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特有植物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 Mast.)在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的地理分布、自然境况及种群大小等种群特性进行研究,并掌握其种子形态特征、发芽能力和物候期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果青杄在甘肃南部主要分布于舟曲县插岗乡角绕村至鬼门关之间,拱坝河两岸,种群分布狭窄,种质资源少,估算出大果青杄群落原始分布面积为81.48hm~2,大果青杄3 000余株。现有大果青杄自然集群为小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种群处于衰退阶段。结实量小,病虫害严重,自然生境的破坏,土壤种子库中空种子极高是造成大果青杄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沙棘育种中种子萌发率较低的问题,以2个沙棘品种(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通过不同水温(0、40、50℃)和硫酸浓度(0、1.0%、3.0%、5.0%)浸种处理后,分别置于培养皿和土壤中在培养温度为25℃和35℃的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并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初始发芽天数,以探明不同种子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并筛选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显示:(1)不同水温浸种后,2个沙棘品种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培养皿中,而培养皿中的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且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减少。在土壤中,除了50℃浸种、35℃培养条件外,其余处理随浸种水温的升高,大果沙棘的发芽率显著提高,而中国沙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升高的培养温度对于提高其发芽率效果不明显。当浸种水温度为50℃、培养温度为25℃时,大果沙棘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45%)。(2)大果沙棘品种经由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在25℃的培养箱内发芽率显著高于35℃,且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中国沙棘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由1%的硫酸处理后,在培养皿中25℃培养下的大...  相似文献   

3.
大果青杄是我国特有种,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天然更新困难,人工繁育是恢复种群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大果青杄不同采种母树的种子、不同海拔的苗圃育苗实验,得出:不同母树种子以及海拔对大果青杄育苗具有相关性,树龄150年左右的母树其种子出苗率高,海拔在1 678 m的地方是苗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完全,种皮透水性良好。初始含水量为4.3%,96 h时吸水达饱和状态,吸水率为37.7%;随着贮藏温度下降,种子发芽率呈上升趋势,超低温(-70℃)处理下发芽率最高(12.7%),且污染率最低(41.3%);不同消毒方式下,75%C2H5OH处理组中,种子污染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以消毒90 s效果最好,种子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16.0%和17.3%;15%NaClO处理组中,虽然种子污染率与发芽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但处理3 min的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22.7%和14.3%。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羊角槭的种胚发育与萌发抑制机制,获得破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种群繁育效率,扩大羊角槭种群数量以缓解目前极度濒危的生存现状。【方法】连续3年调查统计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2株人工种植羊角槭种胚发育结实情况,通过白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种子不同部位(外种皮、内种皮、种胚)的萌发抑制作用,并通过不同处理(剥除外种皮、激素浸种与低温沙藏)探索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方法。【结果】羊角槭种胚发育不良且存在单株个体间差异,3年平均饱满种胚率仅9.73%~33.98%,饱满种胚平均生活力52.22%,饱满种胚率低于其他槭属植物。羊角槭内、外种皮与种胚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外种皮与种胚提取物对于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更强;内源ABA含量测试发现,种胚ABA含量最高,达1 818.58 ng·g~(-1),其次为外种皮1 053.34 ng·g~(-1)、内种皮859.05 ng·g~(-1),种子内各组织的萌发抑制作用与内源ABA含量直接相关;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剥除外种皮、激素浸种与低温沙藏)打破休眠试验发现,未剥除种皮种子低温沙藏及种子剥皮室温沙藏均不能萌发,而剥去外种皮种子经一定时间的低温沙藏可打破胚休眠,使得种子萌发率提高到30%;剥去外种皮种子进行不同激素(GA_3,6-BA)、不同浓度与浸种时间处理,发现激素浸种时间对于羊角槭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浸种激素种类或浓度均对羊角槭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剥除外种皮种子配合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GA_3,6-BA)浸种处理再行低温沙藏可提高羊角槭种子发芽率,其中以100 mg·L~(-1)GA_3或200mg·L~(-1)6-BA浸种12 h效果最好,种胚发芽率分别达到46.67%与43.33%,可作为羊角槭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的适合方法推荐应用。【结论】羊角槭种子败育率高、空瘪现象严重,这与花粉供应限制有关,异株授粉作为自交补充有助于授粉成功、胚发育,在构建保护群落时应避免分散、零散的种植,减小个体间距、促进异交结实,以提高种群繁育效率;羊角槭种子同时存在外种皮强迫休眠和胚休眠,内源ABA是种子萌发的主要抑制物质;通过剥除外种皮结合激素浸种、低温沙藏能够提高种子萌发率。该研究对于扩大羊角槭种群规模、实现这一极小种群树种的种群恢复与可持续保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树木种子生活力的测定主要依靠于其发芽率的检测工作,而种子的采集、储藏和运输过程都会对种子的发芽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采用较快速的种子萌发率测定的新方式来检测种子的萌发。在种子活力检测过程中,可采用四唑染色的方法以及红墨水染色法对种子的活力深层次的检测技术。通过分析种子着色的时间,可得到其最适温度进而来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并且,通过不同染色方式的比较分析,可找出测定种子生活力最适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鹅观草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的老化温度和激素处理对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3种不同浓度的ABA、NAA和GA以及3个温度(30℃、40℃、50℃)下对种子进行了处理,观察种子发芽率。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老化处理下种子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的萌发率最佳,50℃发芽率最低;ABA促进了种子的休眠,降低了种子的发芽速率,10mmol/LABA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其他浓度的萌发率,其他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别;GA打破了种子休眠,3mmol/L时萌发速度最快,高浓度GA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NAA显著降低了鹅观草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高浓度的NAA对萌发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梗籽银'桂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梗籽银’桂种子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子发芽率、生活力、种皮吸水量测定以及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初步探讨了‘紫梗籽银’桂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种子坚硬的外种皮不是引起休眠的原因,种子的休眠可能是由于种皮和种仁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对秃叶黄皮树和黄檗种子进行了种子形态、种皮透水性、发芽率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皮对秃叶黄皮树和黄檗种子的透水性有较大影响,前者透水性较后者好;秃叶黄皮树种子的田间发芽率为68.7%,极显著高于黄檗的36.3%;秃叶黄皮树种子和黄檗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且秃叶黄皮树种子的休眠较黄檗浅,经过低温层积后两种种子的萌发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大叶朴种子不经处理的情况下发芽率较低。为探讨大叶朴的休眠机制,对大叶朴种子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内果皮透水性测定,去壳种子和完整种子的萌发试验。同时,还通过对大叶朴的种胚和果皮的甲醇提取液处理白菜籽,研究其内源抑制物对白菜籽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朴内果皮的石细胞化阻碍了种子的吸涨;大叶朴种子培养30、60天后,其带壳种子的发芽率为0%,去壳种子的发芽率为31.1%;白菜籽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大叶朴种子各部分均含有抑制物质,抑制强度为内果皮大于种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