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在干燥过程中其叶温的变化显著地影响着其含水率的变化,叶温制约着茶叶内含物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与否,将产生出不同品质的茶叶,包括色泽、香气和味觉等。因此,茶叶叶温变化规律能被精确地预测,就可实现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叶温的自动控制,制茶质量可望被改善。至今为止,对绿茶干燥脱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做青过程的水分效应与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以往的茶叶制作过程中,人们就已发现水分是一切生化反应的重要介质,水参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一切生化反应.制茶过程中,叶内水分含量与内含物浓度相关,直接影响着成茶品质.但是影响制茶过程生叶水分含量变化的因素众多,水分含量与制茶环境、生化反应、制茶品质等关系错综复杂.这对于探讨水分效应,并为此建立理论模式指导生产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干燥工序是关系制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工序,干燥过程茶叶叶温与含水率是反映茶叶干燥特性的两个重要物性参数。叶温影响叶子内含物的热化学反应速度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不同,便会产生出香味不同的茶叶,茶叶水分含量则影响到各内含物浓度,浓度是各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与叶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因而进行茶叶干燥过程叶温与含水率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制茶品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花茶窨制过程中,鲜花释放的芳香物质不断被茶坯所吸附,而茶坯对芳香物质的吸附是伴随着对水分的吸收同时进行的。可以说,没有水分的吸收就不会有芳香物质的吸附。所以,研究窨花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茶坯对香气的吸附。同时,掌握水分的变化规律还能预测茶坯的含水状况,从而为确定起花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不同鲜叶萎凋程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干燥温度对多糖水解酶(PSH)制茶效应的影响研究,找出了酶法制茶配套工艺及技术指标。证验结果表明,将酶液在揉切前均匀喷雾加入萎叶,萎叶水分控制在68%左右,茶叶在制品发酵时间比常规制茶工艺延长15~45分钟,干燥采用先高温后低温方式能较好地协调外加酶促反应与茶叶自身内源酶酶促作用,发挥酶法制茶的增质效应,提高红碎茶品质。  相似文献   

6.
茶类多种多样,制法各不相同。但是,各类茶叶制造中,大多需要使用炉灶。如初制中的加温萎凋、杀青、干燥;精制中的复火烘焙等。 (一)炉灶在制茶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初制中,都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以形成各自的品质特征。各类茶叶制造中都需要进行于燥(烘焙)作业,其作用不仅仅是单纯排除茶叶中的水分,把鲜叶(或不同工序的在制叶)变成干茶,更重要是在水分的参预下由于热化学作用,促使芽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化变化,因此,烘焙也是发展和形成茶叶品质的过程。这些需要高温作业的工序,就要依靠炉灶供给热  相似文献   

7.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2(1):31-33
“干燥是制造各类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散发水分、紧缩茶条,使茶叶烘至足干便于保存又有塑造外形的作用”。 茶叶干燥与一般物体干燥不同,作用和要求不同。茶叶干燥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过程之一。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  相似文献   

8.
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中除制茶的生化变化,还涉及能量传递(如机械及气力输送),质量传递(如除湿)和热量传递(如热风炉换热,茶叶干燥)。以上三大传递过程可谓之制茶工程。制茶工程学便是研究以上工程的环境因子和技术手段与茶叶品质形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规律,并以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为目的而促进现代制茶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制茶过程中,一切物理和机械的作用无一不是通过茶叶的物理特性才产生促进生化变化的效果。所以研究茶叶的物理特性,在技术上可提高工艺效果,改善成茶品质;有助于机器设备的研究和设计,改善制茶性能,提高机…  相似文献   

9.
王宗保 《茶叶科学》1966,3(2):75-79
干燥是红茶初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县茶叶产区各初制厂,干燥工序一般都是采用烧炭火烘焙,个别的也有采用日光干燥。炭火烘焙,不但制茶成本费高,而且易出烧末茶,影响质量,同时劳动强度大,花费劳力多;而日光干燥,又只能在晴天进行,且成茶香气低,有太阳味,影响成茶品质。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制茶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适合于农村社(队)办茶厂的  相似文献   

