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管曦 《中国茶叶》2011,(11):10-11
近年来,在中国茶叶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茶叶的国内消费不断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9年问,茶叶国内消费量由53.78万吨增加到101.71万吨,增幅达到89%,同期的茶叶出口由25.49万吨增加到30.3万吨,仅增加19%,远远低于国内茶叶消费的增长速度,可见近期中国茶叶产量的增量主要由国内消费所消化。随着国内茶叶消费的稳定增长,通过建设茶叶品牌来吸引茶叶消费者为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所关注,尤其是面向中高端茶叶消费者的茶叶品牌,成为中国茶产业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二阶段的中国茶叶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茶国之一,2013年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分别达到189万吨和3869万亩,均位居世界第一。FAO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茶叶消费量2007年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市场,2006~2013年间,中国茶叶消费量由74.48万吨增加到161.32万吨,增幅达116%,相较于同期全球茶叶消费134.84万吨的增长量,中国贡献了其中的64.4%,成为全球最为重要和潜力最大的茶叶市场。中国国内茶叶消费的增长,来源于个体消费量增加和茶叶消费  相似文献   

3.
管曦  邱彩华 《中国茶叶》2011,33(6):13-14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大国,在全球茶叶生产和出口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针对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研究不断增加,如基于不同环节生产主体的效率分析(管曦,2009,2010),不同类型和包装的茶叶出口研究(管曦,2010),但是针对茶叶消费环节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大多也是针对某一省份或地区的研究,而缺少全国范围内茶叶消费的分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表1),2005年中国茶叶消费量为57.32万吨,2009年则增加到101.71万吨,4年间茶叶消费量增加77%,对于中国国内茶叶消费量的快速上升,现有的研究大多解释为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增加,但是对其他影响中国消费者茶叶消费的因素,如收入、消费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现有的研究较少关注。  相似文献   

4.
序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是茶叶消费大国,也是国际茶叶出口大国。中国拥有最丰富的茶叶种类、最广阔的茶园面积和最多的从业人口,茶产业的发展状况关系着农工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健康与营养》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我国茶叶的消费现状和茶叶消费行为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城乡居住环境、所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性别差异、年龄阶段等因素都对茶叶的消费有明显影响,并且笔者根据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到启示,以期为我国茶叶产业的未来发展及消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龚娜 《福建茶叶》2016,(8):104-105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众多传统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成以文化消费和体验为特征的一种休闲旅游。茶文化旅游将"茶文化"与"旅游"双剑合璧,从而使茶叶产业及旅游业的利益均得到最大化。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茶文化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业中茶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促进了茶叶消费,进一步推动了茶叶经济的发展。笔者基于茶文化旅游对与之相关的茶叶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茶文化旅游的背景、茶文化旅游的特征、茶文化旅游对茶叶经济发展等,以期为茶文化旅游与茶叶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茶叶消费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曦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5,35(4):397-403
基于CHNS 2011年的数据,本文利用Double hurdle模型,从参与消费和消费多少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茶叶消费。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中分别有2.61亿和1.67亿的饮茶者,日均饮茶量分别为3.19杯和2.81杯,城乡的茶叶消费普及率分别达到46.5%和33.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茶叶消费收入弹性分别为11.19%和7.9%。城镇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年龄和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收入和家庭规模影响,城乡居民中男性消费者的饮茶量更多,在茶叶消费量的影响上,年龄、收入、家庭规模和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动中国国内茶叶消费的政策建议是考虑政策的适用性、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准确寻找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8.
王芳  寻明 《福建茶叶》2016,(3):44-45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由健康、天然、时尚、文化的优势占据大量市场,正逐步受到更多消费群体的依赖。目前,据统计,全球种植茶叶的国家和地区高达56个,茶叶消费遍及162个国家和地区。为此,本文从世界茶叶供需的角度,对中国茶叶国际贸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对中国茶叶向国际市场进军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1,(9):6-7,19
目前,红茶是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国际上红茶的主要消费区域是欧洲、美洲和亚洲,其次是非洲、大洋洲。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红茶产量为270万吨,占66%;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2.9万吨,红茶出口量为130万吨,占75%。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资本流动的不断推动,中国国内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1.3万吨,红茶产量为9万吨,占6.4%;茶叶出口总量为30.24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66万吨,占12%。2010年,中国红茶在"金骏眉"的带动下,成为新的茶叶消费热点,并在市场上迅速推广开来。随着红茶文化的推广和红茶消费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文献整理与前期相关调查的基础上,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开展"2011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本次调查评估中,课题组采用茶叶企业调查、茶叶消费者消费综合评价调研、专家调查、媒介调查、行业调查等多种方式,以前期历时两个月整理汇集的986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为基础,精心遴选其中200个茶叶品牌为研究对象,因部分品牌的调查数据缺失或存在瑕疵,最终对其中的151个有效研究样本作了品牌价值专项评估。调查评估涉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基本涵盖了全国的茶叶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  相似文献   

