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韭菜根蛆 为害特点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是一种专门以为害韭菜为主的地下害虫,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轻者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断叶,重者成墩死亡。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厘米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过冬,1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3月韭菜开始萌动。幼虫开始取食,4—5月是棚栽和露地韭菜被害盛期,7-9月为害减轻,9月下旬-10月中旬再度为害.11月幼虫越冬,温室韭移栽后温暖的环境使韭蛆继续发生为害,12月-翌年2月为严重为害期。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治韭菜根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是冬春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每年都有不少棚室因根蛆为害而严重减产。据调查,为害韭菜的根蛆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两种,同时混生有葱蝇的幼虫。韭菜的根蛆一般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厘米深的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当韭菜萌发时,幼虫开始活动取食,3月下旬至5月中旬大部分越冬幼虫移至地表1~2厘米处化蛹,4月至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并  相似文献   

3.
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俗称为韭蛆,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华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在露地一年发生3~4代,4—10月是为害期;在保护地内一年发生2—3代。韭蛆头部漆黑有光泽,身体为白色,虫体细,长度为6~9毫米。主要在韭菜地下根茎部钻蛀为害,轻者造成叶片枯黄,重者使得韭菜全株枯死,不能再发新芽。药剂灌根是防治韭蛆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由于受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的影响,小菜蛾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低,导致蔬菜种植区为害加重。一、发生规律小菜蛾在江淮地区1年发生6~8代,并世代重叠发生,以成虫和蛹在蔬菜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上、土缝内越冬,成为翌年的虫源。越冬蛹于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卵散产或数粒卵聚产于叶背面、近叶脉处。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气温为20~30℃范围内。春季4~6月间,主要为害马铃薯、油菜和卷心菜等作物;秋季8~11月上旬间,主要为害大白菜、萝卜、丝瓜和蔓苓等作物。11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越冬。二、危害症状小菜蛾初孵幼…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温室中可周年发生为害,在露地4月份开始为害,12月份进入越冬,春秋两季为害高峰,以秋季为甚。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适期是成虫期和低龄幼虫期,试验药剂中,防治成虫较好的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以及印楝素,3种药剂常用浓度对成虫药膜1 d的LT50值分别为20.13、27.21和57.68 min,药膜3 d的LT50值分别为66.61、54.49和104.05 min。防治幼虫较好的药剂有灭幼脲三号、吡虫啉、灭蝇胺和辛硫磷,4种药剂对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39.62、110.67、6.46和378.30 mg/L,田间14 d的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永丰县早春辣椒自1983年实施大棚栽培以来,不断地得到发展,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江西惟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其主栽蔬菜为辣椒,2003年保护地栽培辣椒面积达7.05万亩(1亩=1/15公顷)。 一、发生为害特点 烟青虫在永丰1年发生4~5代,蛹在土中越冬,成虫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均可见。气温高低直接影响成虫羽化的早晚、卵的历期和幼虫发育的快慢,其生长发育适温为20℃~28℃。各虫态历期:卵期5~7天,幼虫5~7龄15~21天,蛹期7~10天(越冬代近6个月),成虫寿命10~25天。一代幼虫4月下旬始孵,二代…  相似文献   

7.
温室白粉虱在蔬菜田的发生消长规律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调查表明,温室白粉虱在蔬菜田的发生可分为春季始迁期、春夏缓增期、夏季峰值期、秋季减退期和越冬回迁期5个时期。各种虫态在大棚内均可周年繁殖为害,露地蔬菜田发生期为4~11月。黄板诱杀可消灭大量成虫;叶面喷洒粉虱通杀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将韭菜与除葱蒜外其它蔬菜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在年以上。 2、精心整地和根基覆土完全露地韭菜田,结合韭菜生理特点和肥、水管理,在韭菜根部培1~2cm的细沙土1~2次,可使韭菜根白高度年增加0.5cm以上,可阻止韭蛆成虫在韭菜根际土缝中产卵。保护地拱棚韭菜一般在扣棚前覆土1次即可。  相似文献   

