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中空纤维超滤法及亲和凝胶层析法对鸡蛋清中溶菌酶进行提取精制,结果表明蛋清溶菌酶的最佳超滤提取工艺为:连续稀释4倍、超滤温度35℃,料液pH值8.5,进样压力0.08 MPa,再经超滤浓缩处理,酶活得率为131.93%,溶菌酶透过率为73.57%,样品液的酶活约为4 700 U/mL。经过亲和凝胶层析的进一步纯化及真空冷冻干燥,最终蛋清溶菌酶冻干粉的酶活为18 500 U/mg,蛋清溶菌酶的酶活得率为180.83%。  相似文献   

2.
李奕 《保鲜与加工》2021,21(7):64-70
采用大孔树脂纯化襄荷黄酮提取物,比较树脂之间静态吸附与洗脱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型号树脂的吸附机理后,采取动态吸附与洗脱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另通过动物实验考查纯化后的襄荷黄酮抗疲劳活性.结果 表明,AB-8型大孔树脂为纯化襄荷黄酮的最佳树脂,饱和吸附量随上样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特征,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60 mL上样浓度为6 mg/mL襄荷黄酮(pH 6.0),上样流速3 mL/min,洗脱流速2 mL/min,洗脱液乙醇浓度60%,洗脱液体积150 mL,产物的黄酮纯度由11.25%提高至47.5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的纯化产物可明显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体内乳酸与尿素氮浓度,并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因此可较好地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3.
蛋壳残留蛋清占蛋壳质量的27.6%~30.8%,蛋清中含有0.2%~0.4%的溶菌酶。通过一系列的分离提取工艺可从蛋清中获取溶菌酶。溶菌酶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且具有抑菌、消炎、抗病毒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制剂、食品防腐和生物工程领域。对溶菌酶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蛋清溶菌酶分离提取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蛋清溶菌酶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总RNA上样量和洗脱液温度的比较试验表明,用Promega公司生产的磁珠法试剂盒PolyAT-tract^R mRNA Isolation Systems Ⅲ Z5300纯化mRNA,每管总RNA上样量以550μg适中。将洗脱液加热至70℃,有利于提高洗脱率。550μg上样量与70℃洗脱液温度配合运用,既可保证mRNA纯化质量,充分利用总RNA样品,又可避免磁珠浪费。  相似文献   

5.
以白桦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黄酮化合物,以黄酮粗提物得率为指标筛选试验条件,进而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采用NKA-9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桦叶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1(g/g),乙醇质量分数90%,超声时间44 min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黄酮得率可达6.12%。NKA-9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粗提物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0.8 mg/mL,上样量3 BV,上样速率1.5 mL/min,pH 3,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90%,洗脱液用量2.5 BV。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纯化物黄酮含量可达68.5%。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行溶壁微球菌(比浊)法测定溶菌酶活性方法中存在的测定条件不统一、重复性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对该方法中4个主要影响因素--溶菌酶活性范围、底物悬浮液吸光度值范围、检测温度和菌体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得到最佳的检测条件及菌体制备方法。结果表明:(1)溶菌酶活性75~250 U/mL之间,底物悬浮液吸光度值0.45~0.77 (OD450)之间,酶活力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国家药典中基本一致;(2)检测温度25~50℃之间,底物悬浮液的吸光度变化值△OD450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提高检测温度可提高检测的精度,有待进一步研究;(3)用于大规模样品检测时,冷冻菌体法为制备底物悬浮液的最佳方法,检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管间重复性及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与温和热(15、30和55℃)对蛋清的协同杀菌效果,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PEF在15、30和55℃下对大肠杆菌的致死作用都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7),杀菌动力学常数K值在4.5-13.2×10-3 (1/μs)之间。杀菌动力学常数K是电场强度和温度的函数,温度越高,电场强度越大,其杀菌一级动力学常数越大,表明PEF与温和热的协同效应越强。本文还确定了PEF与温和热对蛋清液杀菌的工艺, PEF(35kV/cm,400μs)在55℃下能够显著增强对蛋清液中四种指示菌的杀菌效果。PEF(35kV/cm,400μs)在15℃下可使蛋清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下降3.2、3.6、3.4和2.8个对数值;当温度升至55℃,四种指示菌的致死率分别提高到5.4、5.8、6.5和4.3个对数值。  相似文献   

