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黄瓜发育期模拟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作物生育期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有效积温法、生理发育时间法和正弦指数函数法。试验选取不同温室不同茬口黄瓜的发育期数据和温室环境数据对3种发育期模拟模型方法进行验证。温室黄瓜发育期的预测结果表明,正弦指数函数法预测准确而稳定,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在0.8~2.4d之间,以每日平均气温和每小时平均气温为输入值的生理发育时间法RMSE值分别在0.8~6.1和0.8~7.0d,有效积温法1.3~6.2d。基于以上验证结果,3种模拟预测发育期方法中,正弦指数函数法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和较强的机理性,适用于作物发育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小麦生育期模拟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上较知名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比较,为作物生育期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以CERES-Wheat、APSIMWheat、WheatGrow中的生育期子模型为对象,从阶段划分、参数设置、模型算法和模拟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阶段划分上,CERES-Wheat和APSIM-Wheat均以累积热时间为尺度;WheatGrow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并提出以茎顶端发育为主线预测生育期。参数设置上,WheatGrow模型较CERES-Wheat与APSIM-Wheat模型增加了基本早熟性和温度敏感性参数。模型算法上,CERES-Wheat和APSIM-Wheat均以折线型函数描述温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WheatGrow则采用了正弦指数函数或余弦指数函数进行模拟;CERES-Wheat和APSIM-Wheat的春化效应因子是基于日平均温度的经验函数,而WheatGrow是基于日平均温度的3段函数;3个模型对光周期效应的模拟均采用二次函数。利用不同生态点、播期、密度和高温处理的试验资料对上述3个模型模拟的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3个模型模拟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2 d,但在生育后期极端高温条件下,3个模型对生育期的模拟效果均较差,RMSE为4~5 d。3个模型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对小麦生育期模拟均较为准确,其中CERES-Wheat模型对成熟期的预测效果最好,WheatGrow模型对开花期的预测效果最好,但在极端高温下3个模型的模拟误差均较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三种温度和四种日长共12种光温互作处理对21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的反应特性作了研究。观察到早中稻品种在不同的光温互作下,生育期发生变化,但对光温感应的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晚稻品种则不仅生育期变化,而且感光性和感温性的强度亦发生显著变化,即随温度降低感光性增强,随日长加长,感温性增强。根据平均每生长一叶片需要的积温与光温关系的研究,发现两种基本类型,即长日低温生长节能型和短日高温生长节能型,早中稻多属前者,晚稻多属后者。并对其适应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5个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多元回归作了研究,并对光温与生育期的相关性作了估算。一般而言,早中稻的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较密切,晚稻的生育期与日长的关系较大。品种光温回归模型是进一步研究水稻光温反应的各种特性、适应性和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苏淮安地区设施黄瓜栽培的生产实践,基于黄瓜生理发育时间构建黄瓜发育模拟模型。试验期间每天对黄瓜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并记录各个生育阶段的起始日期;通过监测设备采集光温数据,每5 min自动记录监测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中;采用编程的方式读取光温数据并根据温度变化绘制曲线,逐日计算生理发育时间,对黄瓜设施生产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从播种到发芽期、苗期、开花期,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的生育期天数误差较小,分别为-1、-2和-3 d,总体上可以较好地模拟预测黄瓜的生育期进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设施农业精确的光温监测,改进了生育期模拟模型中的热效应积累算法,提高了黄瓜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精度,不仅可以用于预测、调控设施黄瓜生产中的生育期,而且可以为其生产环境的智能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水富县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2个试验点,对4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以及组配所得到的8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稻对照品种"II优838",通过人工控光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感光性弱、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1份,感光性中等、感温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2份,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  相似文献   

7.
甘肃张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需水特征及作物系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张掖2007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农田水量平衡法,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三种单作种植模式的需水特征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需水量不同,充分灌溉下,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各种植模式需水模比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后期;从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来看,春玉米(0.96)>春小麦(0.84)>马铃薯(0.83),作物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中后期,各种植模式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明显呈现"单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作物生育期的预测是作物动态模型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的各个时期。前人研究将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光周期诱导前期(BVP)、诱导期(PSP)和诱导后期(PPP),本研究以大麦为例,通过不同光照时间试验,定量的确定大麦的光周期反应中的各个时期的天数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BVP、PSP和PPP可以较好的反应大麦受光周期变化的影响;由短光照条件移到长光照条件下的诱导期PSPS大于由长光照条件移到短光照条件下的PSPL,且所获得的各个发育参数与长日条件下的最短发育天数具有显著相关,而与短日条件下的最长发育天数相关不显著;并根据大麦品系的花前生育期长短,将它们分为偏冬性、弱春性与强春性3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水稻品种发育速度与其生育期间的温度和日长条件的关系。指出由于品种生态特性的不同,其表现为与温度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或表现为与温度和日长的二元线性关系。水稻品种的齐穗日数与其生育期间的温度日较差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品种生育期预测的气象指标。另外,还计算了各类品种生育期预测的复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华南三省、区(福建、广东、广西,下同)三年九次分期栽培试验,对全国十大麦区不同类型的三十一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冬性品种在华南秋、冬播均能抽穗、开花、结实,而且其生育期比在北方冬麦区的缩短。试验结果肯定了冬性小麦的光周期反应属长日照作物,而春化阶段则不同。有的品种不需经过低温春化阶段,只要满足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能发育;有的以短日照代替低温春化作用;有的通过温、光的互补作用。这些结果对小麦栽培、育种和引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长期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确定气象因子对水稻品种生长期的影响,对调节作物品种布局,选择农作制度及适宜播期,预报生育进程,确定农艺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稻作生产中,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或在同一地区种植而播种季节不一,会因温度和日长不同,使生育期发生变异。过去预测水稻品种发育,多采用积温法。然而,大量试验表明,同一品种,在同一地点同一播期下,有效积温年度间差异不大。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不同播期的出穗日数和有效积温变化较大。近年来,有的利用回归模型,预报水稻发育进程。然而,建立回归模型需要大量在不同条件下所做的试验料资,  相似文献   

12.
