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淡水渔业》1999,29(4):8-11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 ,在流速为 0 0 6m·s- 1和 0 18m·s - 1范围内 ,稚鱼的生长效率与流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关系式为G =4 6 10 6 +14 2 0 4V(r =0 52 16 )。在此流速范围内 ,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水流刺激还将影响稚鱼的某些行为 ,在流水环境中稚鱼喜聚集和逆水游动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氨对史氏鲟早期仔鱼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68和063mg/L;对晚期仔鱼的8、12、14、48、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50、043、035、026、021和017mg/L,当浓度达到035mg/L时,在17小时内造成试验鱼全部死亡。48小时内造成早期仔鱼50%死亡的总铁浓度为500mg/L。史氏鲟仔鱼对pH忍耐性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25和360,立刻致死的pH值分别为209—250和1010—1000。  相似文献   

4.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5.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6.
在史氏鲟的南移驯养过程中, 其仔稚鱼阶段有多种病害发生, 尤以小瓜虫病最为常见和危害较大, 如不及时地控制会导致仔稚鱼的大量死亡。史氏鲟稚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与其它鱼类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有效的治疗鱼类小瓜虫病的药物和方法不能用于史氏鲟稚鱼, 史氏鲟稚鱼对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传统的药物非常敏感, 这类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史氏鲟稚鱼的小瓜虫病。史氏鲟稚鱼对水温的变化也非常地敏感, 承受不了较大幅度的急速水温变化, 因此常用的快速变温治疗小瓜虫病的方法同样不能适用于史氏鲟稚鱼。实验筛选出以50ppm 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治疗史氏鲟稚鱼小瓜虫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莆田市养鳗池的培育技术研究结果。培育过程仔鲟成活率达74.5%,人工配合饲料驯化转口率达88.7%,从二日龄苗种培育成平均体重690g。并对史氏鲟南移培育生长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首次获得 4龄全人工养殖性腺成熟雄性史氏鲟亲本 ,试验鱼饲养于装备有循环水系统的长方形水泥池 ,水源为地下井水 ,以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培育过程中适当调整和控制环境条件以及辅以外源激素刺激增进性腺发育。催情试验鱼体长 13 1cm ,体宽 13cm ,体高 13cm ,体重 6 7kg。采用 2针注射法注射激素LHRH -A2 ,效应时间为 2 8 5小时 ,水温 2 2~ 2 3℃。排出高质量精液 110ml,精子被激活后活力为97 1% ,活动寿命达 2 75 6秒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渔业养殖水域是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每一种水产养殖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环境,水质环境若能满足要求,水产养殖动物就能生长和繁殖,如果水质环境中的水受到某种污染,某些水质指标超出水产养殖动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水产养殖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批死亡。为了防止因水质污染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破坏,就必须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分析和监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水质,以满足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史氏鲟人工养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布在中国的鲟鱼有8种,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长江水系的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和白鲟(Psephurusgladius);黑龙江水系有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和...  相似文献   

13.
一、PH值的定义及其作用PH值就是水中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PH=Ig[H-]。在纯水里.[H+]和[OH-]的浓度是相等的,这时的水PH=7.为中性。但通常水是不纯的,不是[OH-]多,便是[H+]多.当[OH-]多,即PH>7时.为碱性,PH值越高,碱性越强:当[H+]多,即PH<7时.为酸性,pH值越低,酸性越强,PH值是一个重要的水化及生态因子,对水质及水生生物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水的酸碱度的波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都在某一品种能忍受的范围内,如由于某种原因超出这一范围.都会使鱼类处于不适、紧张状态而易遭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二)溶氧据Liao和Murai(1986)报导,斑节对虾在溶氧3.0~4.0mg/L、盐度为4‰~45‰、温度20~30℃之间可保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当溶氧水平降到1.5~2.1mg/L开始出现浮头现象;低于这个水平,随着溶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虾业的发展,人们逐步地认识到水质是直接关系着养虾的成败,为了了解虾池环境因子的特性与其变化规律,探讨如何保持良好的水质,以作为对虾养殖水质管理之科学依据,促进对的增产,我们于1990年5—10月和1991年4—9月分别在泉州鲤城区东梅村和集美区海沧镇东屿村的虾池,对几个主要水质因子进行了监测,本文总结了2年中的监测结果,并从中探讨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Yew-huChien(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基隆)导言充分的、合乎标准要求的水源供应对各种水产养殖都必不可少,水质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繁殖、成长乃至生存。评判水质好坏的标准依水生生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并确立一套安全标准。对虾类...  相似文献   

17.
养虾池的水质是各种环境条件(包括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的综合反映,也是制约养虾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虾是养殖水体环境中生物群落主要成员,不能脱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独立生存。在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对虾生长良好,反之,在不良的水质中,对虾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生长缓慢,体质消瘦,抗病力下降,感染疾病。水质严重恶化时,直接造成大批甚至全池对虾缺氧窒息死亡。不良的水质助长各种寄生虫、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病原生物的大量繁殖,引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昕 《长春渔业》2000,(1):14-15
  相似文献   

19.
20.
高产养殖水体的载鱼量较高,投饲施肥的数量大,残剩饲料、肥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多,在缺少有效水质管理技术的情况下,水质迅速恶化,鱼病和泛池事故频繁发生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养殖效益.渔业生产实践表明,提高水质管理技术水平,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类生长潜力,增加养殖产量;而且发病和泛池死鱼事故的机率明显减少,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