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绿豆品种白绿9号,用浓度均为50mmol/L的CuSO4、MgSO4、FeSO4溶液进行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探讨绿豆分枝期、开花期、成熟期Cu 2+、Mg 2+、Fe 2+各处理对绿豆根系、叶片、茎秆部位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u 2+、Mg 2+在3个时期对N、P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强,尤其降低P含量更强,且Cu 2+强于Mg 2+;Cu 2+、Mg 2+对K含量有增加作用。Fe 2+从分枝期到成熟期对N、P、K含量一直起着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啤酒废酵母制成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铜。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pH值,以及铜离子浓度和酵母浓度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Cu2+的吸附能力。初步确定了啤酒废酵母对Cu2+吸附的最佳组合,即吸附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55 min,起始pH值为5,酵母的质量浓度为1 g/L,Cu2+质量浓度为22 mg/L,在此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Cu2+吸附率可达到90.00%左右。通过L16(45)正交实验表明,Cu2+质量浓度和pH值是影响啤酒废酵母吸附铜离子能力的显著因素。对吸附了铜离子的啤酒酵母进行解吸实验,表明在浓度为1 mol/L的HCl中,其解吸率为55.00%,与1 mol/L的NaOH和去离子水相比,有较高的解吸率。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绿豆氮磷钾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半蔓生型辽绿6号和直立型辽绿8号为试材,设两个施氮处理,分别为中氮(30kg/hm2)和高氮(60kg/hm2),不施氮(0kg/hm2)为对照。并在绿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氮磷钾分配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氮对绿豆氮磷钾含量增加的影响较大,中氮影响则不显著;不同株型的绿豆品种都是以中氮(30kg/hm2)的产量性状表现最佳,说明中氮有利于绿豆产量的提高;辽绿6号高氮、中氮产量均高于辽绿8号的产量,说明施氮后辽绿6号比辽绿8号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4年以同绿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绿豆产量构成因子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对绿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求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不仅能满足绿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能够促使单株生长发育协调。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56.7kg/hm2、P(P2O5)76.2kg/hm2、K(K2O)53.5kg/hm2,可获1 526.7kg/hm2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5.
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以超高产为目标,设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底肥施尿素150kg/hm2、硫酸钾56.25 kg/bm2,追肥施尿素450 kg/hm2、硫酸钾168.75 kg/hm2的运筹方式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以底肥施尿素300 kg/bm2、硫酸钾112.5 kg/hm2,追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s/hm2的运筹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系数最高,分别为17 246.85 kg/hm2和0.52.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施肥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绿豆品种都是以适量施肥(15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佳,说明适量施肥能够促进绿豆的生长发育,从而可提高绿豆的产量。蔓生株型辽绿6号的各施肥处理的产量都高于直立株型辽绿5号的产量,说明辽绿6号比辽绿5号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榆绿1号’为试验对象,设计6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达到了差异显著的影响,对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由氮肥施用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在施用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和商品有机肥75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最佳施用量推荐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晋绿豆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各生育期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豆整个生育期,随着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均增加,蒸腾速率(Tr)降低。与膜上穴播与露地条播相比,膜侧穴播SPAD值分别高4.15%、9.40%,LAI高13.1%、24.5%,净光合速率(Pn)高10.15%、9.93%,蒸腾速率(Tr)高7.5%、11.2%,分枝期到始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高3.98%、4.73%。与露地条播相比,覆膜能够明显提高绿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随密度增加,绿豆单株荚数与产量提高明显,膜侧穴播和膜上穴播产量分别提高24.2%、19.9%。其中膜侧穴播(密度16.50万株/hm 2)  相似文献   

10.
养分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种类的氮磷肥组合为主效因子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的化肥对当归茎叶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使当归总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产普遍增加。生长后期(10月16日)其总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对照)增加6.1%~71.4%,其中以施用硝铵处理的效果最好,当归总干物质积累量为25.2g/株,较对照高10.5g/株;其次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的处理,总干物质量均为22.5 g/株,较对照高7.8 g/株。当归单产以施用硝铵处理的最高,为2200.0kg/hm2,较对照增产96.6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的处理,单产为1985.19kg/hm2,较对照增产77.48%。  相似文献   

