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蘑菇属双环四孢蘑菇,在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上与双孢蘑菇有较大的区别。目前本地区主要栽培品种有“夏菇93”、“新登96”。因其耐高温、菇质好、产量高、抗病、耐运输、味道鲜美等特性,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去年杭州地区试种396m2,平均单产46kg/m2,单价20元/kg,共获产值36000元,今年栽培面积在4400m2以上。现将高温蘑菇栽培中的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探讨如下。1 培养料的配比和堆制11 培养料的配比和用量 高温蘑菇出菇时期相应较短,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氮素营养,在配比上,适当增加氮素含量才能夺取高产。一般C/N比以27~28∶1为…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变革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堆制良好的培养料是栽培获得优质、高产双孢蘑菇的基本保证,随着全世界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广泛交流和跨领域技术的集成应用,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历史变革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希望为双孢蘑菇栽培者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3.
刘永喜 《食用菌》1992,14(4):16-17
采用经堆制发酵的培养料栽培平菇,能达到无污染,出菇效果好的目的。由于简化了工序,节省了燃料,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如堆制技术不当容易使发酵料团发白、变稀、发臭,造成接种后不吃料或严重污染而失败。作者经多次研究,利用发酵料开放式接种平菇,制袋成功率在95%以上,出菇达到了熟料的生物效率,现将发酵料的微生物学过程与堆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蔡铜元 《食用菌》1992,14(5):24-25
蘑菇培养料的常规堆料和二次发酵(又称后发酵)过程中都要进行翻料堆,不但花工多,而且劳动强度大。常规堆料,因堆料时间长,培养料堆制过熟,养分流失多,加之堆料全过程是在室外,培养料堆制的质量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蘑菇产量低.二次发酵是对常规堆料法的改进,可缩短堆料时间,将料移进室内床架上进  相似文献   

5.
优质双孢蘑菇堆肥的现代堆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现代双孢蘑菇堆肥的配方,一次发酵的堆制程度,二次发酵技术和相关的一些重要理化指标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优质蘑菇堆的现代堆制模式和方法,从而阐明现代堆制模式比传统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堆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孢蘑菇肉质鲜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南菌北移 ,山东省的双蘑孢菇生产发展较快 ,已成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 ,只要堆制出优质的培养料 ,当年丰产就有六成把握。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备料需齐全 ,原料要新鲜 大棚单层栽培面积以 2 0 0~ 30 0m2 为宜。每 10 0m2 栽培面积需准备麦草15 0 0kg ,牛粪 10 0 0kg ,尿素 2 0kg ,碳酸氢铵 4 0kg ,过磷酸钙 5 0kg ,饼肥 (花生饼或豆饼 ) 5 0kg ,石膏粉 4 0kg ,石灰 2 5kg ,多菌灵、敌敌畏适量。所…  相似文献   

7.
笔者应用增温剂试验栽培姬松茸,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在上海上半年,安排3月中旬堆料发酵,4月中旬播种,5~6月出菇;下半年,应在7月中旬堆料,8月播种,9~10月出菇。2菌种制备 母种采用常规PDA培养基,25C培养约10天。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菌种,接入母种后25~35天满瓶。3 培养料堆制①配方:按常规双孢蘑菇配方操作。推荐配方(111m2用量):稻草2000kg,硫铵25kg,尿素7.5kg,石膏60kg,过磷酸钙60kg,干畜粪粉400kg,菜饼粉50kg或豆饼粉…  相似文献   

8.
殷戎一  黄丹枫 《食用菌》1992,14(4):12-12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谷粒蘑菇菌种,这种制种方法在国内虽已试用,但由于多数蘑菇产区因栽培设施简陋,杂菌污染严重,成品率低,且易受鼠害,因此未能普遍推广。近年来,我国利用棉子壳发酵料制蘑菇菌种,菌种质量虽提高了,而且勾瓶、播种也方便,但制种工序仍较繁琐,并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菌种质量不稳定。为此,笔者自1990年2月开始,采用棉子壳免堆制发酵制蘑菇菌种,试图通过培养基配方的改良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达到简化蘑菇菌种的制作工序,提高蘑菇菌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10.
樊根强 《食用菌》2003,25(3):28-28
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交界,有栽培蘑菇所需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嘉善县蘑菇更得到了飞速发展,2001年全县秋菇播种面积超110hm~2,2002年秋菇面积将突破150hm~2,成为小有名气的蘑菇生产基地。同时,自1998年末嘉善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一直稳居全省各区、县、市之首,2002年冬季大棚面积达到3,000hm~2。2001年嘉善县清凉菌种厂用蔬菜大棚反季节栽  相似文献   

