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1994年陆续引人几十尾乌鳢亲鱼后,乌鲁木齐市五一渔场一直用专池培育亲鱼,由于缺乏资金购买动物下脚料和小鱼喂养,只好把清塘后的野杂做乌鳢亲鱼饵料,不再投喂其他饵料。几年来乌鳢亲鱼长势极慢,性腺发育不良,无法进行人工繁殖,而且占用一口大池,造成水面严重浪费,影响企业收益,1997年我站接管所剩25条乌鳢亲鱼,经认真研究确定了用鲫鱼培育乌鳢亲鱼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盐碱池,面积2.67亩,水深1.6米,水源为井水,池塘排水需用潜水泵抽排。2.亲鱼…  相似文献   

2.
1996年春利用薄山水库太湖新银鱼春群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共获取受精卵557万粒,人工繁殖成功。并就亲鱼的选择条件、产卵与水文气象条件的关系、孵化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5年以来多次引进梭鲈亲鱼。在历次试验中国亲鱼规格大,可塑性小,雌雄比例不当,给人工繁殖带来一定困难。本次试验除采用上述亲鱼外,还部分采用1995年春自新疆福海县水产局引进的鱼苗,经3年培育而成的亲鱼。自育的亲鱼具有适应北京地区池塘条件的特点,但由于亲鱼规格较小,性晚发育较差等原因,给人工繁殖增加了一定难度。该项试验采用新疆运来的亲鱼和自育的亲鱼同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对亲鱼产卵条件、产卵池理化因子进行测定,对亲鱼产卵行为进行观察,对使用催产药物和未使用催产药物进行比较,对两批人…  相似文献   

4.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彭泽鲫引种推广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 ,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例 ,我们于 1997~ 1999年进行了彭泽鲫亲鱼培育方法及人工繁殖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模式、饲料配方及其加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推广养殖彭泽鲫 74 0 7亩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内容及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1 1 彭泽鲫亲鱼培育方法及人工繁殖技术1 1 1 亲鱼培育 :亲鱼系 1996年 5月从江西九江市水产研究所引进的 14 1尾 ,放养在榆中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亲鱼池内专池饲养。亲鱼池 2 2亩 ,水深 2 0m ,放养前 10天对亲鱼池按每亩 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 ,…  相似文献   

6.
陈启春 《淡水渔业》2001,31(5):14-15
我所于 1998年、 1999年两次从浙江省引进巴西鲷夏花苗种进行养殖试验 ,初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笔者于 2 0 0 0年 6月在泉州育苗点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 ,取得较理想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人工繁殖1 1 1 池塘条件及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为 5 0 0m2 的旧养鳗池 ,水深 1 0m。底部为鹅卵石底 ,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此次人工催产的亲鱼系 1998年从浙江引进的夏花苗种 ,先在土池经过 16个月养成 ,于 1999年底共转移尾均重 0 4 5kg的后备亲鱼 30尾至水泥池进行培育。与银鲈、条纹鲈亲鱼进行混养 ,不再单独投饲。1 1 2 催产、孵化条…  相似文献   

7.
乌鳢肉质细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历来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很畅销。但由于其苗种多为野生,来源有限,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山东乌鳢人工繁殖技术要点,以供生产单位参考。1亲鱼来源、选择与培育1.1亲鱼来源 亲鱼可在秋冬季收集野生鱼或人工养殖的成鱼,但必须经强化培育后方能进行催产。也可在繁殖季节从乌鳢的成鱼网箱或池塘成鱼养殖中挑选。还可在市场上认真挑选活泼、个体大的商品乌鳢作为亲鱼。1.2亲鱼选择 选择2冬龄以上的鱼作为亲鱼。规格在0.75~1.25kg/尾较宜。要求无病无伤、体质…  相似文献   

8.
凌跃进 《鲑鳟渔业》1991,4(2):66-71
在阿村水库坝下冷水区内网箱培育虹鳟亲鱼,13尾三龄雌鱼共产卵28350粒,获发眼卵14638粒,卵出仔鱼12000尾,上浮稚鱼9546尾。试验证明了在该水域用网箱培育虹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0.
乌鳢。地方名,黑鱼。系大型凶猛性鱼类,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变化。这种鱼成为市场上具有较高经济价他的优等鱼类。为了探索和掌握乌鳢的人工繁殖和发塘技术,我们于1994年开展了这项试验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来源 试验用的乌鳢亲鱼均为地方种,采集于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保证青海湖裸鲤 (Gymnocypisprzewalskiiprzewalskii)原种种质、增殖放流 ,增加青海湖裸鲤资源量 ,我们于 1996~ 1998年对裸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作了详尽的研究。经过三年试验 ,形成了《青海湖裸鲤原种生产操作规程》 (草案 ) ,掌握了苗种繁殖、孵化和培育技术 ,授精率、孵化率、出苗率平均达到 80 %以上。并对青海湖裸鲤胚胎发育期和出膜后的仔鱼期做了详尽的观察。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1996~ 1998三年间 ,在青海省鱼类原种良种场进行了裸鲤人工繁殖试验。试验材料采自布哈河、沙…  相似文献   