11.
硼、锌肥对糜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索糜子氮磷和硼锌浓度的最佳组合,为优化糜子栽培技术与提高糜子产量提供理论参考。以当地红黍子为材料,研究氮磷施用量完全相同情况下,不同梯度硼和锌肥处理对糜子产量、籽粒灌浆速率、干物质移动率和转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B2处理的最高,为5300.80 kg/hm2,单施B2和Zn2比硼锌互作效果好,分别比对照增产14.63%和11.52%;不同处理均在开花后14天籽粒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总灌浆速率以B2处理最大;不同处理干物质的移动率均表现为叶片高于茎,且叶和茎的干物质移动率均以B2处理最大,分别为41.55%和22.23%;干物质的转运率均表现为茎高于叶。总之增施硼锌肥能明显提高干物质的输出率和转运率,有利于糜子产量的提高,其中尤以硼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在R4、R6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大豆荚果分配比率分别比玉米晚播时高32.4%,17.9%和26.3%,23.9%;大豆产量较玉米晚播时高75.7%。玉米中播时衔接不同播期的大豆,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比率和产量均在大豆早播时最高,在R4、R6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荚果分配比率比大豆晚播时分别高195.4%,58.5%和33.9%,26.7%;大豆产量较大豆晚播时高出128.7%。在玉米/大豆间作下,玉米中播(5月30日)间作大豆早播(5月30日),即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时,可提高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分配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该稻区不同时期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总的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中期次之;不同水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例不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2号’、‘松粳6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产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6号’、‘松粳2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拔节至齐穗期和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合理提高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本稻区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同时,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占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干物质累积转运等因素,该地区氮肥的施用模式应该是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模拟模型分析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揭示冬小麦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积累的定量关系,2009—2011年利用3个田间试验建立了不同播种期、基本苗、底肥用量、追氮时期和用量、冬前灌水量、返青后灌水量和灌水时期等的冬小麦群体,分析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特征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定量关系。冬前干物质积累特征用单株干物重和冬前茎蘖数来表示,越冬后特征由基于相对积温(RGDDi)的Logistic曲线特征来描述。结果表明,群体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的2个拐点等特征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紧密的联系,所建立的关系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有关模型进一步用独立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模拟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相对积温(RGDDi)的Logistic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小麦冬后干物质积累过程,而且其曲线特征也能用于分析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形成规律,以此为基础的产量关系方程可用于冬小麦生产群体调控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制种玉米适宜灌水量,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其生长状况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玉米净同化率、干物质有明显影响,灌水多,净同化率大,干物质积累多;对叶面积、株高、产量的影响以灌水量为5250 m3/hm2的条件下叶面积大、株高生长快、高度最高,水分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可获得较高产量。在干旱缺水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在5250 m3/hm2可作为当地适宜节水灌溉量。  相似文献   

17.
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应用抗旱品种,并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16个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灌水和灌水处理中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种灌水处理中各品种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在开花期均表现为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在成熟期均表现为籽粒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穗轴颖壳干物质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其他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较大。各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基本表现为茎秆上三叶穗轴颖壳其余叶,干物质转运率基本表现为上三叶其余叶茎秆穗轴颖壳。对于大部分品种来说,不灌水(W0)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但不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形成不利,灌水(W2)处理则能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转运水平高的品种其产量反而较低,产量较高的品种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矮抗58’、‘周麦23’、‘众麦1号’等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的品种在2种灌水处理中产量均较高,这些品种适宜作为高产、稳产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9.
20.
夏大豆群体内植株分布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2007—2008年进行, 在相同密度下,设置5种处理,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45 cm×7.2 cm,E:54 cm×6 cm,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叶面积指数分别高出E处理30%、25%,差异显著;A、B处理干物质总量分别高于E处理20%、19%,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A、B、C处理分枝豆荚重量和总豆荚重量显著高于E处理,D、E间无显著差异;A、B处理产量分别高于E处理11%、10%,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植株分布均匀性变差使群体内部对资源的利用产生激烈竞争,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从而使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分配比例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确定的种植密度下较均匀的植株分布能够使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合理,形成较高经济产量。由于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B处理方便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所以,本文推荐B处理为大田生产的最优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