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六斑刺鲀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品种,本研究针对野生六斑刺鲀亲鱼捕获后驯养难度高、人工繁殖技术不成熟导致性腺发育缓慢及孵化率低的问题,开展了野生六斑刺鲀的诱导驯养、性腺发育营养强化以及孵化技术的对比实验,以期提高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率,为完善六斑刺鲀苗种繁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6年起致力于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人工繁育技术的探索研究。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鲀亲本人工驯养的技术和方法。在对野生亲本强化营养后,于2017年6月26日获得首批约320 g受精卵,经孵化培育获得初孵仔鱼2.3万余尾。截至目前已培育平均体长(21.5±2.5)mm的仔鱼约2 100尾,仔鱼可正常摄食、生长状况良好。我所科研人员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鲀亲本培育和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野生圆斑星鲽的驯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的圆斑星鲽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野生亲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虾和冰鲜虾是野生圆斑星鲽很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与人工繁殖的鲆鲽类混养和及时药物处理可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试验共驯养野生的圆斑星鲽27尾,最终成活20尾,成活率为74.1%。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代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和选育后,为查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斑尾刺虾虎鱼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试验选择驯养F3代斑尾刺虾虎鱼肌肉开展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驯养的斑尾刺虾虎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1),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5),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方面:两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39.47%)>野生斑尾刺虾虎鱼(31.7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73.65)>野生斑尾刺虾虎鱼(66.76)。脂肪酸方面:驯养斑尾刺虾虎鱼中共检测到25种脂肪酸,而野生为24种;驯养和野生斑尾刺虾虎鱼肌肉脂肪酸中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9.58%和40.91%;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显著高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低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为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随着渔民过度捕捞成锐减趋势.由于六斑刺鲀的资源群体数量不稳定,捕获量具有明...  相似文献   

6.
<正>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6年起致力于六斑刺人工繁育技术的探索研究。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亲本人工驯养的技术和方法;在营养强化后,野生亲本于2017年6月26日获得首批受精卵,约320g,经孵化培育获得初孵仔鱼2.3万余尾,截止目前已培育平均体长(21.5±2.5)mm的仔鱼约2100尾,可正常摄食、生长状  相似文献   

7.
<正>六斑刺鲀隶属于鲀形目、二齿鲀科、刺鲀属,俗名气瓜仔、刺规等。分布较广,在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肉食性,以贝类、棘皮动物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胶原蛋白质,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因其具有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刺鲀越来越受到关注,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六斑刺鲀均为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21,42(8)
正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属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其肉质鲜美,鱼皮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作为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品种,目前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也随着渔民过度捕捞呈锐减趋势,总渔获产量不高,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其人工繁育技术已获得成功,但关于幼鱼的运输方法还未见相关报道。现对六斑刺鲀幼鱼的运输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隶属于鲀形目、二齿鲀科、刺鲀属,俗名气瓜仔、刺规等,为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仔、稚鱼时期随着大洋漂游生活,成鱼期则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不善游泳,行动缓慢。六斑刺鲀为肉食性,坚硬的颌齿可咬碎贝类、棘皮动物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其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市售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已有资料证实其资源量随着渔民过度捕捞呈锐减趋势,而且其资源群体数量不稳定,具  相似文献   

