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Q-1.5型多功能深水式充气增氧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Q-1.5型多功能深水式充气增氧机可以利用上层水体中的过饱和溶解氧,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益分别达到3.03kg(O2)/h和2.02kg(O2)/kW.h,性能优于其它机型。晴天中午该机自动正转向下推水进行充气增氧,同时将水体上层过饱和溶氧水转移到下层;阴天或清晨手动开机反转进行喷水增氧。一机多用,节能高效,偿还氧债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3.
轴流泵式深水充气增氧机与一般增氧机比较,使增氧范围由中上层水域变为中下层水域.水体循环由上中层变为水平、垂直全方位循环.提高了偿还氧债的效果.更利于改善水质.在诸多增氧机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优越性.本文着重论述3kW深水充气增氧机的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和水力设计的依据、方法和步骤.使该机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可靠的理论基础,进而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氧气的传递效果,从研究增氧能力出发,依据SC/T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以直径为10m的标准室内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kPa、初始溶氧浓度为0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微孔曝气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机能有效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与1.5kW射流式增氧机相比,射流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平均值为2.4kg/h,微孔曝气增氧机布管长度为2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25kg/h,布管长度为42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40kg/h,布管长度为98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12kg/h,布管长度为20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55kg/h,所以在目前试验布管密度条件下,增氧能力可以超过射流式增氧机。在进气口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微孔曝气增氧机增氧速度随着布管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池塘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效增氧方法,选择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产性养殖池塘,进行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底充式增氧方法比水车式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明显.实际应用中微孔管和PVC管作为充气管,两者增氧效果基本相同,PVC管道更经济实用;充气管道的合理间距为4~6 m,鼓风机的功率配置0.30 kW/667 m2,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最低值3 mg/L的增氧要求.  相似文献   

6.
液态氧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增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液态氧能使养殖水体持续维持较高的溶解氧(DO)含量(充气压力0.15 MPa,DO≥7.0 mg/L),且分布均匀,无DO分层现象.成本分析表明,液态氧增氧的成本略低于动力增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涌浪机增氧效果,进行了不同天气下(晴天、夜间、阴雨天)涌浪机(0.75 kW)与叶轮式增氧机(3.0 kW)对精养塘溶氧与水质调控对比试验.测试显示:晴天,相对于起始时溶氧,涌浪机塘上下水层最大升幅分别为6.4 mg/L、7.1 mg/L,较叶轮式增氧机塘(5.9 mg/L、6.5 mg/L)和对照塘(5.3 mg/L、4.0 mg/L)高,涌浪机增氧能力较佳;夜间,涌浪机塘上下层溶氧在3.0 mg/L、1.6 mg/L左右,低于叶轮式增氧机(3.8 mg/L、2.6 mg/L),增氧效果欠佳;阴雨天,3个塘口上层溶氧最大升幅分别为:涌浪机1.7 mg/L,叶轮式增氧机2.6 mg/L,对照塘1.0 mg/L,涌浪机增氧次于叶轮式增氧机.pH值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涌浪机,pH值更接近于鱼类最适范围(7.0 ~8.5),可改善水质.因此,涌浪机应与其他增氧机械配合使用,将会取得更好的增氧效果.  相似文献   

8.
增氧与投饵对海蜇足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久置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螅状体足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状况进行了为期1个星期的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海蜇进行横裂生殖苗种生产后的附着基,弃置3个月后其上的足囊仍然具有萌发能力.这些足囊在投饵并充气增氧、仅充气增氧不投饵、仅投饵不充气增氧3种情况下的萌发率分别为69.08%、48.83%、34.90%,充气增氧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显著高于不充气增氧的情况(P<0.01),投饵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高于不投饵的情况.结果说明,足囊作为海蜇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策略,其萌发与否在海蜇足囊繁殖过程中更为重要.在溶解氧含量并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充气增氧所带来的涡旋水流刺激是促进海蜇足囊萌发更主要的因素,可能和所投喂饵料的体外分泌物一样成为食物丰歉程度的一种信号,进而促进或诱发海蜇足囊的萌发.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海蜇足囊前发率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海蜇苗种培育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94.80 mg/L(79.77~112.66 mg/L),58.64 mg/L (51.40~66.90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37 mg/L(2.0j~2.75 mg/L)和1.52 mg/L(1.30~1.77 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无论在正常溶氧还是过饱和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毒性都大于亚硝酸盐,同时高溶氧的存在使中国对虾对这两种物质毒性耐受能力得以提高,且过饱和溶氧对非离子氨毒性的影响程度高于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0.
过饱和溶氧对大菱鲆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工程化养殖中过饱和溶氧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通过充入液态氧与空气,使试验水体的溶氧分别达到过饱和溶氧水平(12±1)mg/L和(14±1)mg/L,正常溶氧水平(7.0±0.5)mg/L.结果显示,过饱和溶氧组的大菱鲆生长速度及饵料利用率明显高于正常溶氧组(p<0.05),而在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与正常溶氧条件下大菱鲆的丰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对大菱鲆胃、肠道消化酶、脂肪酶与淀粉酶的分析发现,大菱鲆胃蛋白酶活性在过饱和溶氧条件下较正常溶氧有明显提高(p<0.05),而脂肪酶与淀粉酶的酶活力未得到显著性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底层充气增氧技术,在池塘进行了河蟹雌雄分塘养殖试验。经过1年养殖,雌、雄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32g/只、250g/只,单产分别为64 kg/亩、80.25 kg/亩,亩毛利分别达4823元、15061元。  相似文献   

