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中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村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关系、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等各种关系 ,才能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振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39-1140,1155
介绍了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之间的决择,阐述了村民自治中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委会3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村委会与村民代表会议均应受到制约,以使村民自治能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前村民自治中的四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解,如: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是"法律";农民的自治热情不高是因为他们民主素质低;解决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矛盾的方法是"两委一体化";村委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代理人".树立正确的村民自治观念,有助于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实现村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实现全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我国村民自治建设出现了重大困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村党委与村委会关系不和谐、村民公共参与不足、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剧、村社精英与村民间矛盾萌发等制约性因素凸显,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困局产生的缘由,探究解决困局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广泛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基础上,为巩固、保护农民的自主权而在农村逐步推行的自我管理制度.但是,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农村由于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能力与民主的自我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农村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问题严重.村民自治组织条理不清,村委会权力来源本末倒置,村民对村委会的监督乏力等是村民自治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这就要求我国增加或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制定《村民自治法》取代目前的《村委会组织法》;确定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完善村民权力监督制度;实行"议行分立",并解决"两委"矛盾;建立村民自治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民主管理实践中,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常常纠结不清,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理顺的问题。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独立组织。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8.
文丰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73-2474
从农村村委会与党组织结构的理论框架,结合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分析了村民选举后村委会与党组织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提出应在现行的宏观政治框架内,建立在权力资源配置多元化和权力来源渠道二元化基础之上的村级党政关系,以完善党的领导与发展村民自治和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农业考古》2006,(3):56-58
我国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以下六个问题: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解决村委会服务功能弱化问题;理顺乡村关系,解决“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问题;理顺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解决基层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组织动摇党的领导权威问题;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解决村民自治缺少经验和各地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解决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解决村民自治的社会法治环境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是《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为农村的常设机构,承担了农村绝大部分的公共服务工作。当下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涉及村民、村委会和行政机关三方利益的案例,并不是所有起诉村委会自治行为的行政案件都能被受理,村委会依委托行使权力时并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对此学术界也存在一定争议。若把村委会的权力来源看作每个村民权利的让渡,则该权力之于本村村民即属于公权力的范畴,因此为保障村民权利的救济权,适时将其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内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村民委员会在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需要结合当下现实对村民委员会功能重新定位。村民委员会有四类功能:治理主体性功能、执行自治功能、辅助行政功能及发展经济功能。目前,村委会存在治理主体性欠缺、执行自治功能弱化、行政主导、发展经济要素不足等问题,具体优化路径为:加强治理主体性建设、完善执行自治功能、厘清辅助行政功能及适时实行“政经分离”。  相似文献   

12.
周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63-9866
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中村规民约的地位,指出作为村规民约发展的高级形态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一道构成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总章程,是村庄的“小宪法”,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村民自治章程的功能,研究表明,国家权力上浮、法律缺位、优秀传统资源的积淀以及村规民约内含民主契约精神必定催生村规民约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扶贫资源分配缺乏民主性。扶贫工作必须有村级组织的参与,村级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给村级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对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对扶贫资源分配所带来的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权司法救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勇  杨世义  翁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09-17912
从划分村委会职能入手,针对职能运用的不同考察了村民自治权问题,指出司法救济应该甄别是否属于自治权纠纷以及行使主体,才能确定具体的诉讼途径。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村民自治权诉讼过程中的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15.
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法律一般规定:没有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委会代为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已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平衡于村委会或在其之下,还可能为村委会所替代。尽管实践中两者主要以二合为一的形式存在,但由合并走向分离都是两者关系构建中理性的路径选择。为了在赋予村委会必要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应宏观化、间接化,完善法律时或可表述为:对集体经济组织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决议、章程及其实施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监督,参与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决策,反映村民意见以及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居民已经不满足于乡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注重传统的乡村风貌、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的提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也因此变的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体系,接着对中国传统造园与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将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作为诠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水口村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分析了水口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及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村委、村民、学校三方面着手,通过上下联动制定实施方案、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强认知认同、夯实理论基础促进实践养成的方式,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胡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66-15768
针对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的村庄规划实践,介绍了村庄现状,以生态、便利、高效、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现状进行规划。从协调上层次规划、村域综合规划、旧村整治改造和新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了总结,从而引发对村庄规划的探讨。认为村庄规划应集约控制建设用地,并且体现项目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村落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也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情况",包括了"能持续使用土地的特殊手段",这就是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村落为中心的遗产类型—村落文化景观。这种曾经广布于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社会文化遗产,自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本文就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及其面临的影响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