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研究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扼要介绍了40余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番茄花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年广东省番茄花叶病春,秋两季的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各种分布型指数分析了病株的田间分布型和秋季植株传毒有翅蚜介体(Myzus persicae)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番茄花叶病毒株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病株在流行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聚集分布,到后期则趋于均匀分布;秋季植株有翅蚜介体在田间的分布型以聚集分布为主,结合病株在病害流行前期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时期,推断有翅成蚜介体是秋季田疃病害扩展的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3.
1997年在成县进行的玉米地膜覆盖种植与露地种植对比试验表明,地膜覆盖种植可明显减少玉米矮化叶病传毒介体育翅蚜的迁入数量,降低种子带毒苗率77.8%,田间病株率降低98.5%。  相似文献   

4.
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发育阶段,甜菜抗丛根病性与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抗性类品种间多粘菌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抗病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抗病类品种多粘菌含量比感病类品种低,入侵的组织和部位都比感病类品种浅,由此可以通过对甜菜多粘菌含量的观察分析,进行甜菜抗丛根病品种早期鉴定和作为选育抗病品种的指标,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含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种衣剂Ⅰ号、Ⅱ号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均对传毒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具有较高防效,残效期可达40d 以上;蚜虫高峰期对无翅蚜和蚜虫总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衣剂处理较对照蚜虫总量可减少23.12%~68.18%。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蒲瓜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提高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为蒲瓜病毒病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间,从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清远市、汕头市和湛江市的蒲瓜主要种植区采集蒲瓜病毒病疑似样品78份,对采集的样品按照地区和症状进行分类,提取每份样品的总RNA,将一个地区具有相同症状样品的RNA等量混合后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根据小RNA深度测序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验证,从而明确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挑选6种检出率高、危害严重的蒲瓜病毒,根据GenBank数据库设计多重PCR检测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同时检测6种蒲瓜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从采集的78份蒲瓜疑似病毒病样品中,共检测到12种病毒,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葫芦内源RNA病毒(Lagenaria siceraria alphaendornavirus,LSEV)(64.1%)、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62.8%)、...  相似文献   

8.
葡萄扇叶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扇叶病株为材料,根据病毒编码外壳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_1(1,064—1,083),P_2(762—781),建立了以RNA为模板的GFLV的RT-PCR检测体系。PCR产物电泳谱带明显,与预期的引物应扩增321 bp片段完全吻合。并利用建立起来的技术体系,对田间葡萄进行了随机取样检测,取得了很好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准确率高,具有广泛和更进一步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蚜虫与病毒间的分子识别及传毒专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与病毒间的分子识别及传毒专化性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吴云峰蚜传病毒是植物病毒中的一大类群,几乎危害绝大多数作物。因此,长期以来,蚜虫传毒现象引起病毒学家与昆虫学家的极大关注。据统计,全世界有193种蚜虫可以传播164种病毒,涉及5个病毒组,其中非持久...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番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根据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COPR、AV494和COPR、COPL,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从感病的DNA中扩增出了356 bp和570 bp目的片段,而健康植株和抗原材料DNA中无此扩增带,表明上海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RNA2的48 kD蛋白和L-CP两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法,有效地扩增出两段部分重叠的特异性片段。将两段序列拼接,得到大小为2 097 bp的片段。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大豆病叶中的BPMV,并能大大降低检测中假阳性几率,有效提高BPMV检测精确度。研究中同时发现,小绿叶蝉对菜豆荚斑驳病毒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生物学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地应用于褐飞虱带毒、传毒情况的检测;饲毒后褐飞虱成虫、若虫的带毒率分别为75.0%、68.2%,传毒率分别为50.0%、32.5%,说明褐飞虱种群传播RRSV的能力很强,是高度亲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葡萄扇叶病毒的ELISA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关于葡萄扇叶病毒ELISA检测技术的报告。采用L.pink的方法提纯病毒,制备了兔抗血清和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达1:51200和1:5×10 ̄6,特异性较强。经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GFV提纯病毒最低浓度为3ng/ml。对葡萄的根、幼叶和嫩茎抽提液检测结果一致,稀释倍数1:20。  相似文献   

14.
用小RNA深度测序鉴定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进行鉴定,为无病毒种薯选择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在马铃薯主要产区采集具有明显病毒病症状的样品,在血清学ELISA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小RNA深度测序对按症状分类的样品进行混合样本的病毒种类鉴定,再用RT-PCR方法对分组混合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在109个样本中检测到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同时发现PVS有丰富的株系分化。【结论】近年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种类增多,病症多样,亟需加强种薯管理,培育无毒健康种薯。  相似文献   

15.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是一种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植物病毒。分析了介体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分别概述了各个介体蓟马,总结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番茄斑萎病毒介体蓟马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及传播介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中国重要检疫性病毒之一,该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复合侵染会造成玉米致死性坏死(CLN),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玉米上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有广泛适生范围,一旦扩散开来,将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MCMV研究的现状和传播介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几年MCMV研究进展和传播介体概况,并结合自身研究,评述了西花蓟马作为MCMV传播介体在CLN中的作用,以期为西花蓟马传播MCMV的基础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侵染葡萄的一种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物采自葡萄呈扇叶,花叶症状的病叶(代号为GF),人工摩擦接种能侵染昆诺藜(C.guinoa),苋色藜(C.amaranticolor)和葡萄(LN33),病毒致死温度(TIP)为60-65℃,稀释限点(DEP)为10^-2-10^-3,寄主体外存活期(LIV)为3-4周,病毒粒体为球状,约30nm,该分离物和葡萄扇叶病毒(GF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葡萄病毒及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平  施农农 《世界农业》1989,(2):32-34,40
在世界上,研究葡萄病毒及其病毒病最早的是美国和西欧的一些葡萄主要生产国,后来,日本和苏联也跟了上来。近年来,他们已对各种病毒病开始了系统研究,并且进展很快。现就国外葡萄病毒及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