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茶树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我国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异常丰富,每一种害虫通常都有数种天敌同时对其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树害虫的天敌约500种,其中许多是某类害虫的优势种。如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狭带食蚜蝇等是捕食茶蚜的优势种,红点唇瓢虫、台湾小瓢虫等是捕食长白蚧、椰圆蚧等的优势种,单白绒茧蜂和茶尺蠖绒茧蜂是寄生茶尺蠖幼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棉田天敌量日益上升.根据清丰县测报站2000-2004年测报调查资料,对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1天敌种类据调查,清丰县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瓢虫、捕食蝽、草蛉、食蚜蝇等,发生数量所占比例约为38%、32%、19%、3%、2%。其中蜘蛛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等;瓢虫主要有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等;捕食蝽主要有小花蝽、华野姬猎蝽等;草蛉有中华草蛉和丽草蛉等;食蚜蝇以大灰食蚜蝇、长扁食蚜绳为主。2发生期5月初始发生天敌。在棉花的全生育期内共有…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辽宁西部风沙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种级群落,剖析花生害虫与益虫发生动态,2015年5-10月,采用马来氏网收集结合形态学鉴定、解剖鉴定、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辽宁西部重要花生产区阜新花生试验田开展了昆虫系统调查,并对其主要害虫与天敌益害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昆虫标本15725头,鉴定为7目65科206种。其中膜翅目的茧蜂科、姬蜂科、隧蜂科、金小蜂科,半翅目的叶蝉科、蚜科,鞘翅目的叶甲科、瓢虫科为科级优势类群;优势种有膜翅目的卷叶虫绒茧蜂(11.10%)、铜色隧蜂(9.80%)、粘虫绒茧蜂(7.52%)、食蚜蝇姬蜂(7.14%)、喜马拉雅聚瘤姬蜂(7.01%)、燕蚜茧蜂(6.15%);半翅目的小绿叶蝉(44.88%)、花生蚜(14.63%)和小长蝽(11.79%);鞘翅目的双斑萤叶甲(71.68%)、龟纹瓢虫(8.90%)、异色瓢虫(8.26%);鳞翅目的小菜蛾(23.88%)、草小卷蛾(22.55%)、玉米螟(9.12%);双翅目的粘虫缺须寄蝇(30.63%)、大灰优食蚜蝇(21.77%)和夜蛾土蓝寄蝇(19.19%)等。斜纹夜蛾、花生须峭麦蛾的天敌种类分别为11种和3种;益害比分别为244.80、33.26,显示出较好的天敌控制作用;花生蚜天敌种类24种,益害比为2.39,西花蓟马天敌种类为4种,益害比为3.29,花生蚜和西花蓟马的天敌控制力较差。  相似文献   

4.
茶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觉晚  孙少华 《茶叶》2003,29(4):206-207
湖南兰岭茶厂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灰尺蠼、大尺蠼(油桐尺蠖)、茶毛虫、丽绿剌蛾、茶弈剌蛾、角胸叶甲;害虫主要天敌有茶园蜘蛛、瓢虫、草蛉、步甲、螳螂、绒茧蜂、黑卵蜂。三种不同管理类型茶园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以生态调控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自然控制园多样性指数与生态调控园近似,但均匀度指数低于生态调控园。以化防管理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说明喷用化学农药治虫、防病、除草对茶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破坏性极大。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萃  朱俊庆 《茶叶科学》1993,13(2):87-91
报告了1973—1974、1989—1991年在浙江余杭先后5年系统调查茶尺蝮寄生性天敌的结果。经对32252头低龄寄主幼虫的饲养,查得原寄生性天敌4种,即2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1种悬茧姬蜂和1种索虫。分析了寄生率的年间和月间变化,明确了不同时期的优势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年间变动及各年间的群落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茶蚜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和捕食效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调查表明,茶蚜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中旬、9?10月形成2个虫口高峰。5月份蚜茧蜂的寄生率10%,9-10月份蚜茧蜂的寄生率稍高,约10-15%。茶园中七星瓢虫种群对茶蚜种群具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室内,1头七星瓢虫日捕食100-120头成、若蚜,1头中华草蛉日捕食70-90头成、若蚜。  相似文献   

