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山松和油松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和油松二者的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对包括巴山松分布区和油松分布区南缘部分的15个天然林分球果、种子和针叶方面的24个形态特征的测定,采用多变量分析技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巴山松和油松的形态差异和地理分界。结果表明,巴山松和油松在球果、种子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巴山松作为一个独立种为宜,它与油松的地理分界在米仓山至大巴山一线。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灵空山4 hm~2暖温带天然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采用连续样方法进行每木监测,研究了样地中油松和辽东栎2个建群种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油松和辽东栎幼苗各自呈现出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且2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均表现为在5 m尺度内呈现聚集分布,在其它尺度内则呈现随机分布。表明,油松和辽东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在较小尺度内(5 m)呈现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36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地区的5个油松种源。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油松人工林土壤粒度特征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揭示油松人工林对林下土壤的影响作用,为辽西北地区以油松为建群种的造林模式、土壤地力恢复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省昌图县东部太阳山风景区13、25、37和44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各林龄油松林表层(0~20cm)土壤样,基于激光衍射技术,对土壤粒度,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壤粒度组成以沙粒为主,其次是粉粒和黏粒;(2)中龄林的粒度特征最好,其次为近熟林、成熟林,而幼龄林稍差,且有林样地的粒度特征均比对照好;(3)整体上,从幼龄林期到中龄林期,油松林随林龄的增大,表层土壤粒度特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从中龄林期到近熟林、成熟林期,油松林随林龄增大表层土壤粒度特征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由于分布范围广,分布区内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大,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使油松种群内出现不同的变异类型,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变异。数量分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国外始于50年代。近年来,利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数量分类的研究迅速发展。徐化成等(1984)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54个油松天然林18个表型性状,将油松划分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油松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划分及命名方法,并将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初步划分为17个经营类型,对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6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生长量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地区的5个油松种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侧柏等11个树种的多个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用主分量分析法将各树种划分为3个生态生理群:灌木旱生群、针叶较旱生群和阔叶中生群。用综合评审法将其依抗旱性大小进行排序:侧柏、甘蒙柽柳、野枸杞、柠条、油松、白榆、文冠果、臭椿、旱柳、河北杨、刺槐。认为:以主分量分析进行的类群划分在造林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应用综合评审法对树种间抗旱性进行比较,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清西陵泰陵景区的植物群落现状为研究对象,对36个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群落样地分布特征以及植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6个样地共计植物81种,其中草本植物62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最终确定出25个优势种。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分析了景区内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TWINSPAN分类将36个样地划分为14个群丛,分别是油松-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丛;油松+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狗尾草群丛;油松+侧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群丛;油松+侧柏-匍枝委陵菜(Potntilla flagellaris)群丛;油松-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油松+毛白杨-荆条-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群丛;油松-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丛;油松+毛白杨-荆条-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群丛;油松-荆条-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群丛;油松-荆条-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群丛;油松-荆条-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群丛;油松-野艾蒿群丛;油松-荔枝草(Salvia plebeia)群丛;油松-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DCA排序结果表明:排序图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各植物群落所在生境坡向的变化;第二轴基本反映了地形和土壤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古松保护与复壮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沈阳市的东北两陵是重要的古迹风景名胜区,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东陵和北陵的古油松均为清朝建陵初期人工栽植和以后陆续补植的,是国内现存的几个主要古油松群之一,为国家一级古树。  相似文献   

11.
油松嫁接是建立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必要步骤和重要环节。提高嫁接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是建设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关键之一。通过一九七九和一九八○年在元山大队林场进行油松嫁接的实践,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油松针叶面积估计模型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河北木兰围场实测油松数据,通过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像分析系统获得油松522个单个针叶的表面积LA、针叶长度L、针叶宽W、针叶周长P,分别建立了以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周长等形状属性为自变量的叶面积估计模型和以针叶干质量为自变量的叶面积估计模型.用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方根误差、预估精度5个统计量来检验模型的误差和拟合优度,经检验模型LA=-2.761 +0.464 L +6.608W和LA =1.345 +0.501X分别为这两种模型中最好,X为针叶干质量.通过对算术平均法、比估计法、最小二乘法3种方法的比较,得到油松的比叶面积为7.08 m2 ·kg-1.本研究为油松叶面积的估计提供了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结实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两个油松种子园无性系结实习性的观测研究,初步了解到油松嫁接母树开始结实年龄和进入产种利用期的年龄,掌握了油松果实生长发育的特征和无性系结实能力大小及种子品质的差异。同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种子园的建立和科学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油松是豫北太行山主要的造林树种。通过对林州市四方垴林区油松人工林和山西省平顺县桑家河林区油松人工林火灾现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不同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耐火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粒径配比松树皮对油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找到适合油松生长的不同粒径的最佳含量比例,本研究对不同粒径含量的松树皮基质的物理性质变化情况和油松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个处理基质的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比较稳定,且栽培前后的各项物理指标均满足理想基质的要求;综合油松生物量、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等分析,配比方案T4较好,即按照粒径大小2~5 mm∶0.5~2 mm∶0.5 mm为1∶3∶1比较适合栽培油松。  相似文献   

16.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关帝山林区8个林场的油松天然林中选取69株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XLSTEM和SYSTAT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充分考虑达到胸高的年龄在立地指数模型中的意义,确定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引入生长截距和可变生长截距的概念,分析林分优势木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建立关帝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可确定为胸高年龄35年,实际总年龄约为42~45年;2)油松天然林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不密切;3)本研究建立的油松天然林可变生长截距模型准确、可靠,能对胸高年龄为3~35年的油松天然林进行准确地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绿化栽培树种,本文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木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油松的育苗技术,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油松种子在6个梯度恒温条件下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对比结果表明:6个恒温条件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提出了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枯落叶厚度等7个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的影响不同,对Ⅲ龄级、Ⅳ龄级各生长量影响最大。对Ⅰ龄级和Ⅲ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和坡向,对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坡向,对Ⅳ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土壤质地和土壤厚度。土壤因子对油松人工林Ⅲ、Ⅳ龄级的生长情况影响较大,对Ⅰ、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