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以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为依托,运用保水保肥、机械植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耕作制度。吉林省在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保护性耕作农机设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不断改善,为吉林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以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为依托,运用保水保肥、机械植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吉林省在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保护性耕作农机设计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不断改善,为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在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C、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和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固土保水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针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和种植习惯,在分析其制约因素及借鉴国内外先进保护性耕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玉米留根茬固土、隔年错行免耕施肥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参照,在长城沿线风沙区的横山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增加了480 kg/hm2,增产率为6.27%,增收1 590.5元/hm2,地表风蚀量减少37%,土壤含水率总体增加,灌溉用水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结论】保护性耕作模式较传统耕作模式具有显著的防风固土、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收的效果,适宜在长城沿线风沙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建三江管理局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是典型的半干旱作农业区,全局15个农场,1100万亩耕地,其中旱田150万亩。从2000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通过10年的反复实践应用,确立了适合我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实现了多种机具作业,抗旱增收效果十分显著。1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作业机具的选择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首先要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路线及要求,要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模式和机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建三江管理局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是典型的半干旱农业区。从2000年开始建三江管理局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通过10年的反复实践应用,确立了适合建三江管理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抗旱、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全年不翻耕,全年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2012—2013年,麦积区在5个乡镇推广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总成本255.14万元,增加产量收入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g/kg,  相似文献   

8.
2005年甘肃省农技推广工作将围绕以下方面重点引进和开发:(1)优势农作物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2)无公害蔬菜综合栽培技术;(3)农业节水节本增效新技术试验示范;(4)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少耕、免耕技术,绿肥覆盖技术及其他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和试验;(5)农作物优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要包括鲜食型糯玉米、甜玉米,新型油料作物荠兰一号,  相似文献   

9.
为了向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和广大农民推荐先进、适用、可靠的机型,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部委托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组织有关农机试验鉴定站,开展了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试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