7.
花生害虫严重危害青岛花生生产。本研究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地区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天敌种类较为丰富。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为花生蚜、西花蓟马、花生须峭麦蛾、斜纹夜蛾;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灰优蚜蝇、东亚小花蝽、卷叶蛾绒茧蜂等共48种;三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花生蚜与其天敌昆虫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西花蓟马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的控制力不强,天敌昆虫对花生须峭麦蛾和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该结果可为田间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茶园害虫天敌昆虫依其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营寄生生活,亦即以摄取另一虫体的营养为生。人们将绝大多数膜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蜂,而把部分双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蝇。这两类寄生性昆虫在茶园中广泛分布。当进行茶园虫情调查,采集由茶细蛾为害的三角苞,里面常有1—2个蚕茧似的白色小茧,这就是寄生蜂的茧(茧蜂)。当把田间的茶银尺蠖幼龄幼虫采回室内饲养,草绿色的虫体腹节有的变粗,呈乳白色,不久从这种幼虫体内啮出一个白色的蜂幼虫,在银尺蠖尸体附近结一白色或淡黄色小茧,即单白绵绒茧蜂或茶尺蠖绒茧蜂。当修枝清园时,剪下的蛀梗虫被害枝的虫道内常结有许多淡褐色的长形小茧即是长距  相似文献   

9.
在对棉田绿盲蝽及其天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绿盲蝽及其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绿盲蝽在整个调查期间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说明其在时间维度上的种内竞争最激烈,龟纹瓢虫、小花蝽与草蛉类与绿盲蝽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均大于1,说明龟纹瓢虫、小花蝽与草蛉类对绿盲蝽的跟随及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花生田种级昆虫群落结构,阐明主要害虫及天敌种间对应关系,明确主要害虫及潜在天敌种类,为花生害虫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奠定基础,通过采用传统形态、解剖和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进行种级分类鉴定,解析昆虫群落结构,并对害虫优势种、常见种与天敌的发生动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害虫优势种为双斑萤叶甲(2 793±3头)和小绿叶蝉(1 725±341头),收集到对应天敌7种(1 477±184头)和19种(2 116±353头);害虫常见种花生蚜(826±110头),收集到天敌23种(2 656±353头),天敌种类丰富。天敌与害虫发生动态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双斑萤叶甲显著相关的天敌是黑背毛瓢虫,与小绿叶蝉显著相关的天敌种类是龟纹瓢虫、叶色草蛉、大草蛉、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食蚜盲蝽和黑头叉胸花蝽;与花生蚜显著相关的是大灰食蚜蝇、烟蚜茧蜂、窄腹食蚜蝇、烟盲蝽和斜斑鼓额食蚜蝇。本研究阐明了阜新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天敌资源丰富;明确了双斑萤叶甲、小绿叶蝉和花生蚜的田间潜在控害天敌种类,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莲雾害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海南岛莲雾害虫23号,并记述了主要害虫角盲蝽、莲雾瘿木虱、蓝绿象及白裙赭夜蛾的为害、形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蔬菜根结线虫卵囊寄生真菌。从8种蔬菜病根上采集根结线虫卵囊样品624份,分离到真菌401株,除34株不产孢及疑难种未鉴定外,已鉴定的真菌有18个属:镰孢菌、拟青霉、根霉、曲霉、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丝核菌、弯孢、毛霉、刚毛孢、木霉、链格孢、拟盘多毛孢、青霉、炭疽菌、黑孢霉、小克银汉霉、枝孢霉、横隔霉。镰刀菌属、曲霉属、木霉属为优势真菌,分别占总分离数的31.2%、10.2%、12.7%;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分别占8.1%和4.5%。  相似文献   

13.
文新  宋力 《热带作物学报》1995,16(2):98-102
肉桂泡盾盲蝽吸食肉桂枝条的汁液,造成微小伤口,并携带可可毛色二孢菌,使肉桂枝条容易被该菌侵染,造成皮层坏死,引发极严重的枝枯病。在某些林分,其它枝梢害虫如肉桂双瓣卷蛾、肉桂小峰、肉桂瘿蚊、肉桂木蛾、肉桂天牛,它们的为害也能不同程度地引起肉桂的枝梢枯死。  相似文献   