10.
宋振硕  周为  周黎 《中国茶叶》2009,31(12):8-10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制加工中杀青、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皂素、茶黄酮的应用,以及在茶饮料加工中浸提和杀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董士林  孙成 《茶叶科学》1988,8(2):79-80
制茶工程中,应用传质传热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茶叶加工过程中所呈现的物理特性进行预测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对茶叶杀青工序中茶叶含水率、叶温、杀青时间三者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孙成(1987)~([1])对 CS-30型小型锅式杀青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吸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茉莉花茶窨制理论认为:茶坯吸香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茶坯本身的干燥程度。茶、花拌和时,鲜花内的香气成分以水分的载体传递给茶坯而被吸附,在一定的水分范围内,茶坯愈干燥,吸水能力愈强,吸香能  相似文献   

13.
浅谈看茶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那一种茶类,初制、精制或初、精制联合一条龙加工都要经过干燥这道工序。干燥的方法很多,其目的一样:一方面排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利于贮藏;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即发展香气,改善滋味,美化色泽和形状等等。这里,仅就乌龙茶(半成品茶)精制干燥(机器烘焙──俗称焙茶)应该掌握的“八看”茶叶焙茶浅析如下:一、看高、中、低档茶培茶高档茶火候要轻,目的在于提高香气,改善口味,使色泽油润光亮;低档条火候要重,才能去掉苦涩感和其他杂味,促使香味纯正;中档茶火候掌握在高、低档茶之间,称为中等火功。二、青春、夏、暑、…  相似文献   

14.
烘干机讲座     
烘干机是茶叶干燥机械的一种。利用烘干机的目的是使在制茶叶继续发挥一部分水分,以利下段工艺或符合成品毛茶的要求,达到干燥的目的。在烘干机未闻世之前,均采用竹篾烘笼。利用炭火进行烘焙。在烘干过程中,为了使茶叶干燥程度均匀一致,操作者必须不停地翻动茶叶,因而这种烘干方法不  相似文献   

15.
茶叶水分用含水率表示,如100公斤茶叶含有M公斤水,此茶叶的含水率为M%,这种含水率称为湿基含水率。制茶过程中,由于水分在不断变化,用湿基含水率表达失水量的多少,就不太方便。如100公斤鲜叶经杀青后,含水率由78%下降至60%,含水率变化范围为18%,经计算实际失水量为45公斤,失水  相似文献   

16.
绿茶干燥过程,是物理上的一个脱水反应过程。揉捻叶的脱水平衡态,经炒干时被破坏,当脱水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即经过弛豫时间,茶叶又形成新的平衡态。在这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复杂的能量传递及相互转换的过程。研究绿茶在脱水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无疑对丰富制茶工艺理论、提高制茶技术和茶叶品质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对茶叶炒干过程质热传递及物性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制茶燃料紧张是茶叶生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而目前茶叶干燥作业,多以空气为介质的对流干燥,干燥速度慢、热效率低。远红外线辐射加热干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干燥速度快,工作稳定,热效率高;设备简单,投资费用省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的加热干燥。我省茶区水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有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成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取决于制茶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制茶性能。本文首先简述了福建省制茶机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制茶机械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制茶机械的意义,提出今后我省制茶机械重点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发挥福建茶叶优势,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茶叶初精制联合的茶厂猛增,但许多厂起步较晚,制茶技术生疏,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制茶的经济效益。为此,拟谈浅见,供参考。一、付制方式的选择 1.生做与熟做毛茶付制时,其含水量不超过6.5%的,可以采用“生做”以减少碎末茶,如果含水量不一致,即同一批付制毛茶中,只有几袋水分较高的,在筛分中即会阻塞筛孔,造成“走料”,且条索较松泡,取料率低,分级  相似文献   

20.
制茶工程的四个物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茶工程属于食品加工工程范畴,它研究工程的环境因子和技术手段与茶叶品质形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规律,并以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为目的而促进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茶叶的物理特性在制茶工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制茶过程中,一切物理的和机械的作用无一不是通过茶叶的物理特性才产生促进茶叶生物化学变化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