11.
棉壳未发酵料制蘑菇菌种是蘑菇制种的最新成果,但一般仅限于栽培种的制作,而原种制作仍沿用堆制、发酵技术。但是,由于早春低温连阴雨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极为不利,而对原种生产影响较大,常造成缺种甚至绝种。为此,我们从1992年3月起对未发酵料棉壳制蘑菇原种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152、176,本院保存。1.2 母种培养基采用棉壳木屑汁蔗糖培养基,即:棉壳75g,木屑75g,马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我县确定林业为农业支柱产业,在旱田按行距8~10m,株距5~6m建设旱田杨树成片林。随着杨树不断长大,套大棚种蘑菇成为旱田林地最普遍的高效栽培模式。一般5年以上的旱田林遮光率在5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5%~10%,气温下降1~5℃。低温、高湿、寡照是林地蘑菇提早栽培、超前上市、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基础。我县林地蘑菇可提早到7月10日堆料、8月10日播种、9月20日上市,上市期较非林地蘑菇提早15天,较苏南、福建等地提早30~40天,早市菇价较正常上市的高5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阳 《食用菌》2004,26(6):25-26
双孢蘑菇以它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市场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目前,川东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同国内其它地区的栽培方法一样,沿用堆料、翻料、前后发酵,床式栽培出菇技术。这一栽培模式在堆料、发酵、翻料上时间长,用工量大,出菇时间相对集中在春秋季,鲜菇市场淡旺季现象严重,价差特别大,从而促使我们从栽培季节、栽培方法,高产高效等技术上进行探索。2002年10月,笔者进行了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这一结果报告于后,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蘑菇人工栽培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传统的栽培技术是以牛粪和稻、麦草为培养料。8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之际,平湖市引进蘑菇生产技术,由于生产规模受到牛粪资源制约,当地菇农首创了以菜籽饼、稻草加少量氮素化肥经堆制发酵而成的“蘑菇人工合成无粪培养料”,解决了牛粪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了蘑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闲置冷库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闲置冷库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可以调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生产中从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堆制、菌种选择及铺料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韩金陵 《食用菌》2012,34(6):43-43,48
河南省夏邑县是全国食用菌行业的后起之秀,每年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在全国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夏邑县草菇、双孢蘑菇栽培是沿用东南沿海地区大棚层架栽培模式,主要栽培原料是稻草和牛粪,而当地及附近地区是小麦主产区,  相似文献   

17.
姬松茸的室内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等地。姬松茸肉质鲜美可口,具有杏仁香味,发展前景较好。但姬松茸因其特有的生态习性而人工栽培的产量低且不稳定,近年来,我们通过栽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在室内床栽姬松茸的技术,现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10~35℃,最适22~26℃;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温度16~26℃,最适18~21℃;子实体生长15~33℃,最适20~25℃;春秋两季均栽培,各地应以当地的气温安排栽培期。2 塑料棚搭建 菇房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环境干净的地方建造。坐北朝南,利于通风换气,又可提高冬季室温,避免春秋季节干热的南风直接吹到菇房。用毛竹支架的塑料大棚菇  相似文献   

18.
莆田是福建省蘑菇主产区,无论是蘑菇栽培规模、产量,或是栽培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亦曾因率先示范推广蘑菇规范化栽培技术而名闻遐迩。蘑菇栽培受气候、原辅材料质量及栽培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甚大,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培养料堆制时常发生沤制现象,诸如游离氨含量过高等问题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简易多层床架式双孢菇菇房建设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华 《蔬菜》1999,(9):20-22
双孢菇又名蘑菇、白蘑菇、洋蘑菇。它洁白细腻,日味鲜美,可炒食,汤食,烤食等,在我国和其它国家都很畅销。北方一般双孢菇的栽培场所,多利用地卜防空洞、永久式蘑菇厂房、以及一面坡式简易蔬菜温室。这些栽培场所,连续栽培几茬后,往往需要借助药剂火菌灭虫,不利于...  相似文献   

20.
黄建春 《食用菌》2009,31(4):40-40
正确掌握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是防止蘑菇培养料发酵后产生氨味的关键。蘑菇培养料发酵必须严格做到以下几条:1要正确计算培养料的碳、氨比碳、氮比是发酵期间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同化掉碳源及氮源的比例,也就是说,蘑菇培养料发酵的微生物活动是按一定数量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的。蘑菇培养料发酵理论上的碳、氮比是30-33:1,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培养料在露天发酵受光线照射分解和雨淋流失的影响,碳、氮比宜在26:1。所以在配置蘑菇培养料时,要按碳、氮比26:1正确计算。如果在配置培养料时,将氮源配的过多或计算错误,使氮源过多,这是造成培养料发酵后产生氨味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