12.
971378 定时增氧和增氧持续时间对水质和斑点叉尾(鱼回)产量的影响=Effects of timingand duration of aeration on water qualityand production of channel catfish[刊,英]/Abdalla A A F,Romaire R p∥Aquac.Abst..—1996,13(6).—3295体重660g 的斑点叉尾(鱼回)以密度为1931kg/ha 放养在池塘中,每天投喂浮性商品饲料74kg/ha,试验10周,测定5种增氧方式对鱼生长、成活和池塘水质的影响。增氧方式如下:(1)不增氧;(2)从4时至7时开机增氧  相似文献   

13.
深水充气增氧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在光照强烈的晴天,池塘里的浮游生物丰富,水体中上、下水层氧差悬殊,深水充气增氧机,可望获得较好的增氧效果。该机是增氧机类型中的一种新类型,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4.
超微泡增氧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鱼暂养、集约化养鱼以及观赏鱼养殖等场合 ,基本采用充气增氧方式。目前充气增氧方式有多种型式 ,如气泵、旋涡风机等所产生的气体 ,通过管道进入置于水体中的扩散器 (如气石、膜盘等 ) ,产生气泡而达到增加水中溶解氧的目的。但均因气泡直径偏大 ,导致水体对氧的吸收率偏低 ,一般氧吸收率只有 3%~ 5 %。因此 ,如何提高充气增氧方式的氧吸收率 ,便成为一个研究课题。1影响氧吸收率的因素影响氧吸收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水深 (水压 ) ;二是气泡直径。湖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改变水深和气泡直径进行氧吸收率的测定 ,从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15.
水中增氧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生物增氧方法,二是物理增氧方法,三是化学增氧方法。用增氧机向水中增氧就是一种物理增氧方法。目前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开发了众多形式和型号的增氧机。这些增氧机主要有三种增氧功能。一是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机械能将水喷到空气中,或形成飞溅的小水珠,增加水和空气接触面积,使空气中氧有更多机会渗入水中。二是利用正负压力,将空气压入或吸入水中。三是促进上、下水层水的流动,将上层溶氧高的水和下层溶氧低的水混和交换,使上、下层水溶氧相近。这不但能避免表面过饱和氧向空气中逸  相似文献   

16.
以氧锥为气水混合装置的纯氧增氧系统溶氧效率高,但需产生一定气耗及能耗。本研究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通入氧锥纯氧气体流量、养殖水体流量进行科学设计,分析其运行成本,并讨论设计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采用一定锥体结构尺寸氧锥,当通入其纯氧气体流量为14.6 L/min、养殖水体流量为1 327.3 L/min(养殖系统水循环量79.6 m3/h)时,能充分利用氧锥81.88%~89.07%高溶氧效率,提供1 026.8~1 116.9 g/h养殖系统需氧量,完全满足养殖水体300 m3、养殖密度6 kg/m3的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溶氧量需求。氧锥运行耗氧1 252.7 g/h,耗电2.9 kW·h。研究表明,本设计对提高纯氧增氧系统技术性能,推进纯氧增氧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可取得较好的增氧性能;在相同进气压力条件下,装置的氧质量转移系数和增氧能力随着进气量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则呈下降趋势,但在进气压力为0.2 MPa时,其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下降幅度较缓。综合考虑增氧能力和运行能耗等因素,装置的进气参数可设置为进气压力0.2 MPa、进气量0.064~0.081m3/h,在该条件下增氧能力达到29.79~34.36 g/h,氧利用率达到29.83%~32.32%,动力效率达到7.67~8.31 kg/(kW·h)。研究表明,进气量对装置的增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控制进气量对于提高增氧性能、降低增氧装置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一龄虹鳟鱼为材料,应用液态增氧技术使得溶解氧在不低于8mg/L的条件下,设置虹鳟鱼养殖密度梯度为10kg/m3、15kg/m3、20kg/m3、25kg/m3,并定期对氨氮等水质因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虹鳟鱼最适养殖密度为20kg/m3.该试验为液态增氧技术在冷水鱼养殖领域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温为(27±1)℃、盐度为10条件下,单剂量(100 mg/kg)口灌给药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SD:甲氧苄啶TMP=5:1)后,SD和TMP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结果显示,拟穴青蟹口灌复方磺胺嘧啶后,血淋巴中SD和TMP药物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SD和TMP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9.56 mg/L和2.79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17.6 mg/L.h和82.7 mg/L·h;肝胰腺是SD和TMP峰浓度最高的组织,其Cmax分别为59.36 mg/kg和74.82 mg/kg.由此可见,大量TMP蓄积在肝胰腺中,进入血液循环的TMP很少.在鳃组织中,SD和TMP的Cmax分别为51.89 mg/kg和42.58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28 h和25.29 h;鳃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较高,且消除速度较快,推测其在药物代谢中承担着消除功能.在肌肉中,SD和TMP的Cmax分别为44.95 mg/kg和10.09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5.09 h和35.08 h.以0.1 mg/kg和0.05 mg/kg分别为SD和TMP的最高残留限量(MRL),95%置信区间,推算SD和TMP在拟穴青蟹肌肉中的理论休药期分别为290.6 h和302.8 h,在肝胰腺中分别为340.4 h和377.0 h.  相似文献   

20.
充氧曝气机是天津开发区新潮电子公司、泰达电子有限公司(中美合资)工业开发部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增氧装置.其基本原理为四根固定的射流管以射流方式增氧,因此也可称固射式充氧曝气机.该机曾于1990年12月在天津市召开的“三北地区”水产工作会议期间作现场观摩表演,在连续三天的运转过程中,100多位领导和专家对该机表示极大的兴趣。本文根据天津市水产研究所采用本装置在鱼池作增氧试验时的具体过程,增氧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