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监测能力;加强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和经营利用场所的卫生防疫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监测水平;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提升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现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约1500家,分布在11个市89个县(市、区),年产值约50亿元;经营类型主要可分为食药用性、皮毛用、观赏性与实验性。本文分析了发展形势及发展问题,当前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要存在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野生动物种群退化,缺乏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标准化人工繁育体系不完善,以及人工繁育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促进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经营,推广科学驯养繁育及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探索野生动物多元化经营模式等对策,旨在为浙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正>落实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全面落实党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完善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完善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及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4.
滥食野生动物之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滥食野生动物与合法食用野生动物之间的区别。分析了滥食野生动物的原因及其危害,相关法律规定及在立法层面和认识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严厉打击滥食野生动物的建议,主要包括: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对野生动物实行普遍保护;明确正确的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理念,避免绝对保护思想;明确界定什么是滥食野生动物,维护合法利用者的权益;强化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监管,确保利用合法来源的野生动物;鼓励扶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促进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彻底转变;强化科普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相似文献   

5.
衢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衢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与利用情况,分析了当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存在的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技术力量不足、产品附价值低,缺乏技术培训、行业人才匮乏,政策限制较多、养殖户存在后顾之忧等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专项培训、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做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的发展建议,以促进衢州市野生动物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无序的利用致使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已成为世界第3大犯罪,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球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以及野生动物福利.国内外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已逐步形成了以更新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执法网络等为主...  相似文献   

7.
加强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美国、日本、英国对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提高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引入重要栖息地制度,完善禁猎区制度;完善濒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之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上野生动物违法经营利用越演越烈,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空前的破坏。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虽然出台多年,但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满足当前执法需要。  相似文献   

9.
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风险具有紧密联系。利用河北省各县(市、区)统计年鉴、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的公开数据,对省内167个县市区的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野生动物资源非法利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的空间分布情况展开分析。针对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出现的监测覆盖率低、专业化程度低、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等问题,提出贯彻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转变政府及民众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观念、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打击野生动物资源非法利用行为等建议,以期对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野生动物之乡运行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野生动物之乡进行多层评价指标的筛选,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参与调查的83个中国野生动物之乡进行评价,优秀、良好和中等3个级别的野生动物之乡占比分别为31.33%,46.99%和21.69%。提出了科学开展栖息地本地调查,制定保护工作长远规划,健全及完善地方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专业人才培训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在野鸟种群中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分布广泛,特别是野生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因此,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总结分析以往有关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球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情况、流感病毒在野鸟中的分布特点、野鸭中的流感病毒、候鸟迁徙与流感病毒传播、野鸟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和自然环境介质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对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生态分布情况、特点规律及其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和流行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野生植物资源产权不明确带来的管理困难、过度利用等问题,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物权法》,第一次对野生植物的产权问题进行阐述,野生植物产权问题的提出,将大大有利于野生植物的保护。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物权法》的实施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物权法》对野生植物管理和保护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草本植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表明,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优势种26种。保护区内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药用、食用和园林应用价值、根据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群落的保护现状,对于如何将野生草本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出建议,为后续保护区的工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桦木沟地区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桦木沟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其自然环境分析,结合其植物区系特点,介绍当地极具特色的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园林应用,这些野生花卉在花形、花色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同时赋有中国文化特色,是花卉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现在已经建立了金莲花保护基地、二色补血草生产基地,但总体开发缺少科学指导,数量质量都开发较少,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对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引种工作等提出了建议,以便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麻阳县西晃山有着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西晃山野生观赏植物的观赏类型、科属组成及多样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西晃山有422种野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其中有不少的珍稀种类及观赏价值极高的植物种类。同时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四川的气候、地理特点,结合野生花卉的生态习性,对四川省野生花卉的分布进行了分区,探讨了各区野生花卉资源的特点、适宜的引种驯化地和近期宜重点开发的种类。在评述四川野生花卉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构成要件以违反野生动物保护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为前提,审视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中行政法设置的科学性以及与刑法的衔接、协调与配合,可以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刑事立法提供理论预案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调查余杭市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的基础上,评价和分析了余杭市野生大型经济真菌的多样性、生态习性的多样性和种类组织的多样性。发现该区孕育着较丰富的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其中食用菌36种,药用菌51种,有毒真菌7种;木腐菌41种,菌极菌14种,土生菌37种,虫生菌5种,粪生菌1种;肉质伞菌类21种,多孔菌类26种,红菇菌类7种,牛肝菌类6种,腹菌类12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余杭市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野菜植物有91种,隶属40科74属,研究千岛湖野菜植物的生长习性、适生条件、食用部位及其药用价值;阐述野菜植物的特点,提出千岛湖野菜植物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蔷薇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其资源价值及利用状况。河北省蔷薇科野生植物共有28属,122种,32变种,7变型。论述了河北省蔷薇科野生植物的主要用途、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