与10个产量、农艺性状显著相关。[结论]该试验阐明了所选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为有目的的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以食用或加工其青果穗为目的,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粒色、熟期和抗病虫性等因素;依据基础材料与育种技术手段的不同,选育自交系方法有5种:自然授粉品种资源选系、优良糯玉米杂交种选系、杂(回)交转育法选系、群体改良选系和新技术选系;在新组合筛选时,需注重果穗外观商品性和口感品质的选择;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拓宽种质资源,加强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为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5个糯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50个杂交组合,对其品质、南方锈病发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10个被测系的9个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T2的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南方锈病病情等级、穗位系数、株高、穗位高和品质GCA效应最优,其在春播中分别为7.93、10.55、10.56、11.82、-33.37、-13.51、24.45、4.82和2.92,在秋播中分别为21.75、24.21、10.56、11.82、-23.36、-9.39、14.19、3.23和2.17,各性状在春播和秋播中均表现相对稳定,利用该自交系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他自交系不同性状GCA效应表现各异;杂交组合W150×T2的每穗粒重、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和品质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在春播中分别排名第1、2和4位,在秋播中分别排名第1、7和1位,杂交组合BN2RH×T2春播分别排第6、3和1位,秋播时分别排名第4、1和4位.[结论]被测系T2在品质、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较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其他被测系需根据本地的生态特性和育种目标进行遗传改良;W150×T2和BN2RH×T2为苗头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抗南方锈病的特点,可进一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