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2.
1995年元月18日,乌鲁木齐市红雁水产公司特种养殖场全封闭温室内养殖的稚鳖发生了严重的白斑病流行,十天内共死亡195只,死亡率达11.6%。 一、发病时的养殖情况:12月份水温在21—26℃,这一段时间,大部分稚鳖吃食很差,为此,进行了转池,至元月份水温能稳定在29—31℃。发病时,稚鳖平均体重27.7克/只,养在没有放沙的方  相似文献   

3.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4.
徐承旭 《内陆水产》2001,26(3):17-17
1自繁自育稚鳖 自繁的稚鳖出壳后,经短暂培育即进入温室,能很快完成适应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稚鳖开食早,生长快,成活率高。 2注意消毒方法 稚鳖入池前要消毒,目前常用消毒方法有: 5%食盐水或 5× 10- 6孔雀石绿溶液,浸洗 10分钟。注意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高锰酸钾杀伤性能强,浓度稍高,易烧伤鳖体。 3放养规格和密度 稚鳖入池规格要求达到 10克 /只以上,这样的稚鳖入池后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每平方米放养 18~ 20只,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互相残杀,影响成活率。放养时要求强弱分开,同一池鳖要求规格均匀,一次放足。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6.
《海鲜世界》1994,(1):32-32
河南省潢川县经多年攻关,甲鱼养殖技术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可在12-14个月内将稚鳖培育成商品鳖。越冬亲鳖经强化培育后5月下旬产卵,温度33-36℃以下,经50天左右孵化可出壳;一般在10月份后,将稚鳖以每平方米30-50只的密度移入28—30℃的温室,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全程温室养鳖因水体小、养殖密度高,所以水质不易控制,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造成生产成本高,水、热资源浪费和成品品质严重下降,在崇尚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今天,显然已不合时宜。如何降低成本,保持温室养殖模式时的生长速度,实行健康养殖,生产出安全、天然风味的甲鱼,是各生产场家在市场竞争中的不败之法。分段饲养可能是许多场家采用的方法之一,即将养殖过程分稚鳖培育期(控温、高密度)和商品鳖养成期(室温、低密度)。笔者采用网箱培育自繁稚鳖9.7万只,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网箱及其设…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按一般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稚鳖,生长极为缓慢,体重仅能达到8克左右,极少数的能够达到15克,所养出的稚鳖多数体表形态变形、代谢异常,作者经过几年不断地探索,总出温室稚鳖三级快速培育技术,培育出的稚鳖体质健壮,体重达到35克左右,且大幅度提高了成活率,为其后的越冬休眠,或是进行温室的再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东风农场水产养殖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养殖技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养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场年新增产值680万元,新增利润320万元。该场研究应用的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使稚鳖成活率由原来自然界的20%提高到现在的95%;加快稚鳖生长速度,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的鳖生长到0,5公斤需要三年以上时间,而工厂化养鳖,一只5克左右的稚鳖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生长到0.5公斤。研究应用的鳖卵人工孵化技术,使孵化率从自然界的10%提高到现在的95%。研究应用的纯优亲鳖培育技…  相似文献   

10.
鳖胃肠道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成都西郊某集团较大型养鳖场,有幼鳖6万只。其中有一幢温室池的鳖突然发生急性死亡较高的疾病,幼鳖日死亡量达100多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送检要求诊断。经过现场调查了解和病理解剖及微生物检验,诊断为鳖细菌性出血性胃肠炎。通过用药物治疗和防治,很快控制了发病和死亡。现将诊断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一、流行病学调查该场是一个新建场,幼鳖是从外地购进,1996年12月进入温室饲养,前期生长均较正常,后发生过白斑病,经过处理和治疗,控制住了此病。然后又突然发生幼鳖发病和大批量的死亡,并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一、第一步:温室养殖1.温室及水泥池的修建修建温室长50米,南北跨度12米,脊高3米。温室中的每个水泥池容积20米~3(长5米×宽5米×高0.8米),池底为倒圆锥形,锥高10厘米,池底四周光滑,中间留排水口。用全封闭、半地下、蒸汽升温、自动调控的恒温养殖方式。水泥池建好后,要用清水浸泡几次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2.稚龟放养在6月份,当稚龟出壳且脐带完全消失后,即可开始放养,首先在池内用土霉素消毒,然后放养稚龟,放养的稚龟体重为5克/只,放养密度为100只/米~2,再将池内注水距池边  相似文献   

