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方阵样地进行森林资源清查的基本原理与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根据瑞典林学家哈格伦德教授的建议,于1984年在通河、山河屯两林业局建立了132个方阵样地与原有森林连续清查的系统抽样(相隔8×8km)设计进行对比(见图1)。试验数据在VAX小型机上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方阵无论从蓄积、面积估计,还是时间效率都较原方案好得多。因此1986年及以后的省级森林连续清查体系中,我们设计了部分重复替换系统群团抽样新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 黑龙江省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时,采用在地形图上相隔4×8公里布设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方形省级固定样地。其主要缺点是耗费的往返时间和取得的信息量不相适应,对面积估计尤其如此。1983年,瑞典皇家林学院院长B.A 哈格伦德先生来哈期间,建议采用瑞典所用的群团二阶抽样方式,即方阵样地。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于1983、1984年在山河屯和道河林业局结合复查省级固定样地、设置了方阵样地。下面对试验的部分结果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3.
集锦     
<正> 瑞典国有林调查的新方法1983年,瑞典引入了包括永久和临时两种样地的国有林调查新方法。它是采用部分重复抽样调查和监测林分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基本单位是永久样地和临时样地方阵。这种方阵均匀地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 瑞士首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正在进行之中。在全国110万公顷森林中布设了约11000块样地。第一批样地于1983年3月进行了调查。这次清查将于1986年完成。对这项工作已安排  相似文献   

5.
<正> 固定样地式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办法,最早于一九七○年在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开始引进试验。一九七五年吉林全省建立了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为从宏观上迅速查清各省(市、区)及全国森  相似文献   

6.
固定样地是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最基本的抽样单元,通过对所有固定样地多期的调查监测,最终得出各地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所以固定样地的准确复位便成为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核心工作。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依靠人工设置一些固定样地标志,以保持样地位置的固定,并保证样地在以后的调查监测工作中不再发生位置和形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制订《森林调查和规划现代化》项目文件,B·A哈格伦德教授应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聘请,在林业部资源司陈振杰工程师的陪同下,八三年元月来哈尔滨短期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教授认为黑龙江省的森林调查效率不高,应当加以改进,建议开展群状样地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区,基于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清查样地)数据和 Landsat TM 影像,用序列高斯协同仿真方法模拟全县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在此基础上,用总体估计值一致性( OEC)、仿真变动系数均值( ACV)和相对均方根误差( RRMSE)指标分析仿真精度;用设置于清查样地周围的临时样地(验证样地)数据与 LandsatTM 数据进行森林碳序列高斯块协同仿真,分析清查样地的空间代表性和森林碳分布空间仿真的尺度上推方法。结果表明:仙居县2008年森林总碳储量仿真估计值为2667878 Mg,大部分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山区,中部东西向条带状低海拔区域分布较少;区域碳密度仿真估计值为0~65.66 Mg·hm -2,无论是全部样地还是减少一半样地,仿真结果总体均值均在抽样估计置信区间以内;基于清查样地与基于加密的验证样地森林碳仿真结果表明30 m ×30 m水平样地位置碳密度相关系数达0.95,以清查样地为中心1 km ×1 km 块的碳密度相关系数为0.85,说明1 km ×1 km样地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块仿真效果满意;以(1-RRMSE)/n定义成本效益,则使用一半样地得到的成本效益优于使用全部样地的结果,用此指标有望找到满足给定精度的最经济的样地数量。  相似文献   

9.
各种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范围和强度,包括其实施方法,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一般为制定、修改和调整林业发展计划提供资料。这类资源清查,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历史最长。早在1830年,str(o|¨)m首先提出带状抽样调查,十九世纪普遍用于国有林的调查。早期的资源清查,全力注意在一定时期内和重复间隔期采平行带状样地或线上样地。现在,这些国家都采用系统组群抽样。组群样地是由设置在一个方块的边上或右角上的若干个定积圆形样地组成。这些国家的调查重复期为5—12年。美国的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从1930年开始,到1949年,60%的森林都做过调查。层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采取固定样地是实现森林资源清查信息连续可比、动态评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固定样地设置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方形固定样地产生误差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措施,为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准确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瑞典的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开始于1923年,从1953年起,外业调查成为一种连续性的作业,每年都抽取全国的部分地区进行调查。调查工作已经为制定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及国家,地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情报。收集的情报越来越详细。系统抽样从一开始就得以应用。从1953年开始了所谓的“方阵”方法的应用,即沿方形各边设置样地。至今仍然使用临时样地,为了适应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将在1983年使用部分复位的抽样技术设立固定样地。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苏联伐区调查细则规定,伐区调查时,应根据其面积确定圆形角规样地数,且一个伐区上的样地数规定在12~40之间,这个规定并不科学。根据B·阿尼索奇金的意见,角规样地数应根据小班林木结构差异性等级和疏密度级确定。他编制的林木结构差异性等级表的基础是疏密度、优势树种、龄级和林相复杂性,但这种表很难适应各项因子交错搭配的情况,从而有碍定级。因此,角规样地数的计算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们在楚科特林管区(马加丹州)设置了判读调查小班,并利用阿努钦棱镜角规测算出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省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山东省开展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本次清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第四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获得1991年底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设置资源清查样地的固定标志,确定固定样木完善全省森林资源连清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林业部的要求,1979年,在我省范围内,以4×4公里的点间距设置了11,021个固定样地,建立了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1984年,采用系统抽样的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中美两国的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发展的历史,对抽样设计、样地设置与统计方法和机构人员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重点介绍了美国正在建立的森林清查综合监测系统的抽样框架和布局;并对中美两国在立法、人员、经费和监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合其他国家森林清查情况,在抽样体系、样地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1988年,根据林业部的要求,我省组织实施了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我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为科学指导全省林业生产建设打下了基础。(一) 这次连清复查是按照部、省有关规定和我省制定的“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第二次复查技术、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的。复查规模是完成连清初查设置的点间距为4×4km的固定样地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我院结合思茅林区(六县)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的森林资源清查,对该林区范围内连继清查设置的604个,0.08公顷方形固定样地进行了复查试点,同时系统加密角规点1199个,对角规测树和方形样地测树进行了比较。经86年内业资料整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河林业局经营面积319,329公顷,现实资源比较丰富,自1949年建局以来,为国家生产木材1,268万立米,是我省重点林业生产基地之一。一九八三年林业部确定该局为“五定”企业。本文系笔者在审查通河局“五  相似文献   

19.
<正>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宁夏的重点林区,是本次清查的重点和难点。本次复查,保护区共设置固定调查样地541个,分布在保护区从南到北长17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的深山老林中。保护区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清查时期正值酷热的夏季,清查队员们要克服高温酷暑、暴雨洪水以及山路崎岖、悬崖峭壁带来的危险。贺兰山管理局按照自治区林业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于6月10日启动连清工作,由于组织得力、动手较早、责任落实到位,连清工作进展顺利,稳步推进。因为石嘴山管理站承担了196个样地的任务,且山大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丽水地区林业局最近在松阳召开的地区竹子协作组会议上获悉,八·五期间将加强竹子的研究开发。会议确定上两个竹子研究开发项目。一是在本地竹种资源清查和外地优良经济竹种引进的基础上,扩大优良经济竹种的繁殖,建立优质高产菜竹笋基地一万亩;二是继续开展毛竹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计划“八·五”期间新建基地10万亩。目前地区林业局正在抓紧拟订计划,筹集资金,组织力量,争取这二个项目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