大豆生育期受品种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制约,是作物光温反应的综合体现,而光温因素是环境条件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鉴定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表现,对大豆品种分类、生育期分组和调整大豆生产布局,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科学化与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物生育期的预测是作物动态模型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的各个时期。前人研究将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光周期诱导前期(BVP)、诱导期(PSP)和诱导后期(PPP),本研究以大麦为例,通过不同光照时间试验,定量的确定大麦的光周期反应中的各个时期的天数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BVP、PSP和PPP可以较好的反应大麦受光周期变化的影响;由短光照条件移到长光照条件下的诱导期PSP5大于由长光照条件移到短光照条件下的PSP1,且所获得的各个发育参数与长日条件下的最短发育天数具有显著相关,而与短日条件下的最长发育天数相关不显著;并根据大麦品系的花前生育期长短.将它们分为偏冬性、弱春性与强春性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在甘肃省天水市南部山区开展葵花后茬种植玉米、冬小麦、马铃薯、冬油菜、大豆、胡麻6种不同作物,研究葵花后对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后茬种植玉米、冬小麦和马铃薯其生育期提前1~3d,大豆生育期延长2d,冬油菜生育期影响不明显。葵花茬口种植马铃薯,其产量较玉米茬口和马铃薯茬口增产效果明显;玉米、小麦、大豆、胡麻4种作物其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冬油菜产量变化不显著,马铃薯重茬种植对其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吉林省的第二大作物,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是一种喜温的短日照植物,不同生育期所需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因而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吉林省各地区水稻生育期内气温的变化规律,研究吉林各地区水稻在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资源的差异,及其对水稻不同产量形成阶段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变化与水稻单产的关系,可为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引种,开发和利用温度资源和品种资源,挖掘其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本实验室创制的小麦新种质SN0594的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本研究以SN0594和不同春化习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明确不同材料的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组成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生育期鉴定。结果表明,在Vrn-A1位点含有显性等位变异的多数小麦材料在人工气候室不经过低温春化且满足长日照的条件下都能够完成抽穗,其中小麦种质系SN0594在Vrn-A1位点含有显性等位变异基因Vrn-A1a,扬麦14和扬麦15含有显性等位变异基因Vrn-A1b,中国春等则含有显性等位变异基因Vrn-D1;不同环境鉴定结果表明,SN0594在人工气候室不经春化处理条件下,能够较早开花并完成生育周期,不同显性变异基因春性效应大小为Vrn-A1a Vrn-A1b Vrn-B1 Vrn-D1;田间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材料在经过冬季低温春化后,其抽穗期与在人工气候室调查发生较大差异,其中SN0594和中国春抽穗较其他品种晚,证明除了春化基因以外,光周期Ppd-D1b等其他基因对小麦生育期影响也较大,需满足一定的长日照条件才能促使小麦抽穗开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准确预测切花百合生产的上市期。【方法】根据切花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s cv.'Sorbonne')的生长发育对光温效应的反应,利用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数据,建立以光温指数(photo-thermal index,PTI)为尺度参数的切花百合生育期预测模型,并运用独立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模型对切花百合定植-出苗、出苗-展叶、展叶-现蕾、现蕾-采收各生育期持续时间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分别为1.58、2.23、2.54、1.58d;与有效积温法(RMSE分别为4.74、3.54、6.21、5.38d)为尺度的发育模型相比,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结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能为切花百合的生产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 DSSAT3中的 CERES-谷子模型、CROPGRO-大豆模型和 SU BSTOR-马铃薯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 2 8个地点谷子、大豆和马铃薯的光温生产潜力 (TPP)和气候生产潜力 (CPP) ,获得了各点 6~ 15年各作物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各作物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最低值和水分满足率 (WCR)。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日长与分期播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烟草现用主体品种的光、温反应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1)较低温度可促进烟草花芽分化;(2)大多数品种对日长的反应不敏感,属日中性。另外,还研究了花芽分化的叶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黍子属单子叶禾本科作物,为一年生喜温、喜光、短日照草本作物.黍子一生需要的有效积温, 早熟品种为1700-1900℃,中晚熟品种2100-2200℃,生育期80~90天,生长适宜温度20~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