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1,(11):67-67
9月下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与鱼类养殖与育种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前期成功分离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病原——大鲵虹彩病毒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制出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这项研究已经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病毒大量增殖、病毒灭活的方法,灭活疫苗已经通过细菌检验、细胞培养安全性试验与鱼体安全性试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在水生动物病毒病害中,虹彩病毒引起的系统性疾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虹彩病毒能感染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给全世界水产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拟就虹彩病毒各方面的特性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3.
鲟鱼是一种有着较高经济及科研价值的稀有、大型鱼类。但近年来,一些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给鲟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病毒性疾病所占比重较大,是造成鲟鱼苗种大批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首鲟虹彩病毒,高首鲟疱疹病毒-Ⅰ,Ⅱ和铲鲟虹彩病毒是已知引发鲟鱼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病毒。本文针对这四种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原分离的方法以及该病的预防、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鲟鱼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是一种有着较高经济及科研价值的稀有、大型鱼类。但近年来,一些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给鲟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病毒性疾病所占比重较大,是造成鲟鱼苗种大批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首鲟虹彩病毒,高首鲟疱疹病毒-Ⅰ,Ⅱ和铲鲟虹彩病毒是已知引发鲟鱼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病毒。本文针对这四种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原分离的方法以及该病的预防、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同源PCR技术,从被一种球状病毒感染的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扩增出了一段长度为620bp的DNA片断。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表明,该DNA片断与鱼类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C末端编码区的DNA序列高度相似,由此证实感染养殖大菱鲆的这种球状病毒为一种鱼类虹彩病毒,暂命名为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多序列比对和分析发现,TRBIV MCP C末端的205个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20种虹彩病毒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47%(韩国大菱鲆虹彩病毒)、97%~98%(待指定病毒属的7种病毒),以及50%以下(蛙病毒属、淋巴囊肿病毒属、虹彩病毒属的12种病毒),由此绘制出了包含TRBIV在内的21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中国养殖大菱鲆的TRBIV属于虹彩病毒科待指定病毒属,位于该属ISKNV亚群和RSIV亚群之间,是该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6.
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濑户水产研究所和日本水产株式会社联合研制出一种保健型水产养殖饲料——发酵海藻饲料,声称该饲料可大大提高鱼类对病毒及细菌等疾病的抵抗力,尤其能提高真鲷对虹彩病毒的抵抗力。发酵海藻饲料的研制关键在于向普通饲料中添加一种海藻发酵物。  相似文献   

7.
蛙虹彩病毒巢式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蛙虹彩病毒属(Ranavirus)病毒宿主广泛,可以感染爬行类、鱼类和两栖类,大部分病毒对宿主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蛙虹彩病毒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华鳖虹彩病毒(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STIV)核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引物和外引物,建立了特异性检测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EHNV)、中华鳖虹彩病毒和虎纹蛙虹彩病毒(Tiger Frog Virus,TFV)的巢式PCR(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制备了重组质粒pGem-T-S作为阳性对照标准品.检测限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102拷贝的病毒粒子.而且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春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斑点叉尾(鱼回)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牙鲆弹状病毒以及锦鲤疱疹病毒等其他非蛙虹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体系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高、低成本等特点,为诊断与预防蛙虹彩病毒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空斑、脱落的细胞病变症状。根据虹彩病毒MCP和ATP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1 367 bp和74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MCP基因扩增片段测序,经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确定该分离的病毒属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该病毒粒子呈正六边形,直径为120~150 nm。用纯化病毒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7 000;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初步确定3个免疫蛋白。本研究为大黄鱼虹彩病毒纯化提供一种新方法,并初步分离出免疫蛋白,为该病毒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研究以及疫苗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古家齐 《齐鲁渔业》2003,20(4):42-42
对鱼类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那些难以控制和经常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的最佳选择。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预防细菌性疾病的疫苗包括福尔马林灭活菌苗和油佐剂产品,另外,可以拌饵料投喂的口服疫苗在国外市场上也有出现。市售的疫苗有只抗一种细菌的单价疫苗,也有可抗一种以上细菌的多价疫苗。  相似文献   

