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果腐病及防治:果实表面着生褐色或黑色小点,以后变黑。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三四次。 根腐病及防治:多发生在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后根部与在面接触处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可用1:1:100波尔多液灌根防治。 叶枯病及防治: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斑呈枯黄色。初期由叶尖开始发生,逐渐扩大蔓延,严重时全叶枯黄而死。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可用400~500倍代森锌和1500倍托布津喷雾,最好在发病前4月下旬,每周喷1次,连喷两三次;也可用波尔多液每天喷一次。  相似文献   

2.
苹果套袋后如何进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套袋后要加强保叶保果,采用波尔多液与其它杀菌剂交替使用,此阶段喷波尔液以2~3次为宜,做到即保叶,又保果,并有针对性地防治潜叶蛾类、卷叶虫类害虫和苹果的早期落叶病。尤其是在摘袋后1~3天,要喷1次1.5%的多抗霉素400倍液防止斑点落叶病侵染套袋果;或喷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止其它腐生菌感染果实。 2 加强肥水管理 2.1 合理施肥:5~6月份控制氮肥的用量,5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期追施果树  相似文献   

3.
朝鲜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朝鲜球坚蚧在徐州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夏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上中旬卵孵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药剂防治以3月下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中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60%柴油乳荆3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76%~100%。  相似文献   

4.
核桃举肢蛾应于5月下旬至6月初第一代幼虫孵化初期和孵化盛期,药物喷防2次;综合防治成本选择4.5%的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1.14%的甲维盐2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 (一〕西红柿疫病。发病初期,可轮流使用1:5:200~250倍液的波尔多液、代森系列600~800倍液、瑞毒铜600~800倍液、杀毒矾400~500倍液防治。每7~8天喷1次,连喷3~4次,喷后遇雨补喷。  相似文献   

6.
晚稻增产3法     
<正>一、纯米醋喷水稻。水稻秧苗长出第1片真叶时喷浓度为500倍纯米醋液1次,2~3叶时再喷1次,如秧苗太弱用300倍液。插秧返青后,用500倍液喷1次,7天后再喷1次。灌浆后用500倍液喷1~2次可促进成熟。据实践,采用此法可使水稻增产25%以上。  相似文献   

7.
刘银炜 《油气储运》2009,(11):51-52
4.定植。①浇水:定植前一天应彻底浇水1次,并喷1次药,如500倍液大生M-45或百菌清加500倍液普力克。②定植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定植。③定植方法:南北行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5厘米。定植后7~8天根部出现水生根时,用300~400倍液植物灭毒灵喷苗土,用3%康壮素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8.
4.病虫防治翠冠梨主要病害是锈病、轮纹病、黑星病、黑斑病、腐烂病等,每年2月底~3月初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以除灭越冬病菌。冬季做好清园作业,将病叶、病果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土中,减少病源。防治锈病,在谢花后的4月下旬开始至5月上旬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浙江省农科院生产的新农药灭锈胺1000~1500倍液,或用40%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液,交替使用2~3次。其他病害可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6,(11):7-7
一、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250~30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7天熏1次,视病情连续熏3~4次;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40%硫磺悬浮剂6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倍液,或“农抗120”200倍液喷雾;采用27%高脂膜乳剂70~14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7~14天喷1次,连喷3~4次。二、灰霉病烟熏法同白粉病。也可以每亩用6.5%万霉灵粉尘1千克喷粉,7天喷1次,连喷2次;发病初期喷洒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2…  相似文献   