8.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 769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较高的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简称链霉菌769)原生质体产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索链霉菌76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包括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孢子在溶菌酶浓度为3.5 mg/mL,酶解温度为36℃,酶解时间3h,以P缓冲液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62.5%.链霉菌769原生质体的获得为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成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00-504
摘要:以乌鳢为试料,研究灭活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LPS)对其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LPS能提高乌鳢的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但不同浓度脂多糖的生理作用不同,0.8 mg/ mL组可提高乌鳢的抗氧化性能:在第10天时血液CAT酶活力达0.17U、SOD酶活力为16.56U/mg,均比对照(CK)组的高;0.6 mg/ mL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能提高乌鳢血液溶菌酶、胃肠道淀粉酶、蛋白酶的活力:0.6mg/ mL组LPS处理的乌鳢血液溶菌酶活力到第20天时为最高,达到0.0399U,在第10天时,淀粉酶活力为17.21U,蛋白酶活力为0.36U,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蛋清稀释程度、pH值、酶解温度及酶与底物比对碱性蛋白酶酶解蛋清的影响,得到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将蛋清液稀释至60%后变性,按照酶与底物比为2.5:100(mL:g)加入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为60℃,反应初始时不调节pH值,待pH值降至7.5时通过加入NaOH使pH值保持在7.5进行酶解。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处理对蛋清液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并对DPCD处理蛋清液中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 MPa,45℃下DPCD处理60 min,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分别降低了4.46和5.57个对数值,其中大肠杆菌对DPCD处理较沙门氏菌敏感。30 MPa,45℃,DPCD处理30 min,可以完全杀灭蛋清液中的大肠杆菌。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拟合DPCD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其中30 MPa,45℃下D值最小为5.83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适宜的破口温度及大小,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白、黑膜膜内外空气温度、塘底土壤温度及不同破口大小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空气温度的增加,膜内空气温度随之大幅度增加,白膜膜内温度均大于黑膜膜内温度。当田间空气温度低于20℃时,通过小苗膜下移栽改变烟苗生长环境可达到保温的作用;田间空气温度高于27℃时,膜内空气温度达到45℃时,应及时进行破大孔处理,以防高温灼伤烟苗。在环境温度可以保障烟苗生长需求的前提下,较早破口相对利于烟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成虫存活及生殖适应性的影响,将Q型烟粉虱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h后研究了成虫存活率、产卵量及F1代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在37~45℃范围内暴露1h后,成虫存活率由100%下降到21.4%,41℃及以上高温对Q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高温暴露后Q型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Q型烟粉虱成虫在41℃及以上高温下暴露1h后F1代的存活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采用4种植物精油(丁香精油、肉桂精油、牛至精油、香薷精油)及其复配后的7种混合植物精油挥发物对新鲜鸡蛋进行处理,将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存放20 d后,分析与评定鸡蛋的主要新鲜度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该几种植物精油挥发物均对鸡蛋有显著的保鲜效果,其中以牛至精油挥发物的保鲜效果最好,鸡蛋无霉变,浓蛋白稠、多,不流散,蛋黄近圆球型,系带完整、粗白,蛋黄指数和哈夫单位值最高,但植物精油处理会对鸡蛋的食用口感和风味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对无核白浓缩汁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3,复水温度50℃,复水时间4 h为无核白葡萄干最佳复水条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 min,pH值3,酶解温度40℃;旋转蒸发最佳条件温度80℃,浓缩无核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40 Brix。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26(高蛋白含量)和扬麦9号(低蛋白含量)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小麦花后高温条件,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20℃)相比,高温(28℃)显著降低了籽粒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的含量,而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导致支/直链淀粉的比例显著降低。高温提高了灌浆初期小麦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明显降低了灌浆后期SS、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品种间相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提高了扬麦9号籽粒GBSS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徐州26籽粒SSS活性,说明高温抑制2种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酶学机制不同。此外,不同昼夜温差处理(8℃和12℃)间比较发现,高温下两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适温下两品种淀粉含量以温差较大的处理含量较高。灌浆中后期,高温下SS活性随温差增大而升高,SSS和GBSS则以温差小的处理较高;适温下3种关键酶活性均以温差大的处理为高。总之,灌浆期温度较温差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温度对蓖麻粉虱若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为未来蓖麻粉虱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我们使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了20、25、30和35℃ 4个恒温条件,测定蓖麻粉虱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蓖麻粉虱卵期从20℃的15.4天缩短到35℃的3.6天。整个若虫发育期从20℃的53.1天缩短到35℃的18.7天。30℃是蓖麻粉虱生长发育最合适的温度,在40℃恒温条件下卵不孵化。在恒温25℃时,卵和若虫死亡率最低。在30℃恒温时,雌性比有增高趋势。所有结果表明蓖麻粉虱能适应高温,随着未来全球气温变暖可能导致蓖麻粉虱为害范围扩大,制定完善的蓖麻粉虱防控措施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