10.
正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隶属于鲀形目、二齿鲀科、刺鲀属,俗名气瓜仔、刺规等。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仔、稚鱼时期随着大洋漂游生活,成鱼后则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不善游泳,行动缓慢。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最高时可达200~240元/千克。目前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也随着渔民过度捕捞呈锐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野生半滑舌鳎的驯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野生半滑舌鳎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试验结果表明,定置网捕获的半滑舌鳎比拖网捕获的成活率高,专门驯养比虾池粗养成活率高。获取野生鱼时的水温与驯养成活率关系密切,5、6、7月份,水温12~22℃时.驯养成活率为50%;8、9月份,水温高于22℃时,驯养成活率为0;11月份水温17.2~12.4℃时,成活率62.9%;12.4~7℃时,成活率36.8%。2003年5月22日~12月5日,共获取野生鱼165尾,驯养成活68尾,成活率41.2%。野生雌鱼随性腺发育程度的增加其驯养难度加大。野生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沙蚕是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和及时药物处理能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驯养雌、雄性比以1:3~4为宜。借助生殖调控措施,春、夏季获取的野生鱼秋季就可产卵,好卵占23.4%。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11,(9):3-3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主实施的东海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研究获得成功。研究人员自2010年下半年始,全面开展了东海绿鳍马面鲀野生鱼的驯养、饲料开发、性腺促熟、孵化及苗种培育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最终在2011年7月底育出平均全长2.5cm的苗种4.7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约为20.9%。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初孵仔鱼高死亡率问题,研究了六斑刺鲀从初孵仔鱼到稚鱼(0~40 d)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六斑刺鲀仔稚鱼全长与日龄呈指数相关.初孵仔鱼体内就可检测到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绿鳍马面鲀曾经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3万t。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资源锐减,现已不能形成渔讯,活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本文对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利用野生和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 Siniperca scherzeri )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欧酮( 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 -A3)组成的混合药物催产,在17.8-25.4℃水温条件下,斑鳜亲鱼群体的效应时间为24-46.5 h,存在产卵高峰期,产卵持续时间一般长达1-1.5 d。自然产卵高峰期的受精率较高,最高可达80%以上,早期和晚期的较低;而孵化率差异不大,最高可达86.7%。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1.3%,孵化率可达89.3%。未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亲鱼人工催产的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低于经人工驯养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来自山东乳山人工培育,平均体长为19.8cm的牙鲆鱼苗4566尾和漳埔海区野生,体长10~13cm的舌鳎鱼苗1280尾,在水温10~28℃,盐度27‰~30‰,pH值7.8~8.5的条件下,进行为期180d的池塘混养和人工驯养。结果表明,总成活率为69.2%,总产量1209kg,牙鲆冬季南移养殖及与舌鳎混养是可行的,且舌鳎海区野生苗人工驯养初获成功。此外,本文还就影响牙鲆和舌鳎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半刺厚唇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闽江中上游水域中捕获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进行了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并观察了亲鱼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野生半刺厚唇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生长,性腺发育至成熟。在繁殖季节(5—6月),对培育的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催产率为54.0%,受精率为83.3%。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过62 h发育,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过55~65 d的培育成全长25~35 mm的鱼苗,鱼苗成活率为43.8%。  相似文献   

18.
丝尾鳠的驯养及人工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是分布于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水系的土著鱼类,近年来由于滥捕及澜沧江流域修建电站等原因,丝尾鳠野生资源日益稀缺,其市场经济价值和研究推广价值也随之提高.2005年起,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中采集野生亲本,并进行了驯养及人工繁殖研究.于2006年4月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至2009年已累计繁殖成功并培育出5cm以上苗种70余万尾.经过4年的技术改进,2009年催产6批、28组,催产率达到100%,授精率达到71%,孵化率达到88%.介绍了丝尾鳠从采集野生亲鱼到成功驯养的全过程,分析了采集、驯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成功驯养的基础上,探讨了野生丝尾鳠的人工催产繁殖及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南方大口鲶,又称大口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腴而不腻等诸多优点.大口鲶属凶猛肉食性鱼类,野生状态下以捕食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类为主,在驯养过程中能使其食性发生改变而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由于大口鲶有同类相残现象,所以在其不同养殖时期要注意养殖技巧,以确保养殖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9):26-27
南方大口鲶,又称大口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腴而不腻等诸多优点。大口鲶属凶猛肉食性鱼类,野生状态下以捕食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类为主,在驯养过程中能使其食性发生改变而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由于大口鲶有同类相残现象,所以在其不同养殖时期要注意养殖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