12.
提高稚鳖越科成活率的措施一、越冬前的强化培育1993年10月我站从外地购回一批规格为每只5克左右的稚鳖,由于加温室未建成,所以进行越冬管理。在稚鳖越冬之前,我们对其进行了一次强化培育,即;投喂高蛋白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3~5%的植物油,其目的是让稚鳖...  相似文献   

13.
安徽蚌埠市水产研究所 汤二红 丁建群 邮编 233030  蚌埠市水产研究所自 1993年即开始鳖的工厂化规模养殖,经过 6年多的滚动发展,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到 60万只,生产量提高了 40倍。   199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境外走私鳖的冲击,国内养鳖业曾一度陷入低谷,其前景如何,众说纷纭,但水产研究所对这一行业的前景却充满了信心,在困境中不断地求生存,谋发展,并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去年 5月至 11月先后放养了 60万只鳖进行温室养殖 (其中养殖时间最长的为 11个月,最短的为 7个半月 ),到今年 6月底成活率达 92%,饲料系数 0.9,…  相似文献   

14.
陈凡 《水利渔业》2001,21(4):16-16
传统的全程温室养鳖因水体小、养殖密度高 ,水质不易控制 ,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 ,造成生产成本高 ,水、热资源浪费和成品品质严重下降 ,在崇尚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今天 ,显然已不合时宜。以低成本 ,保持温室养殖模式时的生长速度 ,实行健康养殖 ,生产出安全、天然风味的甲鱼 ,是各生产场家在市场竞争中不败之法。分段饲养可能是许多场家采用的方法之一 ,即将养殖过程分稚鳖培育期 (控温、高密度 )和商品鳖养成期 (室温、低密度 )。笔者在海南省万宁市采用网箱培育自繁稚鳖9 7万只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 网箱及…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3日,笔者应龙海市紫泥镇吴亚村养鳖场的邀请.去看病鳖。该场5月24日开始发病一每天死鳖10多只,高峰期达20多只,经笔者几天的现场指导,鳖痫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该鳖场,养殖水面1.6亩,水深0.9米,放养稚鳖1800只.平均只重18—20克,水质一般。据养殖户口述:病鳖一般不摄食,伏产食料台上,有的停靠池边,鳖体表生毛,爪部肌肉糜烂,裙边有缺口,背甲有白斑,不久即死去。鳖场发病后养殖户以为得了水霉病,先后使用孔雀绿,土霉素渣、及磺胶类药均无效。笔者到现场后,打捞两只病鳖,检查结梁如下:1.体表有钟形虫,2.爪掌…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1月份江阴市沪澄特种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新建立体四层1000平方米的自动控温快速养鳖温房中投放稚鳖2573只,总重 23.3公斤,幼鳖、成鳖和亲鳖4949只、总重1945.9公斤。在温房经220天强化培育到1995年6月底,稚鳖养成幼鳖2469只,成活率96%;总重440.4公斤,平均每只增重0.25公斤。幼鳖、成鳖和亲鳖存活4468只,成活率90%;总重4337.6公斤,平均每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养鳖业发展迅速,新建鳖场骤然增加,连一些本来从事工贸行业的单位及个人亦纷纷将资金转移到养殖业上来,养鳖面积约15,000亩。缺乏技术和盲目性地发展,发生病害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治疗,至使一些新场稚鳖培育成活率较低。有个专业户从国外进口稚鳖60,000只,放落大塘经两个月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温室培育幼鳖,是指人为取消鳖的冬眠,将当年繁殖的3~5克的稚鳖饲养至翌年5~6月份,培育成规格150~200克的幼鳖的过程。温室培育出的幼鳖放入池塘饲养至10月份成商品鳖,从而将商品鳖的养成时间由过去的3—4年缩短到目前的14—16个月。近年来,金湖县试用塑料大棚温室无沙(泥)培育幼鳖技术,取得较理想效果,与有沙(泥)培育幼鳖技术相比,具有工艺简单、劳动强度低、排污容易、节约能耗、起捕容易等优点。现  相似文献   

20.
简易温室育鳖池是一般中小型养鳖场培育稚鳖常用的设施,笔者在广州地区于冬春季在简易温室内进行了土池育鳖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