9.
韭菜迟眼孽蚊的幼虫俗称为韭蛆,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虫,韭菜迟眼孽蚊在露地一年发生3~4代,4~10月是为害期;在保护地内一年发生2~3代。韭蛆头部漆黑有光泽,身体为白色,虫体细,长度为6~9毫米。主要在韭菜地下根茎部钻蛀危害,轻者造成叶片枯黄,重者使得韭菜全株枯死,不能再发新芽。药剂灌根是防治韭蛆的一项有效措施,有些地区使用3911(甲拌磷)、1605(对硫磷)等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灌根防治韭蛆,常造成环境污染和中毒事故的发生,国家已禁止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和停止生产部分高毒农药。因此,在灌根防治韭蛆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大猿叶虫为萝卜、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对四季豆、菠菜亦可为害,在合肥地区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蔬菜,但据在我院农场观察越冬后的雌成虫,只在什草上产卵,孵出的第一代幼虫,亦仅取食几种什草叶片及嫩芽,菜园蔬菜上并无此虫为害。为了进一步摸清越冬成虫产卵及第一代幼虫发生场所,密集程度和为害程度,找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对越冬成虫的产卵寄主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代幼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菱小萤叶甲[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是莼菜的主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各代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数依次为26.22、21.60、15.24、16.73、20.63和35天。单雌平均产卵781粒,最多可达2170粒。卵产于叶片正面,呈块状,每块一般18~20粒。第1~5代孵化率为82.13%、74.38%、49.53%、69.53%和56.29%。取食率:幼虫1~2龄为3.63%,3龄为7.56%,成虫为88.81%。第1~4代成虫寿命分别为39.56、43.94、40.00和43.67天,可用乐果、敌敌畏、氰戊菊脂和毒死蜱等杀虫剂在叶面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2.
南岭黄檀卷叶象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岭黄檀卷叶象是南岭黄檀的重要害虫、成虫食叶和卷叶产卵为害.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南岭黄檀展叶后,越冬成虫开始上树活动,哨食嫩叶,四月初成虫开始产卵.卵期5~7天,幼虫共2龄,幼虫期9~12天,化蛹前成熟幼虫分泌粘液在卷苞内做成内壁光滑的蛹室,蛹期3~5天.成虫羽化后在卷苞中停留2~3天,然后将卷苞咬一圆形孔洞爬出危害,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试验表明,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倍液在每年4~5月紫胶虫放养前喷雾防治成虫,效果可达至91.2%~95%,在成虫产卵期摘除卷苞,集中处理是消灭虫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麦黑潜叶蝇在天津市的发生规律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黑潜叶蝇一年发生1代或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出土为害。成虫为害高峰期为4月上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形成一行行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幼虫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百株有幼虫可达20~42头。幼虫潜食麦叶上半部叶肉,并形成袋状白色透明虫道。幼虫约8d左右老熟,老熟后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化蛹率为54.5%左右。麦黑潜叶蝇为害可使小麦减产12.5%~14.3%。  相似文献   

14.
梨眼天牛(Bacchisa Fortunei)在宁夏彭阳2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内越冬,以幼虫危害本质部、韧皮部.翌年4月上旬开始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皮下取食危害.对该虫可采用捕捉成虫、刮除虫卵、用铁丝刺杀幼虫、虫道注药的方法防治.掌握了该害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危害症状,为准确、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斜线网蛾(Striglina scitaria Walker)隶属鳞翅目网蛾科(Thyrididae),以幼虫卷叶为害杨梅、余甘、梅、茶、栗树等木本经济植物。寄主杨梅和余甘为新记录。福州此虫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于杨梅树头的枯枝落叶、杂草卷叶及土石缝隙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化蛹,3月底至4月中旬羽化。5~7月日平均温度23.7~25.8℃时在室内观察,一世代历期35.0~39.3天。每雌平均产卵15粒。产卵位置多在幼叶叶尖。根据幼虫越冬场所和虫苞掉落期,结合清园等农事,破坏土缝石缝潜藏场所,可以控制斜线网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台湾洒灰蝶是无患子树的一种新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旬卵开始孵化,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始见成虫.卵期278~312天;幼虫4龄,幼虫期26~41天,蛹期10~19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10-3的40%氧化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90%敌百虫晶体或体积分数5.0×10-4的2.5%溴氰菊酯对该虫均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试验研究了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此虫在河北冀东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开始羽化,5日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分5龄.第1代蛹期50d左右.第1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为8月上旬,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9月上中旬为赵冬代化蛹盛期,蛹期24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是核果类重要害虫之一,在昆明地区主要危害桃、李、杏、梅;年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2月越冬若虫开始新的泌蜡活动且虫体日趋膨大,3月下旬至4月上旬雌成虫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并开始涌散,5月中旬固着吸食危害。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738粒,雌成虫产完卵后相继死亡。早春是药剂防治最佳时期,分别使用25%优乐得可湿粉,50%甲胺磷乳油,20%灭扫利乳油以1:2000进行防治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枣尺蠖(Sucrajujuba Chu) 是枣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其分布与寄主较为广泛, 近年来在我省为害极其严重。该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 以蛹在枣树下土壤中和枯枝落叶层中越冬, 翌年4 月上旬羽化, 羽化高峰期为4 月8 日至17 日, 一日内以上午7∶30 ~9 : 30 和下午6 :30 ~8 : 30羽化最多, 形成两次明显的羽化高峰, 羽化率为75-4 % 。雌雄性比为2-4∶1。成虫交配高峰期为黑暗期1-5~2-5 h, 交配持续时间在正常光周期下多数为3 ~7 min , 在控制光周期(14L: 10D)下多数为15 ~30 min。每雌平均产卵量为645 粒  相似文献   

20.
柳尖胸沫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尖胸沫蝉是柳树的重要害虫,严重时可致大树枯死.1年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后开始孵化.若虫有5龄.6至7月间成虫羽出,卵多产在新梢内.药剂防治,若虫期防治效果最好.3龄前(5月末),喷布2.5%敌杀死乳油1:96000倍等药液,可获得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