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西地区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品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小杂粮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独特的风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小杂粮消费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辽西地区根据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杂粮产业,使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2016 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发展优质特色杂粮。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在历史上以及灾害、战争年份曾一度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重要粮源。但一段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于精细化,以及受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杂粮的生产面积不断缩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杂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对杂粮生产重视不足,杂粮生产面临种植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杂粮,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发展优质特色杂粮。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在历史上以及灾害、战争年份曾一度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重要粮源。但一段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于精细化,以及受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杂粮的生产面积不断缩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杂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对杂粮生产重视不足,杂粮生产面临种植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杂粮,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爱民 《新农业》2013,(13):31-3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杂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阜新市种子管理站以国家杂粮作物研发中心和辽宁省杂粮作物展示分中心项目建设为载体,引进谷子新品种426个。经潜心研究和大量生产试验示范,选育出一系列谷子新品种并通过辽宁省非  相似文献   

5.
发展我国杂粮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凡兰兴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121-1124
杂粮营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分析我国发展杂粮生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原则及政策选择。我国发展杂粮生产是增加粮食供给、发挥资源优势及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发展杂粮生产应遵循不占用主粮耕地、不破坏生态环境及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原则,并不断扩大杂粮种植户的规模及企业参与范围、转变政府支持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1小杂粮的开发前景 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品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优质化,小杂粮以其较高营养价值,独特的风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发展小杂粮生产,并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杂粮已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赤峰有杂粮生产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是中国的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雨、热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调整赤峰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优势,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淑辉 《吉林农业》2011,(9):14+16-14,16
小杂粮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食用杂粮,杂粮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台安县交通发达,气候干燥,土质良好,适于杂粮生长,本文介绍了台安县生产绿色小杂粮的优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广西一些地区忽视甚至放弃杂粮生产。在分析广西发展杂粮生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普遍追求营养保健的同时,发觉饮食"偏精"所带来的弊病."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人们又重新认识到杂粮的优越性,使它成为新宠儿.常食五谷杂粮,方能长寿健康,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保健食品将是21世纪的一个大产业,这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杂粮主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另外,扩大种植杂粮作物,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既增加经济效益又提高生态效益,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通用的粮食安全的新概念是"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起他所需要的食品".2000年以来,国际和国内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但目前我国总体上粮食仍是供大于求,库存充裕,市场稳定.新疆粮食安全线测算结果:粮食年产量安全线750×104 t;粮食年播种面积警戒线120×104hm2;储备粮安全线100×104 t,其中:国家储备粮85×104 t,新疆自治区储备粮15×104 t.在现有粮食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新疆粮食生产和供应处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从中长期来看,新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加强.新疆有全国最大的后备宜耕地资源,应该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com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ood demand in rural China.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dynamic impact of incom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on food demand in rural China. Using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data, this study employs a consistent two-step quadratic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model, with addressed problems of endogeneity of total expenditure and zero shares, to estimate the food demand elasticities among adults in rural areas with regard to the different income str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income and income strata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ood demand in rural areas. Except for grains, all other food groups, including vegetables, oils and fats, animal products, and other foods, have positive income elasticities, and the rise in the income strata will lead to declining income elasticities for grains, vegetables, oils and fats, and anim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estimated income elasticities, the food consumption projections indicate that reduc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society can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low-income people in terms of nutrient intakes.  相似文献   

13.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立足于居民整体食物消费趋势的判断与分析,分别测算了薯类杂粮对谷物、动物产品对口粮、饲草料对饲料粮的替代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粮食需求做出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受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薯类杂粮口粮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与2014年相比,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需求量将分别减少539万t、108万t;增加饲草料在草食动物的饲喂比重既能明显改善其饲料营养结构,还可节约使用籽粒玉米1 100万t、豆粕770万t;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进口大豆、适量玉米及杂粮,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可以调减为6.04亿t,调整出567万hm2播种面积用于发展青贮玉米、牧草或休耕。上述结果可为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农业产品受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对人 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是保障人们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质量决定着食品安全的程度。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仍才 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安全。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 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在分析水稻生产历史、粮食消费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指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重要地位,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起基础作用;在对国内外水稻单产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提出水稻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对稻谷的需求;探讨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水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逐渐增加,开始追求更高质量、更健康 的饮食条件。无公害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对民生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农业技术和先 进设备的逐步完善,黑龙江无公害稻米市场也逐步开放。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供 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无公害水稻的栽培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无公害水稻栽培技 术的改进方法,阐述了无公害水稻的基本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农业是食品之源,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通过对秦皇岛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实地调研以及与国内外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现状的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了秦皇岛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出更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不仅能满足我国居民的需求量,粮食出口也是我国经济的来 源之一,大豆在粮食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扩大大豆种植 面积的同时,研究并推广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也十分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田间管理的技术 要点,包括苗期管理、结荚期管理和花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的食物系统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精髓,它决定性地作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作用于生存环境,农业活动主要是建造和利用食物系统.健康的食物系统,使生态系统可能持续发展,生产力成倍增长,可兼顾生态和生产双重效益,是食物安全的保证.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对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谷物的依赖,是我国与全球食物系统调整的方向.其中,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大力发展栽培草地或实行草田轮作,发展草食家畜,减缓对耕地资源的掠夺性利用,是完善食物系统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