10.
正五、水产用疫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养殖的鱼类多,且多年来一直受到疾病的困扰,每年由细菌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大,那么,为什么我国鱼用疫苗的开发和应用却如此滞后呢?回顾我国研发鱼用疫苗的工作可以发现,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鱼用疫苗的研究没有按照疫苗所要求的标准去完成研究内容。不少鱼用疫苗的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11,(2):28-28
据报道,台湾"农委会主委陈武雄2011年1月参加在全台兽医师节庆祝大会,他致词提到家畜卫生试验所投入鱼病疫苗研发,已成功研发出石斑鱼虹彩病毒疫苗,2011年就会取得制造许可,让岛内的鱼病研究成绩终于可“破蛋”。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11,(3):54-54
近日,水科院长江所鱼类病害研究室曾令兵研究员、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肖汉兵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自己建立与收集保藏的鱼类细胞系资源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从患典型出血病的大鲵幼鱼、成鱼体内分离到大鲵虹彩病毒,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国内外空白。  相似文献   

13.
暖水鱼类链球菌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链球菌病在世界各主要鱼类养殖国家均有发生,对温带和热带、亚热带地区养殖鱼类危害尤为严重。该病主要是由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所引起。本对暖水性鱼类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如疾病的分布、易感鱼种类、发病特征、病样的采集、运输及保存,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疫苗的开发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在详细介绍病原菌的基础上阐述现代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鱼类链球菌的快速鉴定上的应用及利用疫苗防治鱼类链球菌病的可行性及成果,以期能对鱼类链球菌病的临床防治有指导意义。[编按]  相似文献   

14.
赵云奎 《科学养鱼》2007,(11):83-83
鱼类虽然是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它们仍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刺激后,能够产生特异免疫应答,抵御病原入侵。因而可以通过研制、接种疫苗,刺激鱼类免疫系统,获得免疫保护,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14,(1):54-54
<正>大鲵(或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奇亚研究员、桂建芳研究员和南昌大学洪一江教授联手就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开展研究,在新分离鉴定导致大鲵致死性出血病病原——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上接2016年第4期)三、我国水产疫苗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鱼类具有较健全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也具有一系列的免疫细胞,这些都是对鱼类实施免疫预防各种疾病的免疫基础。鱼类免疫器官和组织主要有胸腺、肾脏和  相似文献   

17.
鱼类细胞是开展鱼类病毒分离鉴定、功能基因分析以及生物制品制备等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鳜(Siniperca chuatsi)是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的养殖品种。随着鳜鱼养殖产量的逐年增加,其病害问题尤其是病毒病问题也日趋严重,但是,可用于鳜鱼病毒分离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鳜细胞系缺乏。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消化法,对来源鳜脑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鳜脑组织细胞系,命名为MFB。MFB细胞在28℃含10%胎牛血清的L-15中已稳定传代超过70次,第25代鳜脑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β-tubulin和Neu-N)鉴定MFB细胞的神经元纯度,结果显示,培养的MFB细胞为神经元类细胞。病毒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鳜蛙虹彩病毒(MFRaI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RaIV)和大鲵虹彩病毒(GSIV)均可在MFB细胞中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分别为108.68±0.12、108.36±0.15、1010.15±1.85 TCID50/mL。使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pEGFP-N1转入MFB细胞,转染效率可达20%。本研究建立的鳜脑组织细胞系不仅对多种蛙虹彩病毒敏感,而且转染质粒效率较高,为鳜病毒性病原的分离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上接2018年8期三、我国水产疫苗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鱼类具有较健全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也具有一系列的免疫细胞,这些都是对鱼类实施免疫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鱼类免疫器官和组织主要有胸腺、肾脏和黏膜淋巴组织等,这些是鱼类最主要的免疫器官和组织;其次还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统称为免疫细胞。鱼类的免疫细胞还可分为两大类,即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相似文献   

19.
对养殖鱼类各种疾病的防控主要三种途径:即生态防控、免疫防控和药物防控. 我国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而允许使用的鱼用疫苗,至今已经有8种.其中专门用于预防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就有2种,即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和草鱼出血病活疫苗.有些地方的养殖业者也将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五期) 六.渔用疫苗的使用方法 渔用疫苗是通过接种对象体内产生免疫力不定期达到预防疾病效果的,因而,有可能因接种对象自身不够健康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效果。因此,要使渔用疫苗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平时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因素。渔用疫苗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鱼类实施免疫接种的途径有别于其它动物。目前,渔用疫苗的免疫接种途径主要有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