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进行了 2个优质小麦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期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施肥可明显促进开花期的光合速率。烟农 15拔节期施中肥和高肥可保持整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93 5 0 3 1中肥量的 2个处理 (9z1,9z2 )光合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烟农 15拔节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单位穗数 ;施肥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大 ,以中肥最好 ;施肥量和追肥时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93 5 0 3 1拔节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单位穗数和千粒重 ;中肥量有利于提高单位穗数。Yg1、Yz1、9z1、9z2 4个处理光合速率高且平稳 ,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期 ,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旗叶展开后NR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旗叶全展后 ,2个品种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开花期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拔节期施肥的NR活性显著高于开花期施肥处理 ,且开花期施肥的NR活性在开花以后下降缓慢 ;拔节期施肥可明显促进开花期的光合速率。泰山 2 1号拔节期施中肥和高肥 ,可保持整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 ,而泰山 2 2号中肥量处理 ( 9z1 ,9z2 )的光合速率则处于较高水平。Yg1、Yz1、 9z1、 9z2处理不仅NR活性高 ,而且光合速率高且平稳。  相似文献   

3.
选择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期,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旗叶展开后NR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全展后,2个品种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花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拔节期施肥的NR活性显著高于开花期施肥处理,且开花期施肥的NR活性在开花以后下降缓慢;拔节期施肥可明显促进开花期的光合速率。泰山2l号拔节期施中肥和高肥,可保持整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泰山22号中肥量处理(9z1,9z2)的光合速率则处于较高水平。Yg1、Yz1、9z1、922处理不仅NR活性高,而且光合速率高且平稳。  相似文献   

4.
高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8-109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研究其对皖麦41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追肥时期,各处理在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追肥量处理小麦开花至灌浆末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贡献率依次为:225 kg/hm^2〉300 kg/hm^2〉150 kg/hm^2。(2)返青期追肥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起身期追肥开花后10-20d各处理籽粒干重差异不显著;开花后20-35d各处理籽粒干重差异显著,增长速率变化规律为:225 kg/hm^2〉300 kg/hm^2〉150 kg/hm^2。拔节期追肥粒重以施肥量225kg/hm^2时最高。(3)氮素供应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返青期、起身期追肥,随施肥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提高,拔节期追肥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效应较小,但穗粒数增加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起身期施肥300 kg/hm^2,产量最高达7155.94kg/hm^2,其次是起身期施肥225 kg/hm^2,产量为6515.33 kg/hm^2。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麦精确施肥试验结果确定总施氮量,以强筋小麦烟农19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和不同追氮时期对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比例高的处理,群体大,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拔节期追氮比例高、追氮期延迟的处理,群体相对较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采用追肥在拔节期一次施用、基追比为5∶5或4∶6的氮肥运筹方式,强筋小麦烟农19可实现7 2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沼肥不同用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用沼肥作基肥,通过6个不同施用量观测其对小麦不同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肥,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光合速率(Pn)、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在22500 kg/hm2施肥水平下,小区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最高;在30000 kg/hm2施肥水平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拔节期叶绿素含量最高。在37500 kg/hm2施肥水平下的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明显高于对照;基肥施用沼肥的各处理小麦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2.4%~26.14%,沼肥施用量在0~30000 kg/hm2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量的施用沼肥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降低光合速率。沼肥在麦田作基肥的最佳施肥量应在22500~300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在高氮低硫地块施用硫肥提高了冬小麦的群体光合速率 ,鲁麦 2 2群体光合速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 ,烟农 15的S3 处理和S2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硫肥显著提高两品种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 ,两品种植株体在各个时期的氮素含量及积累量均增加。施硫肥后 ,两品种籽粒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 ,其中S2 处理显著高于S1处理和S0 处理。施硫肥增加两品种的产量 ,鲁麦 2 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施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 ,S3 处理的产量最高 ;硫肥对烟农 15的穗数和穗粒数有提高作用 ,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明以下问题:(1)小麦产量以起身、拔节两个时期追肥的最高。起身以前追肥主要是增加了穗数,起身、拔节两个时期追肥既可增穗又可增加粒数,拔节期以后追肥则主要是增加粒重。(2)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肥时期的后延而增加,土壤肥力水平越高,增长幅度越大。提高土壤肥力和后期补施氮肥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可行途径。(3)追肥对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存在有同步增长的时期,拔节期以前各时期追肥,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长是同步的;拔节期以后各时期追肥,只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而不能增加产量。起身、拔节两个时期追肥,产量最高,单位面积蛋白质生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对干旱季小麦进行以叶带根追肥研究,设计不同施肥量、施肥时间、次数、器械、施肥浓度5个因素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用肥量相等时,以叶代根追肥相比根系追肥增产效果极显著;以叶代根追肥次数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以叶代根施肥量为7.5 kg/667 m2相比根系追肥15 kg/667 m2增产效果显著.在适宜施肥量及相同施肥方法条件下,施肥量愈多,产量愈高,经济效益则降低.在前期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以叶代根追肥1~3次,增产10.76%~19.78%,平均增产13.92%;以倒数第2叶时期追肥效果最好,而根区追肥仅增产3.6%.以叶代根追肥时期,以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3次喷肥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在器械选择上,以弥雾机高浓度追肥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优质专用小麦采取春季氮肥后移追肥技术,增产保优效果明显。起身期追肥虽能增加成穗数,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下降;孕穗期追肥虽能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但成穗数最少;拔节期追肥成穗数,尤其是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明显增加,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产保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综合地研究了二棱皮大麦株高、剑叶面积、剑叶功能期、剑叶比重、倒二叶面积五个形态、生理性状与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五个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并将表型典型相关分解出遗传和环境相关,重点研究这两组性状的遗传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两组性状的遗传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株高,剑叶面积与每穗粒数和剑叶功能期与单株籽粒产量的正相关,以及剑叶面积、倒二叶面积与单株穗数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高产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每公顷施氮120kg、165kg、210kg 3种水平下,剑叶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汕优63高,这可能是两优培九、金两优36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在每公顷施氮120-210kg的范围内,两优培九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金两优36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在公顷施氮165kg最高,增加到210kg时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豫麦66号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及追氮时期对大穗型小麦旗叶和子粒碳氮代谢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下降,导致标志源端供应能力的可溶性糖(WSC)减少.推迟追氮时期可使SPS活性及WSC含量增加.密度增大导致子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降低,推迟追氮时期则使SS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提高.密度及追氮时期对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增加种植密度可使单位面积成穗数有所提高,但密度过高穗数的增益难以抵偿穗粒数和粒重下降的损失.适当增加密度,配合后期追氮是大穗型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o grain yield and its response to water supply in the improvement of winter wheat, 15 cultivars released from 1980 to 2012 in North China Plain(NCP) were planted under rainfed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from 2011 to 2013, and the ear photosynthesis was tested by ear shading.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grain yie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lag leaf area slightly increased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the ratio of grain weight:leaf are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o grain yield changed from 33.6 to 64.5% and from 32.2 to 57.2% under rainfed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ratio of grain weight:leaf area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he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in winter wheat was rel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ear photosynthesis contribution in NCP, especially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济麦22和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群体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群体透光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氮时期后移有利于减缓后期群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kg/hm2的3个处理中,拔节期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其它两个追氮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高产主要是通过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且追氮时期后移对籽粒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莜麦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长与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叶距与千粒重、穗节距呈正相关;旗叶面积与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穗粒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前氮后移施肥对小麦旗叶生理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前氮后移可以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中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减少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降低MDA含量,延缓旗叶衰老,提高叶片功能;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