11.
刘静 《福建茶叶》2016,(9):54-55
中国是茶叶经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叶生产、制造、消费以及出口的主要国家,由茶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份额在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并非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推动而发展的,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的茶叶经济就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此,本文从丝绸之路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茶叶经济在丝绸之路上的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茶叶消费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田步 《茶叶》2007,33(2):94-98
本文分析了日本的茶叶消费现状及日本对中国茶的消费,阐明日本茶叶消费现状和特征,分析了茶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从生产、认证和消费上在近两年回归理性,生产规模和消费价格下降,标准化程度得到提高,是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云南茶叶除了需要发展普洱茶外,还需要大力打造云南的茶叶文化、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滇红茶、滇绿茶和花茶等茶叶品种,创造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牌,使云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优质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08,(5)
德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在欧盟市场位居第五,但德国自身并不生产茶叶,全部依赖进口。进口的茶叶除供本国消费外,近一半经过再加工后出口到欧盟及其他成员国。中国是德国茶叶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尤其是绿茶。2000年之前,中国茶叶对德国出口势头良好。由于德国媒体报道有关中国茶叶含有农药残留问题,至使当年中国茶叶对德国出口量急剧下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茶叶农药残留已基本得  相似文献   

15.
许咏梅 《茶叶》2011,37(3):152-156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本文分析了我国茶叶生产、消费和流通现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我国内销茶叶市场的供求均衡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很多省份如浙江、福建、云南、安徽、湖北、江西等是茶叶调出省份,很多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辽宁、上海、吉林、黑龙江等是茶叶调入省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如今,不仅中国人喜爱饮茶,很多外国人也喜欢饮茶,欧美人喜欢喝红茶,东南亚国家的人喜欢喝白茶,全世界每年消费的茶叶大约80%都是来自于中国。因此,茶叶贸易对于中国举足轻重,是中国主要的出口的农产品类型。但是最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人们消费能力不足,导致茶叶消费也比较低迷,同时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不断地加剧。如何有效地应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的这些困境,是现在很多出口型茶叶企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巍 《福建茶叶》2016,(9):148-14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消费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产品的包装色彩在整个消费和销售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国,茶叶市场十分繁荣,茶叶品种众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茶叶产品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要将茶叶包装色彩的设计做好,这是提高茶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包装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使茶叶产品得到美化,还能够推动茶叶产品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茶叶包装色彩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逐步探讨了在茶文化的影响下茶叶包装色彩呈现的种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栋 《广东茶业》1997,(2):12-20
(二)世界茶叶需求结构的演变 世界茶叶消费有三类:一是茶叶纯进口国消费,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抄特阿拉伯等;二是生产国兼进口国的消费,如巴墓斯坦、埃及、前苏联、日本、伊朗、土耳其等;三是生产国内市场的消费(内销),如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下面从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进口国进口消费量和产茶国内消量,以及茶类结构的需求变化三方面来探讨世界茶叶需求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明代末年,茶叶商帮崛起。至清代,茶叶商帮得到很大发展。茶叶商帮的崛起过程大体与中国茶叶经济发展过程合拍,对茶叶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推动茶叶生产发展、促进茶叶出口增长、助推茶叶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茶叶贸易上曾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英国不断增长的茶叶消费需求在其贸易支出上占了很大比例,而其所有的茶叶都需从中国进口。之后,英国通过十分迂回的方式非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