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双辽县卧虎林场骆驼岭营林区,5.8公顷8个杨树品种沙地品比株,8、14和22年生时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了:(1)白城杨2号和白城小黑杨今后应继续做为我省西部沙地的主推良种;(2)杨树造林密度每公顷3300株,过大,严重影响幼林正常生长;(3)在沙地造林中,可有条件的栽培一些里普杨的大径材用材林;(4)、对我省中、西部地区推广白城杨2号、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经济效益的初步评估等问题,可供我省林业决策部门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辽县1965年引进白城杨二号、双阳快杨、白城杨一号等12个杨树品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以乡土树种小青杨为对照。到1988年(24年生)主伐时调查:白城杨二号、双阳快杨、白城杨一号和格尔里杨年公顷生长量平均迭24.2、23.7、21.2和20.5立方米,比小青杨高4~5倍,木材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分月扇舟蛾危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月扇舟蛾在白城地区一年三代。各代幼虫食叶面积;越冬代为1690cm~2,第一代为138.8cm~2,第二代为111.3cm~2,杨树人工林的受害阈限为失叶40%,建立了杨树人工林叶面积回归方程式,计算出每平方米叶面积食去40%的老龄幼虫数量,越冬代23.7条/m~2,第一代28.8条/m~2,第二代35.9条/m~2,为危害指标。  相似文献   

4.
1970年我区在双辽县开始引进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进行育苗造林,最初苗木年产量不到100万株。1976年全省杨树普查鉴定,把“两黑一白”(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和白城杨2号)定为全省推广良种后,“两黑”开始在全区大面积育苗造林。经过十余年的试验观察和生产验证,证明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在我区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杨树良种。 1.速生。在双辽县实验林场风积沙土上生长的六年生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平  相似文献   

5.
在吉林省通榆县的风沙土上进行不同杨树品种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 a生白林2号杨和白城5号杨平均胸径分别为14.8 cm和14.2 cm,为对照品种白城小黑杨的151%和145%;树高分别为13.4 m和13.7 cm,为对照的147%和150%,而且抗逆性强。白林2号杨和白城5号杨是风沙土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杨树是白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建国以来,杨树造林保存面积达600多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5%以上,早期营造的已开始采伐利用。但是白城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经1979年林业普查和近年的林木生长量测算,全区杨树人工林总蓄积约为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亩不足1立方米,而且低产林面积还很大,其中“小老树”35万亩(已改造20万亩),速生丰产林仅4万多亩。从林龄看,幼龄林占66%,中龄林占25%,近熟林和成熟林约占9%。  相似文献   

7.
杨树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造林主要速生树种之一。在吉林省则以小美杨中的白城杨和双阳快杨为杨树主要造林树种。它们都具有生长快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但是,杨树破腹病(又称日灼伤)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生长和材质。致使有些地区还不敢冒然造杨树林,有些地方的杨树林由于破腹病而引起杨树烂皮病和天牛等病虫害发生,大大降  相似文献   

8.
原吉林省林科所白城林业研究站于1965年春在白城市苗圃建立杨树品种比较试验林2.5公顷,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视察,鉴定为干旱、瘠薄的白城地区,提供新的造林和绿化杨树良种。一、自然条件白城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大风, 冬季漫长而严寒。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相似文献   

9.
青杨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是危害杨树的重要蛀干害虫,近几年在黑龙江省的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以及吉林省的长春、白城等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杨树丰产林和"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根据防治和预测预报技术的需要,对青杨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扭转杨树造林低产面貌,我们自一九七七年以来,在三岔河苗圃二十五号营林区先后营造了杨树丰产林和试验林六百一十三点七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4×3米株行距的七年生白城小青黑杨丰产林,平均胸径和树高已分别达到18.4厘米和114.5米;亩蓄积和亩年平均生长量已分别达到7.73立方米和1.10立方米,基本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地区的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扶余县三岔河苗圃二十五号营林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壤为草甸黑土,地下  相似文献   

11.
二、杨树新品种自1975、1977年黑龙江省杨树委员会建议推广杨树六个新品种后,牡丹江、合江、松花江等许多地区从省内科研单位、北京、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引进小×黑、小青×黑、北京605、白城2号、俄罗斯杨、美×青、加×香、小青×美黑、马氏×美黑等杨树品种和杂交种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经7—8年的区域性栽培试验,初步证明其中一些杨树品种适于林区生长。据牡丹江林管局林口林业局科  相似文献   

12.
沙地杨树品种品比试验结果显示,参试的7个杨树品种中里普杨表现最好,22a生每公顷蓄积可达182m^3,较对照高246%。白城系列杨树表现早期速生,抗性和适应性强。它们是我市今后沙地营建杨树用材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于1974年、1975年开始从白城地区引进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种条30多万根,1975年又引进2年生留根10万根。经过十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这两个品种,在适生和较适生的立地条件下,同人工栽植的乡土树种大青杨、香杨相比较,无论其耐寒性、抗病性还是生长速度,都明显的优于大青杨和香杨以及同时引进的其他杨树品种。一、试验地概况引种试验林设在本林区的林口林业局,栽植于山麓缓坡地与河谷平原,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相似文献   

14.
九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白城市与扶余县三岔河镇,由省科委与省林业厅共同主持,先后对白城地区林科所金志明工程师选育成功的《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以下简称“二黑”杨)两个杨树新品种,以及用“二黑”杨营造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的鉴定会。“二黑“杨是金志明工程师于一九六○年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引进的杂交组合,其中的《白城小青黑杨》是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唯一杨树杂交组合中的优良品系,经过多年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春从中国林科院的实验点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林科所引入北方型美洲黑杨(P.deltoides)×青杨(P.cathayana)杂种无性系 137个,扦插在内蒙奈曼旗兴隆沼林场二分场。1998年秋选出 13个无性系,加入我地区新近确定的推广无性系──白城 41作对照,1999年建无性系测试圃,2000年春平茬,2000年秋对这 13个无性系生长量和抗性的调查与评价,以白城 41为对照,初步选择出 10个无性系,高生长较对照大 30%以上的有 4个,20%以上 5个;径生长大 50%的 3个,30%以上 2个,20%以上 4个;所有无性系的抗锈病情况都好于对照。为丰富三北地区营造杨树农田防护林品种和改善三北地区杨树品种单一的问题有望选出新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1年生10个杨树品种胸径、树高、干形和抗逆性的调查分析,选出了在半湿润草甸黑土上生长快、干形好、抗逆性强的西十加杨,晚花杨和白城小青黑杨三个优良杨树品种,为营造杨树人工林的良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18.
白城地区杨木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刘凤岐,肖凤祥(白城市林业局)白城地区在林业建设中始终坚持以营造杨树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积蓄了较为丰富的杨木资源。为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区域林业经济,大力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经济型林业,开发杨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7年阿鲁科尔沁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就白城子机械林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工杨树低产林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措施及管护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用丰产栽培杨树解决木材供给在世界许多国家已收到显著效果。近几年来,我国对杨树栽培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暖温带、亚热带平原地区营造许多成片丰产林,收到良好效果,其生长量较一般造林提高2—20倍。在半干旱地区,杨树丰产栽培试验亦获得成功。但对于中温带高海拔地区能否进行杨树丰产栽培以及丰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