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香菇菌种 菌丝洁白、粗壮、舒展、均匀,边缘整齐,生长速度快;在瓶壁呈扇面羽毛状发展,生长健壮,会分泌酱油色的水珠.菌丝长满瓶后,10~15天内常见到琥珀色透明液体,并具有香菇特有的芳香气味,无臭味和霉味.  相似文献   

2.
一、香菇菌种菌丝洁白、粗壮、舒展、均匀,边缘整齐,生长速度快;在瓶壁呈扇面羽毛状发展,生长健壮,会分泌酱油色的水珠。菌丝长满瓶后,10~15天内常见到琥珀色透明液体,并具有香菇特有的芳香气味,无臭味和霉味。如瓶内菌丝柱与瓶壁脱离,说明培养料水分过多所致;若既脱离,菌丝柱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种菌丝洁白、粗壮、舒展、均匀,边缘整齐,生长速度快;在瓶壁呈扇面羽毛状发展,生长健壮,会分泌酱油色的水珠。菌丝长满瓶后,10~15天内常见到琥珀色透明液体,并具有香菇特有的芳香气味,无臭味和霉味。如瓶内菌丝柱与瓶壁脱离,说明培养料水分过多所致;若既脱离,菌丝柱又开  相似文献   

4.
半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经过一定程度的杀菌,仅杀死料中部分杂菌的菌丝体,但不能杀死孢子。半熟料栽培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低温(13℃以下)条件下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的菌丝没有香菇菌丝生长的快,加上菌种量大使得香菇菌丝能够尽快长满培养料。半熟料栽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半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经过一定程度的杀菌,仅杀死料中部分杂菌的菌丝体,但不能杀死孢子。半熟料栽培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低温(13℃以下)条件下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的菌丝没有香菇菌丝生长的快,加上菌种量大使得香菇菌丝能够尽快长满培养料。半熟料栽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一、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的原因代料栽培香菇,当菌丝长满菌筒后,在适宜的通气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表面菌丝分泌红棕色酱液并逐渐倒伏,使菌筒表面菌丝由白色转为粉红色、红棕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温保湿隔热避光、抗杂菌增韧性的棕褐色菌被,称之为转色。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袋栽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母种培养基的筛选与液体制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大球盖菇的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在稻草玉米粉综合培养基和PSA玉米粉加富培养基生长最佳。原种培养基上接液体菌种仅需要15~18天可以长满菌种瓶 ,而接常规试管种的原种长满菌种瓶需要55~68天。  相似文献   