12.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能生肌补血、滋补身体,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在当前水库养殖中风行混养少量乌鳢,既可清除水中野杂鱼、又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目前乌鳢养殖的苗种来源一般是从市场收购或野外采捕,苗种供应得不到保障。为解决苗种供应,探索切实可行的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我们在上高县鱼种场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繁殖前亲鱼的体质和性成熟度是人工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对亲鱼的培育和挑选十分重要。1 亲鱼培育1.1 亲鱼来源 可由四方面获得产卵亲鱼:生殖季节盛期直接捕捞自然成熟亲鱼。(2)于生殖季节前从海里捕捞接近性成熟的亲鱼,在人工条件下暂养一段时间。(3)人工繁殖的黑绸鱼苗在水泥池或土池中直接养成亲鱼。(4)从网箱养成的黑鲷中挑选成熟亲鱼。1.2 海捕亲鱼的暂养海区捕来的亲鱼先用5~1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依其外部特征区分雌雄,  相似文献   

14.
乌鳢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Ophiocephalusargvus)(又名乌鱼、火头、生鱼等)属鳢形目,鳢科,是以小型的野杂鱼类为捕食对象的肉食性鱼类,其肉味鲜,适应性强,是黄河滩涂鱼塘套养鱼类的最佳选择,因此利用有利的自然优势,进行乌鳢的人工繁殖极为必要。2003年,我们在位于黄河滩边的俩沟渔场,进行了乌鳢人工繁育试验,获得成功。1亲鱼的收集饲养2002年底把捕捉到的乌鳢亲鱼分成九组,平均体重1.4公斤,放在1亩大小的鱼种塘里,同时准备350公斤野杂鱼置于附近的小鱼种塘里,继续投料饲养,开春后,适当向亲鱼塘施粪肥,每日捞取3公斤左右的小鱼喂养亲鱼。2培育池清塘消毒人工繁…  相似文献   

1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均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由于人工大量繁殖中有许多问题仍没有解决,常规养殖仍靠捞取天然苗,养殖成本较高,给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带来困难,为了扩大养殖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2000年5,6月份在金湖县水产试验场进行乌鳢人工繁殖试验,由于准备充分,试验获得了成功,投产10组亲鱼,获苗10万尾,现将试验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淡水黑鲷是我国于199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名优新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性广、适应性强、易上网、肉味鲜美等优点。2001年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对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亲鱼培育亲鱼的培育是指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在良好的水质条件,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科学地管理,促进性腺发育、转化、使亲鱼性腺成熟并在人工创造适宜条件下,进行繁殖,产卵。可分夏季池塘培育与冬季温室培育。1.1夏季池塘培育池塘准备选择面积667~2000米2,进排水方便,不渗漏,淤泥少的池塘,抽干水,每667…  相似文献   

17.
根据萍乡肉红鲫生物学特点,本文系统地研究出了一整套人工繁殖技术:即亲鱼培育、亲鱼雌雄鉴别、亲鱼选择、人工鱼巢、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在自然条件下,当水温达到17℃以上(清明前后)即能自行产卵。该鱼对市售的渔用催产激素没有明显的选择,都能使其发情产卵,LRH—A的注射标准为10μg/kg,HCG为1000IU/kg。产粘性端黄卵。催产率为96%,受精率为85%,鱼苗孵化率为87%。在水温18—20℃时孵化时间为96h。萍乡肉红鲫苗种培育技术分为夏花培育和冬片培育阶段,其培育方法同其它鲫鱼苗种培育方法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8.
鲮鱼诱导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注射脑垂体的鲮鱼来诱导未注射脑垂体的鲮鱼产卵的试验。这项试验的多数试验组使未注射脑垂体的鲮鱼的诱产率达到了或接近了同年常规人工繁殖催产的产卵率水平。作者认为,亲鱼的充分成熟、适宜的水温和保持经过注射脑垂体亲鱼在产卵池中的一定密度,是对未注射催产剂亲鱼诱导产卵的关键因素。此外,本文还对诱导产卵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利用河南省花鲤骨资源,2015-2017年对采自宿鸭湖和南湾水库的花鲤骨进行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驯化培育花鲤骨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怀卵量为10773-31897粒;雌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2.6%。用DOM+LRH-A2催产,可以产卵和授精。研究结果将为河南省花鲤骨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舟山牙鲆人工培育及促熟催产中的技术措施。采用自然海区捕获的牙鲆亲鱼,逐年筛选、精心培育,共获得健康的2~4龄成熟亲鱼300尾(雄鱼200尾、雌鱼100尾),体重1 000~5 000 g。在自然产卵和外源激素HCG(1 500 IU/kg)及LHRH-A3(5μg/kg)的作用下(雄鱼减半),共采卵536.2×104粒,上浮率51.3%,受精率69.5%,孵化率84.2%。与自然产卵相比,激素催产产卵数量多,受精率和孵化率相对偏低;而自然产卵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但产卵不够集中且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