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静松灵在治疗奶牛疾病中的应用文风(江苏省淮阴市乳牛场,223001)兹将我场在治疗奶牛疾病中静松灵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应用范围1.1抑制母牛产后努责,防治子宫脱出奶牛子宫脱多发生于产犊后几分钟至数小时,临床实践证明,治疗奶牛产后子宫脱出并不难,难的...  相似文献   

3.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发生一、二、三类疫病暴发的动物,应及时采取无害化扑杀,“早、快、严、小”的有效控制。我们在总结历年来扑杀染疫动物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药物更新,即用2%静松灵注射液(2,4-甲基苯胺噻唑配制而成的盐酸盐灭菌水溶液),作为扑杀染疫动物的保定药物,随之用甲醛溶液(分析纯)进行颈静脉(大动物),心脏(小动物)注射,使动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致死。近年来,扑灭牛118 头,猪 337口,羊 12只,经过反复实践观察,证实了上述两种药物配套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宏义 《兽医导刊》2020,(8):202-202
本文对静松灵药物进行简要介绍,并将其应用到牛病治疗中,使病牛的产后狂暴症、努责、外伤等病症得到有效治疗与缓解,经过多次临床试验表明,静松灵拥有良好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静松灵对黄牛破伤风症状缓解效果的观察张可庆(河南省邓州市成人中专,474180)笔者在临诊实践中,发现静松灵药物在缓解破伤风症状方面确有较好的作用。经过26例病例观察,结果有效率100%,结合综合疗法,治疗黄牛破伤风26例,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当动物发生一、二类或二、三类疫病呈暴发流行时 ,及时采取无害化扑杀染疫和同群动物 ,进行一次性拔除病源 ,是一项早、快、严、小的控制、扑灭动物疫病流行的重要技术措施。笔者在总结历年扑杀染疫动物经验的基础上 ,应用 2 %静松灵注射液 (为 2 ,4-二甲基苯胺噻唑配制而成的盐酸盐灭菌水溶液 ) ,作为扑杀动物药物 ,用甲醛溶液 (分析纯 )进行颈静脉或心脏注射 ,使动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致死。两年来 ,扑杀染疫和同群牛 46头 ,猪 80头 ,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效果确实 ,而且能有效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  相似文献   

8.
9.
静松灵硬膜外麻醉用于牛难产及子宫脱郭顺元王本旭王玉森孙大丹钱锋周昌芳李振武(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学院,长春130062)牛发生难产及子宫脱时,常用2%普鲁卡因荐尾硬膜外麻醉,以利于助产和子宫整复。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对某些牛镇痛、制止努责的效果不确定;用...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奶牛重大传染病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奶牛养殖业中高发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诊断与综合防控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血清学方法在奶牛布氏杆菌病诊断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本试验采集了10份疑似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样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RBPT、SAT和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0%和90%,以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因此,具备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的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更适合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抗体检测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奶牛布氏杆菌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及新孢子虫病是导致我国奶牛流产发病比例升高的主要疾病,有效防控这四种疾病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对上述四种疾病的流行现状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瑾  余彦国 《中国奶牛》2012,(14):39-41
泡腾片具有崩解迅速、起效快、易吸收、产生的泡沫有局部杀菌作用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介绍了泡腾片的普通制备方法和新型制备方法及其在奶牛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发用于奶牛疾病防治的泡腾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四川省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工作,作者在四川选定了5个奶牛场,开展了奶牛两病净化示范工作。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结核病,应用ELISA技术诊断布鲁氏菌病,提高了两病的检测准确性。另外,实行全面监测、引种监管、强制隔离、强制消毒、强制扑杀、强化饲草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净化方案,从目前的净化效果来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关中地区奶牛结核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对陕西关中部分地区(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奶牛结核病依据我国国家标准《GB/T118645-2002》"结核菌素试验"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2008年检测奶牛分别为6090头、5328头、4286头,阳性率分别为0.77%、1.05%、1.42%,陕西关中地区奶牛结核病阳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地区的检测头数分别为4129头、4680头、3797头、3058头,阳性率分别为0.90%、0.80%、1.18%、1.43%,其中渭南地区的阳性率最高。从养殖规模上来看,10头以下养殖户奶牛结核阳性率最高为1.48%。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奶牛肢蹄病的不同诊断方法进行了详述,并对肢蹄各关节部位的病发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相似文献   

19.
3种方法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牛结核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ELISA3种方法,同时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498头份牛血清。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28.3%)。Dot—IGSS居中(27.3%),ELISA最低(17.2%);变态反应与Dot—IGSS和ELISA的符合率较差,而ELISA和Dot—IGSS具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Dot—IGSS和ELIsA阳性牛。由此认为,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污染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春季,合肥市某奶牛场爆发皮肤真菌病。为了弄清本病的病原及常见腐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通过取奶牛患部病料10份和临床健康奶牛的样本40份,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确诊为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癣病,同时分离出腐生真菌6个属。本研究为奶牛皮肤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