8.
以香菇‘申香16'为供试菌株,以硬杂木为主要碳源,研究了以麸皮及玉米粉为主要氮源材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发菌、转色、出菇以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香菇栽培中适量添加玉米粉有利于提高香菇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菌周期,且随着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麸皮含量为14%玉米粉含量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香菇栽培中适量添加玉米粉可以起到增产的效果,但随着玉米粉在复合氮源中比例的增加香菇产量呈递减的趋势,当麸皮含量为18%麸皮玉米粉含量为2%时香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木屑混合生料地栽香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铎  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03-2304
[目的]为玉米秸秆与木屑组成的混合生料地栽香菇提供依据。[方法]用玉米秸秆粉代替部分木屑(40%)的混合生料和木屑生料地栽香菇,计算香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投入产出比。[结果]混合生料的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长满培养料时间、转色时间、始菇期均比木屑生料提前。生料栽培污染率均比熟料栽培高,且混合生料的比木屑生料的高。混合生料的香菇出菇数量较多,菇体较小,木屑生料的出菇数量相对较少,菇体较大。混合生料香菇的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低于木屑生料,投入产出比高于木屑生料,达1∶4.2。[结论]玉米秸秆与木屑组成的混合生料地栽香菇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香菇菌株212、868、夏菇3号、武香1号为研究对象,对4种香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生物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1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呈绒毛状,边缘完整,长势较好,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也高于其余3种菌株。研究表明,212为较优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较优的菌株,选取香菇菌株212、868、夏菇3号、武香1号为研究对象,对4种香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生物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1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呈绒毛状,边缘完整,长势较好,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也高于其余3种菌株。综合来看,212为较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背景香菇是我国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也在发生转变。菌棒的工厂化生产和液体菌种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对栽培原料、生产工艺和培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pH是决定香菇菌丝生长和菌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香菇虽然能在pH 3.0—7.0的范围内生长,但香菇生长的最适pH以及培养料中的缓冲系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并分析培养料中的缓冲系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为香菇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利用HCL和NaOH调节pH,分析香菇生长的最适pH;利用GC-MS和HPLC检测木屑尤其是发酵酸化的木屑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在PDA培养基上分别检测有机酸、有机酸钙及其缓冲液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通过测定香菇菌丝生长代谢对PDA培养基pH的调节,最终揭示pH和缓冲作用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的机制。【结果】香菇能够在pH 3.0—7.0的范围内生长,但生长最适pH为4.0。当培养基pH>4.0时,香菇菌丝生长过程中通过代谢降低培养基的pH,最终降低至4.0,以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当培养基pH>4.0,并且含有缓冲系统,阻碍香菇对培养基pH的调节时,则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当缓冲作用达到一定的阈值,可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导致菌种不萌发,如25 mmol?L -1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在pH 6.0和7.0时可完全抑制香菇菌丝的萌发。【结论】香菇生长最适pH为4.0,当pH>4.0时,香菇菌丝通过代谢调节培养基pH,缓冲液通过阻碍菌丝对环境pH的调节而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藤培养基中加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银花藤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锌有利于香菇菌丝的生长,增加菌丝的生物合成,其中200×10-6 mg·kg-1的硫酸锌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条件;反之,过高浓度的锌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4种常用抗生素对香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筛选适用于香菇遗传转化的抗生素。本研究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Berk.)Pegler]沪香F2双核菌丝以及其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为材料,通过测试两者在含有不同种类、不同浓度下抗生素培养皿中的生长速率以及抑制率,探究香菇单双核菌丝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潮霉素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对香菇单双核菌丝生长以及菌落形态基本没有影响,潮霉素对香菇单双核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2mg·L-1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香菇双核菌丝的生长,14mg·L-1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香菇单核菌丝的生长。卡那霉素不能作为香菇遗传转化的筛选抗生素使用;潮霉素可以用作香菇遗传转化的筛选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均可以用于对农杆菌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Lentinus edodes)锁状联合发育时期的双核菌丝为材料,通过对不同酶组合处理降解细胞壁的效果比较和电镜观察,对双核菌丝细胞壁作了研究,获得以下结果;①香菇双核时期的菌丝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推断主要是为1,3和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类;②双核菌丝细胞壁宽厚,分层明显,壁物质沉积不均匀.沉积物主要呈颗粒状与短纤丝状,直接沉积在质膜上形成厚壁内层;③在双核菌丝顶端与倒壁凹陷处,以及菌丝交界处的细胞壁附近,都观察到管状、囊泡状的细胞器集合体.管状或囊泡状细胞器的一端,囊泡常与细胞壁内侧质膜相联.这一现象表明,香菇双核时期菌丝细胞的合成是十分活跃的.  相似文献   

16.
<正> 1 平菇。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呈绵毛状,有爬壁现象。如果是木屑菌种,木屑呈淡黄色,菌丝分布均匀,有少量原基出现,若菌丝稀,菌瓶偏重,则培养料过湿;若菌丝生长缓慢,棉籽壳培养基发暗红,木屑培养基发白,则培养基过干。菌瓶内出现大量原基,菌丝脱壁,则为老龄菌种。培养料表面或瓶壁有霉点,则菌种已被污染,不能使用。 2 香菇。菌丝洁白、呈绵毛状,生长均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西峡袋料香菇规模栽培近20年的越夏问题调查分析,总结出一套袋料香菇安全越夏防范措施,现介绍如下。一、选用纯正菌种,防菌种含杂菌(一)根据对香菇菌丝潜伏病菌的观察:在香菇菌丝适温培养中,可以穿过长毛菌、黄曲霉菌等直观病菌,而在低于20℃环境中培养的菌丝,可能穿过青霉菌、淡绿色霉菌等常见病菌继续生长,已被香菇菌丝穿越覆盖的病菌  相似文献   

18.
在已构建‘香菇135’菌丝生物量与提取DNA量关联标准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香菇培养基质的DNA本底量和基质对‘香菇135’菌丝DNA提取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测定了‘香菇135’三角瓶培养物和不同出菇状态的菌棒中的菌丝相对生物量,估算了测定的误差范围。结果表明:三角瓶中后期菌丝占培养物重量的21%左右,从丽水采集的出菇状态为好、中和差的香菇菌棒中菌丝分别占培养物重量的39%、50%和61%(以相对菌丝干重占培养物干重的百分比计)。  相似文献   

19.
<正>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香菇菌株18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培养基的香菇菌丝生长状况的评价、菌丝生长速度及生物量的分析,以筛选出新型的香菇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与基础PDA培养基相比,添加海藻糖的新型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速度,有助于菌丝生物量的增加,但不改变其蛋白质组成。综合来看,PDTA培养基(马铃薯200 g,琼脂15 g,葡萄糖10 g,海藻糖10 g,蒸馏水1 000 mL)、PTA-2培养基(马铃薯200 g,琼脂15 g,海藻糖20 g,蒸馏水1 000 mL)更适合香菇18菌丝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