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娟  刘阳  卢海威  蒋剑虹  曹冬辉  傅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26-21928
[目的]介绍两级DTRO(碟管式反渗透)在小规模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中应用及优势。[方法]以小规模垃圾渗滤液处理(≤100 m3/d)为例,介绍了两级DTRO的工艺设计、工艺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系统连续运行72 h后的进水量为120 m3/d,产水量为91m3/d,原水电导率为8 450μs/cm,一级DTRO回收率为78.5%,二级DTRO回收率为88.5%,一级DTRO运行压力为2.3~2.7 MPa,二级DTRO运行压力为3.2 MPa,一级透过液电导率为459.3μs/cm,二级透过液电导率为47.1μs/cm,运行功率42 kW,电耗为8.5 kW/t(原水)。出水水质检测结果为pH=7.24~7.49,SS=10~14 mg/L,CODCr=5~10 mg/L,BOD5〈2,TN=3.72~8.85 mg/L,TP=0.02~0.04 mg/L,NH3-N=3.20~7.96 mg/L,粪大肠杆菌〈400个/L,色度为2。[结论]各运行参数达到或超过系统的设计能力,系统运行稳定,运行成本合理,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对经生物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当处理的进水CODCr浓度小于300 mg.L-1时,控制流量为100 L.h-1,投加适当浓度二氧化氯进行深度处理后,可使出水pH接近中性,出水水质达到垃圾渗滤液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该处理技术对污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二氧化氯对低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在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当渗滤液有机污染浓度较高时,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深度处理,并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对经生物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当处理的进水CODCr浓度小于300 mg.L-1时,控制流量为100 L.h-1,投加适当浓度二氧化氯进行深度处理后,可使出水pH接近中性,出水水质达到垃圾渗滤液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该处理技术对污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二氧化氯对低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在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当渗滤液有机污染浓度较高时,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深度处理,并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曹冬辉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曹东阳  赵汉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04-20305,20308
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采用MBR+纳滤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改造。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出水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5.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炜臻  白庆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82-7583,7587
简要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及目前的处理工艺;分析了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特性和分离机理;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总结了各种与纳滤膜分离技术有关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并且对国内目前的几种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了经济可行性评价,认为在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时,纳滤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矿化垃圾反应床生物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吸附树脂对COD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反应床出水COD浓度为236.77 mg/L的条件下,四种吸附树脂包括AG - MP - 1,XAD - 8,XAD - 4和NDA - 150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8%、25.5%、55.2%、和69.0%.吸附效果最好的NDA - 150树脂,在20 h可使尾水COD浓度小于100 mg/L.不同温度对NDA-150树脂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树脂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主要是扩散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7.
吕利  张路  吴勇  郑美娟  艾晓艳  王大川  魏光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35-3536,3576
介绍了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作用机理和国内外研究概况。通过粘土作为处理介质,重点考察COD和氨氮的变化情况,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试验,并通过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土地法等常规处理方法的比较,提出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包括普通的物化预处理和常见的生化主体工艺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深度处理工艺。最后为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城市垃圾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生物法+膜处理”组合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应用,分析这种组合工艺在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稳定塘处理水质的技术,以及稳定塘在净化水质中的机理,研究了分类状况,以及处理不同水质的状况,能够在水质处理技术中得到很广泛的应用,为水质的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老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近几年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目前老化垃圾渗滤液处理中高氨氮和难降解物质处理等难点问题,以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的老化垃圾渗滤为研究对象,采用Fenton试剂、超声波和超声波-Fenton联合法处理,确定了各方法的最佳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两级SBR-PAC吸附混凝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近几年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杭州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Cr1500~4500 mg/L,NH4+-N 795~1550 mg/L,pH8.0~9.0)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串联运行的回流式两级SBR+活性炭吸附混凝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出水COD Cr<300 mg/L、氨氮<20 mg/L、色度<20倍.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就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R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5-112 h,化学需氧量(COD)和NH4+-N容积负荷分别为0.32-2.22和0.14-0.50 kg.m-3.d-1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1.2%-88.2%和99%以上;在C/N比为5.2,回流比为300%的条件下,系统对总N去除率为75.2%-82.2%,且随C/N变化呈直线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6.129x-0.6866(R2=0.9884).  相似文献   

14.
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中污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在不排泥情况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沉降性能、颗粒分布、活性和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稳定状态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本试验中反应器污泥浓度最高达10.4 g.L-1;大量胞外多聚物(ECP)等难降解物质随试验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在反应器中积累,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活性降低、颗粒粒径减小、生物相变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垃圾渗滤液的综合毒性,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了渗滤液对拟南芥早期、成熟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会影响拟南芥整个生命期的生长情况,低浓度(0.1%)、短时间(24 h)的渗滤液暴露会促进拟南芥早期的萌发及根系生长,分别为对照的256%和324%,而高浓度(10%)、长时间(≥48 h)暴露则产生抑制作用,48 h的抑制效应分别为对照的67%和36%;在相同暴露时间下,芽长随暴露浓度变化不明显,仅在48 h呈现出差异,说明拟南芥幼苗的根系比芽更为敏感。不同浓度的渗滤液还会影响成熟期拟南芥的生长发育,诱导叶片氧化损伤并呈现浓度和时间双重依赖性,进而损伤其抗氧化防御系统。此外,高浓度(20%)渗滤液对晚期阶段拟南芥抽薹率和角果数的抑制效应较为明显(P0.01),在暴露15 d后分别为对照的45%和43%。研究结果说明拟南芥可有效、简单、重复性地监测渗滤液的毒性,为渗滤液的植物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福州、南平、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7个主要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污染状况、渗滤液及其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测定、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及其浸蚀土壤中的Cd、Cr、Pb、Zn、Mn、Ni含量.结果表明:目前福建城市垃圾、垃圾渗滤液及其浸蚀土壤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比,垃圾渗滤液中Mn、Ni和Cd超标;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相比,除了Zn,其余5种重金属(Cd、Cr、Pb、Mn、Ni)均超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相比,垃圾渗滤液浸蚀土壤重金属(Zn、Mn、Ni、Pb、Cd)超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获取渗滤液潜在泄漏范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研究区域土壤样品采集工作。为进一步分析渗滤液泄漏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分别对样品中的Cu、Pb、Zn、Ni、Cr、Cd、As和H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电阻率剖面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金属含量较高区域表现为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如土壤采样点S22、S23等区域;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部区域含量低周边高,同时内梅罗综合指数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研究区整体污染水平较低,但Cd、Hg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垃圾渗滤液泄漏是导致该区域风险等级提高的主要原因;健康风险评价数据表明研究区重金属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单纯某种重金属不会对当地居民构成非致癌风险,但Ni、Cr和As存在一定致癌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调查评估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影响Fenton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COD_(cr)去除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对初始pH、H2O2/Fe2+比、H2O2投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H2O2/Fe2+比为5:1,H2O2投加量为0.05mol·L-1,反应时间为2.5h。此时COD去除率可达73.1%。  相似文献   

19.
pH及离子强度对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在三个代表性pH和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同步荧光特性。结果表明,pH及离子强度对DOM的荧光性质都有较大影响。DOM的荧光特性受pH影响显著,填埋前、中、后期DOM在不同pH下的荧光峰位置与强度均不一致。离子强度对DOM荧光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由于盐析等作用,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各DOM的荧光强度一般都在降低。填埋前、中期DOM在pH 13时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较显著,而填埋后期DOM在pH 3时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较显著。研究为填埋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的毒性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20.
轮捕轮放是提高养鱼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轮捕轮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清塘、配套设备准备、苗种放养、投喂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及成鱼收获等,并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