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腹腔丝虫感染蚴皮下接种非固有宿主马和羊,均发生脑脊髓丝虫病;接种沙鼠、小白鼠、大白鼠、豚鼠等实验小动物,亦均发生类似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日本学者河野猪二郎曾报道在自然界中牛有脑脊髓丝虫病的病例。在马脑脊髓丝虫病发病机理研究中,我们以牛腹腔丝虫感染蚴接种固有宿主犊牛试验,企图通过人工造病,建立牛腹腔丝虫虫源模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腹腔丝虫感染蚴皮下接种非固有宿主马和羊,均发生脑脊髓丝虫病,接种沙鼠、小白鼠、大白鼠、豚鼠等实验小动物,亦均发生类似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可代替病源牛的小鼠动物模型。给昆明小鼠腹腔接种分离自成牛腹腔丝虫子宫内的微丝蚴混悬液,所有试验鼠均出现了高密度的微丝蚴血症并持续一个月以上。叮咬模型小鼠的东乡伊蚊对牛腹腔丝虫易感。感染蚴经10—14天发育成熟。应用此新技术可为脑脊髓丝虫病研究提供大量感染蚴并有助于其它种动物丝虫的生活史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牛腹腔唇乳突丝虫雌性成虫及其感染蚴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成雌虫头端的口孔、角质围口环、侧唇、背腹唇、亚中乳突和头感器均清晰可见,体表为环行皮纹和纵行皱褶,尾部可见侧附肢、肛孔及尾端刺状突起物,仅极少数成雌虫尾端呈纯圆光滑样,没有突起物.感染蚴的头部基本具备了成虫头部的构造,但发育较原始,其乳交数量较成虫少,尾部可见肛孔、肛唇及一个侧乳突.  相似文献   

5.
6.
脑脊髓丝虫病在亚洲是危害马及山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已查明该病由牛腹腔丝虫的童虫所引起,中间宿主是按蚊;因而给按蚊人工接种病原体微丝蚴是研究本病的必要环节。以往国内外做此接种试验必须先检查牛血中含牛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密度,选择达到30条/60mm~3以上的牛供按蚊直接叮咬。但要找到血中微丝蚴含此高密度牛只往往要检查数十头甚至数百头;必须捆绑每一头受检牛,费时费力,经研究现可直接从牛腹腔丝虫子宫内取出微丝蚴感染蚊体。这样既不需捆牛,也不要特殊设备,蚊体吸吮血  相似文献   

7.
有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的牛腹腔丝虫的种类及分布状况所知甚少。牛腹腔指状丝虫可经蚊虫传播引起羊、马脑脊髓丝虫病,唇乳突丝虫也可经人工感染使动物发生脑脊髓丝虫病。因此了解牛腹腔丝虫的  相似文献   

8.
9.
黄牛腹腔一般寄生3种丝虫:唇乳突丝虫(Setaria labiatopapillosa)、指状丝虫(S.digitata)及马氏丝虫(S.marshalli).除见指状丝虫微丝蚴形态描述的报道外,未见其它两种微丝蚴形态的报道.为区分3种微丝蚴,而进行了此观察.  相似文献   

10.
动物脑脊髓丝虫病是由牛腹腔指状丝虫引起的马、羊神经性疾病。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区均有流行,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本病研究中,病原虫体的来源通常是靠蚊虫叮咬病原牛而获得。寻找病原牛受环境、季节及地理因素影响,且耗费人力和物力,加上腹腔丝虫多为混合寄生,很难获得纯种丝虫,因而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较理想的方法。本实验自唇乳突丝虫、指状丝虫、马歇尔丝虫成虫子宫内分  相似文献   

11.
在马脑脊髓丝虫病发病机理研究中,我们曾将牛腹腔指状丝虫与唇乳突丝虫成虫分别移植于该虫的固有宿主犊牛的腹腔内,以探索建立虫源模型的可能性。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虫源采集:于上海大场屠宰场收集宰杀后牛的腹腔丝虫成虫,经生理盐水冲洗,置199营养液中,放37℃恒温箱内培养保存。采到足够数量后运至济南,换新的营养液,继续放37℃恒温箱内培养。在恒温无菌条件下进行分离,分别检出雌性与雄性腹  相似文献   

12.
左旋咪唑(Levomisole,简称LMS)是广谱抗蠕虫药,对丝虫较敏感。体外试验,药液浓度1:6400,虫体在6h内全部死亡,虫体缩小,强直。按10mg/kg体重涂皮预防长爪沙鼠脑脊髓丝虫病,实验组21只鼠全部保护,18只阳性对照鼠在攻虫后 1~4 d内全部  相似文献   

13.
马、绵羊和山羊脑脊髓丝虫病在我国诸多省份常有发生。该病按其临床症状难以诊断,故常以死后剖检在脑或脊髓中发现童虫而确诊。为了寻求家畜脑脊髓丝虫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文就牛腹腔丝虫成虫抗原与马、骡、山羊、黄牛和免疫家兔等动物血清的免疫反应性作了试验,探讨了牛腹腔丝虫成虫抗原用于家畜脑脊髓丝虫病血清学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979年10月,我部驻河南明港部队发生马“腰痿”病。为确诊,我们扑杀两匹。其中一例,在腹腔和脑底部各发现两条线状小丝虫,经鉴定为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的童虫,而且均为雄虫。这一情况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标本观察和测量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牛腹腔指状丝虫和唇乳突丝虫的微丝蚴感染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东乡伊蚊,观察了蚊虫的感染情况及牛腹腔丝虫Ⅲ期蚴的形态。结果,这两种丝虫的微丝蚴在3种伊蚊体内都能发育成熟,各蚊种的感染率不同,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别为40%和30%以上,东乡伊蚊近70%;Ⅲ期蚴的表面结构不因蚊种而异。以不同蚊体内发育而成的Ⅲ期蚴感染小鼠,均可致小鼠出现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相似的瘫痪或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由此认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可能为脑脊髓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6.
17.
牛腹腔丝虫在我省耕牛中广泛流行,由于牛腹腔丝虫感染而引起马脑脊髓丝虫病的瘫痪病例,占退役马总数的46%。并已有发现一些诊断不明的小儿麻痹症的病例。为了探讨牛腹腔丝虫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Linstow,1906)是牛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丝虫,成虫寄生于腹腔,其微丝蚴出现在牛的血液循环中。该虫的Ⅲ期蚴能引起非固有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据文献记载,它属于亚洲型。我国各地牛体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吴淑卿等作了详细描述。有关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形态研究,至今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牛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形态观察初步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指状腹腔丝虫的幼虫是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主要病原,中华按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我们在对福建省马脑脊髓丝虫病病原终宿主及其传播媒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78年对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及其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进行了观察,以期通过观察获得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及其在中华按蚊体内发  相似文献   

20.
应用牛腹腔唇乳突丝虫提纯抗原(简称牛丝虫G抗原)和抗人IgG酶标记物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27例班氏丝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95.59%;检测132例健康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2.27%,10例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0。应用牛丝虫G抗原和马来丝虫抗原同步检测50例班氏丝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睾,前者为98%,后者为86%,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认为,牛丝虫G抗原可以作为人丝虫病人的异种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