10.
棉花后期喷肥作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生长后期,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功能明显减退,这时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具有防早衰、防病害、攻大桃、促早熟、争优质的作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喷氮防早衰 棉花生长后期叶面喷施氮素营养,可增强光合作用,防止脱氮早衰。与调节剂802混喷,增强棉花后劲的作用更为明显,增产效果更好。在8月下旬~9月上旬,用尿素100倍液与802的4000倍液混合喷施,每隔5天~7天喷施1次,连喷2次~3次,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时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沈飞  刘荣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81-2683
以“沈农甜杂2号”甜高粱为试验品种,在上海地区进行种植,考察了不同种植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初种植的甜高粱的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生长时间和全生长期比5月初种植的甜高粱短;5月初种植的甜高粱的茎秆和叶的总的生物学产量比6月初种植的高出27.82%;推迟甜高粱的种植时间30d左右,可以延长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的保持时间10~14d,并有利于提高甜高粱茎秆汁液中总糖的积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方波  李毳  海瑞明  李龙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Z1):104-106
新豇2号是在绿豇90品种中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而成豇豆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早熟、叶片中等大小,叶肉厚,深绿色。以主蔓结荚为主,有侧蔓1~2个,一般第4~5节着生第一花序,以后各节均有花序。成荚率高,每花序结荚2~4荚,第4~10花序可同时开花,前期产量较高。嫩荚绿黄色,荚面平整,荚条长而直,荚长60~80cm,条荚匀称,单荚重30~40克。嫩荚肉质脆嫩,品质优,耐老化,商品性极佳。春播从播种到商品采摘期为56天。单产1 800 kg/667m2以上,前期产量较高。该品种适宜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刘昌燕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07-10308,10312
[目的]筛选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最佳药剂及方案.[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4种化学药剂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3%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喷雾、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43%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喷雾、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明显,第3次施药后28 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结论]为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干旱荒漠区日光温室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干旱荒漠区日光温室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分析,以便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呈典型的"S"型曲线,株高、茎粗、主茎叶片数、单株果穗数表现为定植至定植后18 d缓慢生长,18 ~39 d快速生长,39 d后又缓慢生长,单株果数的快速增长出现在定植后45~65 d;5个测定指标的日增长量均呈抛物线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株高在定植后18~39 d,茎粗在定植后13~18 d,主茎叶片数、单株果穗数、单株果数日增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定植后13、39和45~55 d.说明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植株合理的生长发育动态是取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聊城市高温闷热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聊城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6年聊城市5~9月的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资料,对聊城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分布特征和气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聊城市日最高温度在35℃以上的高温日数在46年中有2个高峰区,分别在1965~1968年和2002年;闷热天气出现最多的年份为1994年。聊城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占高温总日数的86%;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7、8月,占闷热天气总数的96%。聊城市连续3 d最高温度35℃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的次数为52次,连续3 d闷热天气出现的次数为64次。[结论]聊城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出现时间、温度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墨玉县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2006年,在新疆墨玉县对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真葡萄粉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3代,以若虫藏在老蔓翘皮下、裂开处和根基部分的土壤内群体越冬.3月中下旬葡萄树出土萌动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危害,4月中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5月中旬孵化.第一代雌成虫6月中旬出现,7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7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8月中旬出现,8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于9月初孵化,10月开始越冬.此虫有四次最佳药剂防治适期,第一次为4月中旬;第二次为6月下旬;第三次为8月中下旬;第四次为11月,即葡萄秋季修剪后埋土前.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春剑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日光温室栽培中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率及其药物防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各处理中春剑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分别为2.96%和1.16%。几种杀菌剂对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百菌清800倍液对春剑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百菌清500倍液对春剑沤心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百菌清800倍液。[结论]使用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同时还应采取其他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表明,豆杆黑潜蝇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田一年发生4代,不同熟期大豆的受害程度依次为秋大豆>夏大豆>春大豆;该虫的为害大体可分为过渡、扩散和重发3个阶段。豆杆黑潜蝇在大豆播后30~40d首先侵入大豆主茎,播后50~60d才钻入叶柄和分枝,豆株各部位受害程度表现为主茎>叶柄>分枝;从大豆不同播期的虫株率、虫孔数、单株虫道数以及虫道长度等来看,均表现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即播种越迟,受害越重;对于同样的品种和播期而言,前茬为空白茬口豆田的受害程度要显著低于前茬有作物的豆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施栽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单体大棚和联体大棚栽培试验,研究大棚温湿度变化、番茄灰霉病发生时间和消长动态,并分析了番茄灰霉病发生与生育期、温湿度和叶花果病情的关系。从3月初至6月中旬,单体大棚和联体大棚湿度变化均呈两谷三峰的趋势,而温度变化表现为跳跃式波动。联体大棚相对湿度较单体大棚变化幅度大,且相对湿度略低。联体大棚温度变化比单体大棚平稳,且略低于单体大棚。早播、中播和晚播番茄的病害初发期分别为4月2日、4月7日和5月7日,中播和晚播番茄的最高病指明显低于早播番茄。番茄移栽越早,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单体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病高峰期在4月底~5月上旬,集中出现在5月初。联体大棚番茄各轮花果灰霉病的发病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集中出现在4月底~5月初。10~15℃中低温和90%以上的相对湿度最利于病害发生。叶病发生情况与花、果病发生无显著相关,而花、果病的发生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建立番茄灰霉病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