14.
非洲茉莉是一种广泛栽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观赏价值很高的观叶植物,其叶片常遭致瘿昆虫的为害而形成卷叶型虫瘿,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研究卷叶型虫瘿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阐明植物与虫瘿的关系及对虫瘿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调查了海南省儋州地区栽植的非洲茉莉叶片受到卷叶型虫瘿为害的情况,并对非洲茉莉卷叶型虫瘿叶片的形态结构和卷叶型虫瘿内的昆虫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洲茉莉卷叶型虫瘿的致瘿昆虫主要为钝鬃滑管蓟马,主要发生在幼叶上。按非洲茉莉叶片的被害情况和卷叶型虫瘿的形态,将卷叶型虫瘿分为5个受害等级。钝鬃滑管蓟马主要发生在非洲茉莉幼嫩叶片的快速生长时期,其特征为叶片明显变厚、细胞变大、叶片向上弯曲成U形,造成该性状的主要原因是叶片中各组织的细胞大小不一致造成的。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非洲茉莉叶片虫瘿的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开展致瘿昆虫的综合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福州市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调查,结果发现昆虫有甘薯褐龟甲(Leccoptera quadrimaculata)、甘薯小绿龟甲(Cassida circumdata)2种;病害为炭疽病,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室内接种表明其致病力较弱。从根部土壤分离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燕麦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sp.)、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sp.)、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sp.)等5种病原线虫。冻害在福州地区可发生,但不会造成植株死亡。以上表明五爪金龙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少,是造成福州地区五爪金龙为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的腰果害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录了海南岛56种腰果害虫之分布及为害,并对其中的重要害虫腰果角盲蝽、脊胸天牛、咖啡胖天牛及腰果云翅斑螟的形态、生物学习性及防治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7.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faba be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ccessful production of faba bean crops in the presence of a wide range of disease-causing fungi, parasitic weeds, nematodes, insects, mites and other pests depends on the integration of genetic resistance, hygienic management, monitoring of the target organisms and timely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8.
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海南岛南部,腰果蛀果斑螟(Nephoptefyx sp.)一年发生9代。田间始见期为10—11月,末见期为7月中下旬。4—6月是该虫大发生为害期,田间虫果率为20~60%。 4—7月间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雄虫为26~31天,雌虫28~36天;10—3月份完成一代雄虫需28~34天,雌虫30~36天。成虫产卵对果实的部位以及果实的发育阶段有明显的选择性。幼虫具转果为害的习性。蛹在树冠下土壤中呈不均匀水平分布。种群虫口的建立与田间结果量的增长同步,产量损失因果实发育阶段而异。田间中果态果实坚果受害最重,是重点保护目标。防治措施,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有效药剂有敌杀死、速灭杀丁、杀虫双和乐果等,第一次喷药防治适期应在田间大量果实即将进入中果态之时,在乐东腰果植区通常为8月中下旬。第一次喷药后,连续用药2~3次,即可保护95%以上的果实免遭虫害。此外,结果早期摘除树上虫蛀果,收集地上落果及利用害虫潜伏场所进行毒杀,对降低害虫种群虫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植物寄生线虫是导致马铃薯减产和影响马铃薯品质的原因之一,但目前黑龙江省尚未开展相关研究。自2012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共调查了14个县(市)的马铃薯种薯田,采集土壤样品107份,初步鉴定出植物寄生线虫8个属,其中针属线虫(Paratylenchus sp.)和螺旋属线虫(Helicotylenchus sp.)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田植物寄生线虫的优势种群,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点。在黑龙江省发现短体属线虫,其属于重要农业生产的植物寄生虫。  相似文献   

20.
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产生的不同叶色水稻群体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深绿色叶片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程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浅绿色叶片水稻、其原因为叶色深后,叶片低分子态氮含量增加,净光合率提高,碳氮比值降低,为病虫生存繁殖提供了较为适宜的营养条件;稻侏分蘖数猛增,形成庞大面郁闭的群体结构,为病虫滋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条件.根据叶色深浅追施氮肥、既可满足水稻高产氮素需求,又可抑制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